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峥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2篇动脉
  • 2篇心脑
  • 2篇心脑血管
  • 2篇心脑血管疾病
  • 2篇心脏磁共振
  • 2篇血管疾病
  • 2篇造影
  • 2篇造影增强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疾病
  • 2篇急性
  • 2篇疾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房颤
  • 2篇磁共振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李峥
  • 5篇卜军
  • 4篇何奔
  • 4篇乔志卿
  • 4篇葛恒
  • 4篇沈学东
  • 3篇王新华
  • 3篇赵航
  • 2篇张薇
  • 2篇袁安彩
  • 2篇潘忙忙
  • 2篇胡刘华
  • 1篇江立生
  • 1篇李星霞
  • 1篇范怡婷
  • 1篇张在丽
  • 1篇聂鹏
  • 1篇刘晓琰
  • 1篇钱昆
  • 1篇张弛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家庭医药(快...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颤及合并症患者的新春康复对策
2022年
春节在即,长年用药的心血管系统慢性病患者纷纷来医院咨询随访,其中,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占绝大多数。现阶段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强调个体化,不再局限于药物而已,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供医生和患者选用,尤其在房颤及其合并症方面。
王新华李峥
关键词: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系统房颤康复对策多种疾病
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基线情况及生活方式特征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基于大规模前瞻性社区老年人群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单患、共患人群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特征。方法·研究的对象来源于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队列。该队列的基线调查始于2019年2月,结束于2019年8月,收集了包括队列成员的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史和家族史、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等信息。根据自我报告有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和/或脑卒中将全部队列成员分为4组:冠心病单患组、脑卒中单患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共患组以及对照组(无冠心病及脑卒中)。对这4组对象的基本信息、共患其他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睡眠状态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7948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纳入队列研究,其中冠心病单患组2050名、脑卒中单患组724名、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269名、对照组14905名。4组人群平均年龄分别为(70.4±6.2)岁、(71.8±7.1)岁、(73.2±7.0)岁和(68.3±5.9)岁。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合并高血压(76.6%)、高脂血症(38.3%)、糖尿病(26.0%)等基础性疾病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脑卒中单患组(分别为74.2%、26.8%和25.8%)、冠心病单患组(分别为72.9%、21.1%和21.7%),而对照组最低(分别为54.6%、8.7%和15.4%)。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有抑郁症状(16.0%)、焦虑症状(13.1%)、久坐习惯(2.2%)、睡眠质量较差或很差(38.6%)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脑卒中单患组(分别为10.1%、6.6%、2.2%和27.2%)、冠心病单患组(分别为7.9%、4.8%、0.5%和27.0%)。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患者有规律运动习惯的比例(29.5%)最低,而对照组的规律运动比例(39.2%)最高。结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尤其是冠心病+脑卒中共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疾患的比例较高。
蒋惠如李峥马卓然魏霖袁安彩胡刘华陈潇雨郭韵悦张薇卜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队列
斑点追踪心肌分层应变预测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内出血:与造影增强心脏磁共振的对照研究
乔志卿赵航葛恒李峥卜军沈学东何奔
基于Meta分析的基因检测指导对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治疗比较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SinoMed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搜集有关ACS或行PCI术的患者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累计632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RR=0.57,95%CI(0.42,0.78),P<0.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RR=0.45,95%CI(0.25,0.80),P<0.01],两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RR=0.73,95%CI(0.50,1.07),P=0.11]、全因死亡发生率[RR=0.82,95%CI(0.41,1.63),P=0.57]、任意出血发生率[RR=0.84,95%CI(0.58,1.23),P=0.37]、心血管死亡率[RR=0.78,95%CI(0.54,1.13),P=0.19]和卒中发生率[RR=0.70,95%CI(0.38,1.27),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64,1.23),P=0.46],但基因指导治疗组可降低小出血发生率[RR=0.74,95%CI(0.59,0.94),P=0.01]。结论: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相比于常规治疗虽未明显降低患者MACE、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卒中和任意出血、大出血等风险,但在降低患者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小出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基因检测指导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适合高危冠心病患者。
