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临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在急诊介入术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而对照组只采取急诊介入术,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术后90分钟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回落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肌酸激酶峰值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 657.52±326.14)U/L vs(2 519.83±459.76)U/L(P<0.01),血管终末段显影祯数少于对照组,(18.12±4.34)祯vs(23.33±5.45)祯(P<0.01),ST段下移程度比显示末端血管灌注优于对照组(68.14±12.57)%vs(53.20±11.14)%(P<0.05)。结论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心肌的灌注,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
- 李莺贺铿石刚
-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再灌注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 <正>病毒性心肌炎为病毒直接侵害心肌,并由病毒诱发的进行性免疫损害共同作用,造成心肌细胞弥漫性炎症、变性、坏死。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开辟了新的途径。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
- 石刚黄俊武
- 文献传递
- 加用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从血脂及ICAM-1、VCAM-1、CD40等炎症介质方面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变化、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变化;并检测血清TC、TG、LDL-C、HDL-C、hs-CRP、ICAM-1、VCAM-1、sCD40L水平。[结果]16周后,2组血清TC、TG、LDL-C、hs-CRP、ICAM-1、VCAM-1、sCD40L均有降低;血清HDL-C水平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气活血化痰通脉方能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心电图、调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
- 石刚刘婷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炎症介质
- 早期静脉肝素化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研究早期静脉肝素化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入院需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急性STEMI患者130例进行研究。采用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于诊室内确诊后即刻应用100 U/kg负荷量普通肝素,继以12 U/(kg·h)静脉维持至术前停用,对照组术前不给予普通肝素,两组均行冠脉造影和PCI。观察并比较两组冠脉造影情况、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血清心肌标志物水平、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及住院期间及院外30 d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和出血事件。结果治疗组血栓抽吸率、替罗非班使用率及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栓溶解率和TIMI3级血流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治疗组cTnI和CK-MB峰值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TnI和CK-MB水平达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回旋支(LCX)、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的血栓自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静脉肝素化不仅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相关梗死动脉再通率,减少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降低出血事件,进一步提高STEMI患者救治率、改善患者预后。
- 赵勇郭敏曾广忠刘高邱明涛石刚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自溶
- 补气活血化痰通脉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化痰通脉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大耳白兔通过高脂饮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气活血化痰通脉复方组、阿托伐他汀组4组,,给药8周后,采血测血脂、血浆性可...
- 石刚刘婷贺铿张雨虹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介质
- 文献传递
- 术前负荷剂量国产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国产氯吡格雷组:58例;进口氯吡格雷组:62例。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口服负荷剂量600 mg/次、术后75 mg/d。分别观察两组PCI基本特征,9个月的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国产氯吡格雷组在心血管事件与出血、药物不良反应与进口氯吡格雷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与进口氯吡格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同样安全、有效,但国产氯吡格雷经济效益较进口氯吡格雷高,更适合在我国广泛应用。
- 贺铿石刚赵勇叶君明
- 关键词:心肌梗死氯吡格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冠状动脉病变与QT离散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230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心电图QTd及QTcd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与轻度狭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与中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单支病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 QTd增大提示冠脉狭窄更严重、病变范围更广泛,可成为临床上预测冠脉病变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 石刚刘婷贺铿张雨虹
-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
- 急性心梗患者血清炎症指标与其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炎症指标与其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2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AMI患者,根据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分为PCT升高组、PCT正常组、CRP升高组、CRP正常组,各20例。比较4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分析PCT、CRP与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CT升高组、CRP升高组的LVEF水平低于PCT正常组、CRP正常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PCT正常组、CRP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AMI患者PCT、CRP水平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的PCT、CRP水平升高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对预后不良有预示作用。
- 邱明涛曾广忠赵勇刘高朱琳石刚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心功能
- 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干预作用
- 2010年
-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102例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服用拉西地平4mg,连服16周,用药前及用药16周后各查心脏和颈动脉彩超1次。结果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下降。结论拉西地平能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和减轻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 石刚叶君明荣德爱
- 关键词:拉西地平颈动脉左室肥厚干预作用左室重量指数
- 补气活血化痰通脉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及动脉斑块炎症递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补气活血化痰通脉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及动脉斑块炎症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给药8周后,测定血脂指标并观察斑块内CD_(40)L及sICAM-1的表达。结果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空白组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且治疗组低于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CD_(40)L及sICAM-1阳性表达百分比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且治疗组低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气活血化痰通脉复方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抑制CD_(40)L及sICAM-1在AS斑块内表达的作用。
- 石刚刘婷贺铿张雨虹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递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