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畏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淮河流域农业用水状况分析
- 2016年
-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1/6,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国的1/4,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气候和地形等自然原因,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剧烈,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农业用水是淮河流域经济社会用水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近十余年来流域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始终维持在60%以上。
- 吴畏张寒
- 关键词:流域农业农业用水水资源短缺流域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灌溉面积
- 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掌握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确定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开展水土保持规划、制定有针对性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为研究区,以2015年15m分辨率的Landsat 8影像为基础信息源,基于"3S"技术平台,采用综合评判法和实地调查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土壤侵蚀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坡度、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1)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 409.60km2,约占总面积的10.20%,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局部以中度侵蚀为主。(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下垫面起伏度较大、条件较为恶劣的坡耕地,以及坡度相对较大、植被盖度较差的林地和荒草坡中;不同坡度下,主要发生在5°~15°的山区与平原的交界带;不同植被覆盖度下,主要发生在45%~75%的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下,主要发生在暗色土、水稻土以及黄棕壤等土壤类型中。[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与淮河流域江淮丘陵区土壤侵蚀分布关系紧密,坡耕地、坡度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低、土壤抗蚀性较差等下垫面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 刘晓华刘潘伟胡续礼张荣华张光灿杨锐吴畏
- 关键词:土壤侵蚀环境因子江淮丘陵区淮河流域
- 城市污泥生物质炭对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为探讨城市污泥生物质炭对风沙土耕地作物产量、土壤有机碳及其矿化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20(B20),40(B40),60(B60) t/hm2生物质炭、无机肥(NPK)、对照(CK),以一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对5个处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不同施量生物质炭处理较CK产量提高了21.30%,51.88%,41.06%,有机碳含量提高了18.30%,21.84%,29.62%。(2)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呈对数函数关系,培养初期矿化速率先上升,之后迅速下降,最终趋于稳定,培养49 d后,NPK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达到645.50 mg/kg,B40,B60次之,为449.53,401.33 mg/kg。(3)风沙土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变化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供试土壤潜在有机碳矿化库(Cp)和矿化速率常数(k)较高,分别为0.26~0.66 g/kg和(0.008 6~0.013 4)/d,与CK处理相比,B40,B60,NPK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率提高55.93%~150.37%。上述结果显示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比NPK处理,减小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矿化率,增强土壤固碳能力,以40 t/hm2处理的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豫东黄泛平原风沙土土壤碳储量增加、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尤俊坚谢凯旋孙蕾刘霞胡续礼苏新宇吴畏
- 关键词:风沙土有机碳矿化
-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通过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本文对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结合新形势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重视不足、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缓慢、人为水土流失流域监管难度大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突出...
- 黎家作吴畏
-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淮河流域
- 开展水量平衡分析 提高水资源公报编制精度被引量:2
- 2014年
- 水资源公报编制以来,淮河片水资源公报中山东半岛的水量平衡误差一直较大,原因尚未查清。本文从水文要素平衡和水资源利用平衡两个方面对山东半岛水量进行平衡分析,开展山东半岛水量平衡分析工作,查找山东半岛水量平衡误差较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水资源公报编制精度。
- 吴畏张寒
- 关键词:水资源公报
- 土壤极端干旱对金银花光合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为探索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光合作用对土壤逐渐干旱的响应过程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以沂蒙山区3年生金银花苗木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光合效率响应"极端干旱水分阈值-阈值持续-复水恢复"的机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当29.7%≤土壤相对含水量(RSWC)≤79.6%时,随着RSWC的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逐渐减小,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其非光化学猝灭(NPQ)及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增大,表明金银花叶片主要通过热耗散消除掉PSⅡ过多激发能,同时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清除了细胞内过多的活性氧。(2)当11.4%≤RSWC≤29.7%时,金银花叶片Pn降低伴随着Ci增大和Ls减小,Pn降低的主要限制因素转变为非气孔因素,同时其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光化学猝灭(qP)及NPQ显著降低,初始荧光(Fo)显著增大,表明此水分范围内PSⅡ遭到破坏,光合电子传递受到抑制;且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大,导致活性氧过量积累,膜系统受到严重破坏。(3)当RSWC为11.4%时,叶片Pn接近0,植物发生萎蔫,光合机构受损伤程度最大。研究表明,金银花光合作用由气孔因素限制向非气孔因素限制转折的水分点(RSWCSL-NSL)、Pn≈0的水分点(RSWCPn≈0)以及植物叶片萎蔫水分点(RSWCwilting)分别为29.7%、11.4%和11.4%。
- 赵洁郎莹吴畏张光灿毕庶刚张才张淑勇
- 关键词:土壤干旱胁迫金银花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
- 安徽大型灌区信息化现状及措施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一、灌区基本概况安徽省共有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分别是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花凉亭、青弋江、新汴河、永幸河、女山湖、撮镇、金河口、炉桥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1991.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81.1万亩。近年来,安徽省通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了一批量测水及部分信息化项目。目前已建水量计量自动采集点828个、视频点749个、闸门自动控制121处、泵站自动控制68处,8个灌区已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灌区渠首及骨干渠道以上重要控制性节点的水情、视频、工情等信息采集监测和监视监控,信息化工程在灌区建设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 宣阳吴畏
- 关键词:有效灌溉面积大型灌区灌区信息化灌区建设信息化项目茨淮新河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工作成果信息系统技术开发被引量:2
- 1999年
- 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工作成果信息系统在Intranet环境下开发的主要技术方案、系统开发和管理技术、网络建设、系统开发环境和工具等内容, 探讨了实现类似系统开发的若干关键技术。
- 吴畏周斌王银堂吴永祥谢自银张畔
- 关键词:南水北调信息系统调水工程
- 淮河流域大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与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一、引言淮河流域大型灌区92处,总耕地面积479.59万hm2,总灌溉面积337.04万hm2,大型灌区耕地面积占流域总耕地面积的37.8%。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流域大型灌区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管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蓄、引、提、调相结合,大、中、小、微相衔接的工程体系与管理体系。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逐年增长,大型灌区面临着保供水与促节水的双重压力,亟需通过水价综合改革,形成节水机制,促进大型灌区持续、健康、绿色发展。
- 袁飞飞吴畏王业凡曹斌挺
- 关键词:大型灌区灌溉面积淮河流域节水机制耕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