李群 作品数:9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理学 建筑科学 更多>>
纳米铁系物对三价砷的吸附机理与性能 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零价铁(NZVI)、纳米FeOOH和纳米Fe_3O_4,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各纳米铁系物对As(Ⅲ)的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扫描三种铁系物的微观结构,并分析模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批试验的结果显示:当pH值为6,As(Ⅲ)的初始浓度为0.5 mg/L,2 h内NZVI对溶液中As(Ⅲ)的去除率高达99%,最大吸附量为5.99 mg/g;纳米FeOOH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5,As(Ⅲ)初始浓度1 mg/L,4 h内的去除率可达92%;纳米Fe_3O_4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As(Ⅲ)初始浓度为1 mg/L,24 h的最终去除率为60%。共存离子影响试验表明,对三种纳米铁系物吸附作用影响最大的均是溶液中的磷酸根。对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纳米铁系物吸附As(Ⅲ)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NZVI和纳米FeOOH的吸附等温数据符合Freundlich模型,纳米Fe_3O_4的吸附等温模型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 王震 李群 王静宜 杨琦关键词:纳米零价铁 纳米FE3O4 硫化亚铁去除水中TCE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以地下水中常见氯代烃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硫化亚铁(Fe S)作还原剂,探讨两种物质的反应情况。[方法]在厌氧环境下,通过批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动力学并探讨反应机理。[结果]在50℃下,污染物初始浓度为20 mg/L,硫化亚铁浓度为10 g/L,反应48 h后,TCE的去除率可达到80%。硫化亚铁降解TCE的反应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为0.032 8 h-1,半衰期为21.13 h。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2 h后硫化亚铁吸附TCE达到吸附/解吸平衡,之后TCE的去除以化学降解为主。[结论]硫化亚铁对TCE有一定的降解和吸附作用,反应的主要产物为乙炔。 李群 杨琦 刘争 陈海 李博关键词:硫化亚铁 影响因素 反应机理 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废水中2,4-D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以改性活性炭纤维作为吸附剂,研究了改性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ACF)在不同初始浓度、p H、温度、吸附剂投加量、吸附平衡时间条件下对2,4-D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HNO3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较好;改性ACF的吸附平衡时间为90 min;2,4-D初始溶液最佳p H值为2.0;改性ACF的吸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进行。改性ACF对2,4-D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模型;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ΔG<0、ΔH>0、ΔS>0,吸附是自发、吸热、熵增加的物理过程;吸附过程中主要有范德华力、氢键力、电子供体/受体和静电力作用。实验表明,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废水中2,4-D的去除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任天昊 杨智临 郭琳 尹萌萌 李群 杨琦关键词:改性活性炭纤维 2,4-D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纳米铁系物对三价砷的吸附机理与性能[2017 no.2] 利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零价铁(NZVI)、纳米FeOOH和纳米Fe3O4,研究不同环境因素条件下各纳米铁系物对As(Ⅲ)的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扫描二种铁系物的微观结构,并分析模拟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 王震 李群 王静宜 杨琦关键词:纳米零价铁 纳米FE3O4 大肠杆菌对铬(Ⅵ)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5 2014年 以常见重金属铬(Ⅵ)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大肠杆菌与含铬废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接触反应,研究大肠杆菌对铬(Ⅵ)的吸附规律,并探讨大肠杆菌吸附铬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吸附铬的过程同时受初始铬(Ⅵ)浓度、温度、p H和菌浓度的影响。动力学模拟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拟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属于单层吸附,同时包含了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大肠杆菌吸附铬的活化能Ea=13.93 k J/mol,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较容易发生,为吸热过程。 李群 熊攀攀 杨琦 刘伟 李博 张忠磊关键词:大肠杆菌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热力学 SRB去除废水中Cr(Ⅵ)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进一步优化含铬废水的处理,文章采用经24 h培养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菌群对含Cr(Ⅵ)废水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研究了SRB对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对去除过程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Cr(Ⅵ)浓度为10 mg/L条件下,SRB菌群在摇床温度为35℃,pH=3时Cr(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可达93.75%。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表观吸附活化能为16.853 kJ/mol,此结果表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以SRB菌群为吸附剂,其对铬的吸附结果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相符。吸附热力学结果为?G<0、?H<0、?S<0,说明吸附反应为自发进行,放热且熵减小的过程。 王浩东 李群 杨琦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 六价铬 动力学 热力学 针铁矿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 被引量:8 2015年 该实验研究了针铁矿(α-Fe OOH)对废水中Cr(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探讨在不同初始浓度、p H、吸附剂的量、离子强度条件下针铁矿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针铁矿的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p H为3时,针铁矿对Cr(Ⅵ)的吸附效率最高;Cr(Ⅵ)浓度为15 mg/L时,最佳针铁矿投加量为2 g/L;Cr(Ⅵ)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升高,Cr(Ⅵ)的吸附量随之升高。分别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模型对不同条件下针铁矿吸附Cr(Ⅵ)的实验结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在35℃时相关性达到了0.995 2。针铁矿吸附Cr(Ⅵ)的吸附动力学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表观活化能Ea=31.306 k J/mol。实验结果表明,针铁矿在废水除铬(Ⅵ)领域有实际应用的潜力。 任天昊 杨琦 李群 陈海 郭琳 张姗姗关键词:针铁矿 铬 吸附等温线 吸附动力学 纳米羟基铝吸附砷的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以偏铝酸钠和硫酸为原料制备纳米羟基铝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影响吸附的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羟基铝对砷的吸附平衡时间为8 h,去除率可达70%。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初始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离子强度增会降低纳米羟基铝对砷的吸附量;p H=6~8时,吸附能力最强,p H值再升高和降低,吸附能力均下降。吸附动力学匹配Elovich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相关性0.993。热力学参数吉布斯自由能变(△G)、焓变(△H)和熵变(△S)活化能(E_a)计算显示,纳米羟基铝对砷的吸附过程是一个非自发的吸热过程。 王静宜 陈海 李群 聂兰玉 杨琦 刘伟关键词:砷 吸附等温线 动力学 热力学 白腐真菌对四氯化碳的降解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以白腐真菌属黄孢原毛平革菌的非模式菌种(ACCC-30414)为研究对象,通过降解和吸附试验,确定白腐真菌对四氯化碳(CT)的最佳降解和吸附条件,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在pH=4.5,摇床温度35℃,CT初始浓度为120μg/L,孢子悬液投加量为1 m L/100 m L时,对CT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87.7%。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模拟结果降解速率常数为0.302 5;以白腐真菌灭活菌体作为吸附剂对CT进行吸附,其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为伪二级模型,热力学显示△G<0、△H<0、△S<0,说明吸附反应为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中放出热量,熵减小。 王震 李群 王帆 任天昊 王文静 杨琦关键词:白腐真菌 四氯化碳 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