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龙 作品数:4 被引量:1 H指数:1 供职机构: 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对胃食管反流病主观症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主观症状改善的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长征医院甲乳疝外科接受腹腔镜下抗反流手术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患者54例和Toupet患者38例。随访108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随访,内容包括反流症状(反酸、胃灼热)的改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等。并以反流和胃灼热症状的复发作为评判抗反流术后疗效的标准。通过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了性别、年龄(60岁为界)、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时间(30和60个月为界)、PPI反应性(良好/不佳)、裂孔疝复发、手术方式(Nissen/Toupet)以及是否应用补片等因素对于GERD相关症状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末次随访时共有11例出现反流复发和21例胃灼热复发,其中12例患者自觉食管炎症状(反流、胃灼热)无缓解,手术总满意率为81.52%。末次随访时共有16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Niseen组10例,Toupet组6例。反流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PPI反应性与反流复发无相关性(P>0.05),裂孔疝复发和是否应用补片是术后反流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裂孔疝复发是术后反流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胃灼热复发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PI使用时间以及应用补片与胃灼热复发无相关性(P>0.05),但PPI反应性和裂孔疝复发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PI反应性是术后胃灼热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胃底折叠术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GERD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术前PPI反应性较差的患者,手术指征应更加慎重。 王强 崔海龙 盛泽涛 欧阳大卫 王斌 单成祥 仇明 张伟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抗反流手术 反流 胃灼热 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2014年 探讨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了PH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在手术后,这90例患者均获得治愈,其肛门的形态恢复良好。在这90例患者中,有17患者出现肛门轻度灼痛的现象,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有35例患者出现肛门酸胀或麻木的现象,后自行缓解;无出现肛门失禁、狭窄、水肿、感染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我们对这90例患者均进行了1~6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的现象。结论:用P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良好。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崔海龙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PPH 外剥内扎术 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手术疗效影响因素的临床探讨 2019年 患者1因“胃灼热、口苦、咽喉部酸蚀感3年”就诊。用药史:一直服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症状:能略微缓解但不能完全消除。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裂孔疝(Ⅱ型)。食管测压食管下括约肌(low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偏低,24 h pH阻抗监测提示未见明显病理性酸反流,但症状与反流相关性检测结果提示反流症状指数(symptom index,SI)>50%,症状相关指数(symptom association probability index,SAP)>85%。 盛国涛 张亚东 高木超 牛峻坚 马强 仇明 崔海龙 张伟关键词:胃食管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 食管裂孔疝 胃灼热 用药史 食管测压 PPH联合HCPT治疗环状混合痔58例 2014年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们采用PPH联合高频电容场痔切除术(HCPT)治疗环状混合痔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26~76岁。均有局部混合痔痔核不能完全还纳或外痔皮赘明显,其中有2例合并外痔血栓形成。治疗方法:(1)PPH:应用痔环状切除吻合器,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骶管麻醉。扩肛至可容纳3~4指,用3把组织钳分别在3个母痔处夹住肛缘皮肤,置入肛管扩张器,取出内栓,将缝扎器置入肛管扩张器内。 崔海龙 唐先淮 张建坤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PT治疗 PPH 高频电容场 痔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