潘忙忙张弛李星霞李峥顾智淳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META分析
三尖瓣隔叶下消融治疗特发性右侧His束旁室性心律失常
2020年
目的评价三尖瓣隔叶下(U-SLTV)消融较常规(三尖瓣隔叶上消融,A-SLTV)消融治疗特发性右侧His束(HB)旁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的优势。方法特发性右侧HB旁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1.4±7.9)岁,分为A-SLTV组(n=14)和U-SLTV组(n=16)。分析体表心电图特征,并运用三维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来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A-SLTV组消融导管直接贴靠于三尖瓣隔叶上方,U-SLTV组消融导管回钩到三尖瓣隔叶下方。比较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和随访1年的临床成功率。结果HB旁室性心律失常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伴V1导联“QS”型(n=28)或“rS”型(n=2);胸导联移行位于V2导联(n=10)或V3导联(n=20);下壁导联RⅡ/RⅢ>1(n=3)或下壁导联极性不一致(n=27)。A-SLTV组即刻消融成功8例,U-SLTV组即刻消融成功14例(P=0.10)。随访1年,A-SLTV组5例(35.7%)、U-SLTV组13例(81.3%)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室性心律失常复发(P=0.02)。A-SLTV组1例因并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永久性起搏器。结论特发性右侧HB旁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形态具有特征性;与常规A-SLTV方法相比,新型U-SLTV方法消融成功率更高,并有助于改善安全性。
王新华孔令璁李峥聂鹏卜军
关键词:房室传导阻滞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中的价值
赵航葛恒李峥乔志卿范怡婷沈学东何奔
胺碘酮对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我院房颤患者QTc间期的影响及其药品不良反应。方法: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4年5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颤住院患者共l5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合用药物等信息,观察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或胺碘酮片剂后心率、QT间期、QTc间期的变化,以及在胺碘酮用药期间是否发生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房颤患者的平均心率显著减慢(79.2±21.6)bpm比(72.9±13.1)bpm(P<0.01),QT间期(386.5±45.7)ms比(415.8±53.1)ms(P<0.01)、QTc间期均显著延长(413.9±32.1)ms比(438.0±44.4)ms(P<0.01)。有16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17例患者用药后QTc<500ms,但△QTc>50ms。共有22例患者合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例),多塞平(7例),左氧氟沙星(6例)等。心动过缓、2型糖尿病、合用其他影响QT间期药物为延长QTc间期的因素(P<0.05)。44例患者使用胺碘酮注射液中有5例发生注射部位反应,未出现与胺碘酮相关的心律失常(包括尖端扭转性室速)。结论:胺碘酮应用后QT间期、QTc间期均不同程度延长,对于用药后QTc>500ms、△QTc>50ms或合并使用其他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需调整胺碘酮剂量并严密监测心电图,警惕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顾智淳刘晓琰李峥潘忙忙张在丽
关键词:胺碘酮QTC间期药品不良反应尖端扭转性室速
经食管二维和三维超声显像对左心耳的形态学分型及其对左心耳封堵术的意义
乔志卿葛恒江立生李峥王新华沈学东何奔
基于人群大队列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相关血浆代谢组学特征
2022年
目的·采用纳米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采集大队列人群的血浆代谢指纹图谱,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代谢组学差异解释。方法·所有样本来源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然人群队列。于2019年2—8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14419例队列成员,分别为冠心病单患组1608例,脑卒中单患组461例,心脑血管疾病共患组(冠心病+脑卒中)145例和对照组12205例,并进行前瞻性血浆样本采集。采用课题组开发的纳米材料增强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对血浆样品进行代谢指纹图谱采集,基于统计分析确认心脑血管疾病单患人群(冠心病单患组、脑卒中单患组)或心脑血管共患人群的典型代谢特征。结果·研究共提取到345个代谢信号峰作为血浆代谢指纹图谱。再经过质谱数据分析,鉴定出具有差异性变化的6种代谢生物标志物(以下简称标志物)与心脑血管疾病高度相关。进一步地,6个代谢标志物可以归为“酮体代谢因子”“脂肪酸代谢因子”2个集群。“酮体代谢因子”集群中,冠心病单患组血浆中氨基磺酸、乙酰乙酸、甲基丙二酸的强度显著增加,而在脑卒中单患组、心脑血管共患组中显著下降。“脂肪酸代谢因子”集群中,心脑血管共患组血浆中葡萄糖、半乳糖醛酸、α-亚麻酸的强度显著降低,而在脑卒中单患组中显著增加。根据以上6种代谢标志物,在“酮体代谢因子”集群中,鉴定出3种相关代谢通路;在“脂肪酸代谢因子”集群中,鉴定出2种相关代谢通路。结论·研究采用的新型固相质谱技术实现了大队列人群的高效血浆代谢指纹图谱采集,确定了6个与心脑血管疾病差异调控相关的血浆代谢标志物,进一步从代谢角度揭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代谢层面线索。
张梦吉黄琳李峥马卓然魏霖袁安彩胡刘华张薇钱昆钱昆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组学
斑点追踪心肌分层应变预测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合并心肌内出血:与造影增强心脏磁共振的对照研究
乔志卿赵航葛恒李峥卜军沈学东何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