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博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膜科学与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计算机
  • 2篇计算机模拟
  • 1篇压缩机
  • 1篇乙烯
  • 1篇制冷
  • 1篇制冷压缩机
  • 1篇数学模拟
  • 1篇能效比
  • 1篇能效分析
  • 1篇气体
  • 1篇气体膜
  • 1篇气体膜分离
  • 1篇氢气
  • 1篇力模型
  • 1篇炼厂
  • 1篇炼厂气
  • 1篇膜分离
  • 1篇回收
  • 1篇回收过程
  • 1篇功耗

机构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肖武
  • 3篇贺高红
  • 3篇陈博
  • 2篇阮雪华
  • 2篇张元夫
  • 2篇周天宇
  • 1篇李保军
  • 1篇代岩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利用氢气分离膜降低乙烯深冷系统制冷压缩机的功耗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传统乙烯过程中深冷脱氢工艺冷凝温度低、能耗大的问题,基于某800 kt/a乙烯的裂解气脱氢装置,提出了两级膜与深冷耦合回收乙烯裂解气中氢气的流程,利用Uni Sim Design软件对新流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确定了两级膜面积分别为28000m^2和10110m^2。由于第一级膜分离装置回收了裂解气中的部分氢气,显著地减少了深冷系统中制冷压缩机的功耗和脱甲烷塔塔顶的乙烯损失,新流程深冷系统的制冷压缩机功耗为39496 k W,比原流程减少了8996k W,乙烯损失率由1.29%降低到0.46%。第二级膜分离装置实现了氢气回收的高纯度(99%)和高回收率(98.52%),获得的氢气产品可以直接并入氢网或用于对氢气浓度要求较高的加氢裂化装置中。
周天宇阮雪华陈博张元夫肖武贺高红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
气体膜分离过程模拟中2种平均推动力模型的准确性验证
2015年
在各种气体膜分离模型中,平均推动力模型以其计算简单、易于在商业流程模拟软中使用等优点,普遍应用于气体膜分离过程的工艺设计中。但随着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膜的渗透率增大,分离过程中压力范围变广,需要重新判定平均推动力模型的准确性及适用范围。以计算比较准确的离散模型为标准,对比离散模型、对数平均推动力模型和算术平均推动力模型的计算方程,确定压降为影响平均推动力模型准确性的主要参数。分别用离散模型和平均推动力模型对H_2/N_2、CO_2/N_2、O_2/N_2 3种具有代表性的体系进行模拟计算。并分析在不同膜渗透率、操作压力、浓度条件下2种平均推动力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算术平均推动力模型在低压降体系中的准确性较好,对数平均推动力模型适用于高压降体系。
张元夫阮雪华陈博周天宇肖武贺高红
关键词:气体膜分离计算机模拟
炼厂气回收过程中分离技术的能效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针对炼厂气多目标回收工艺设计时缺乏理论指导的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分离过程能效比的概念,将气体分离过程中压力和温度变化导致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能量统一用电功表示,得到了分离过程能耗与产品回收量间关系的定量表示方法;以某厂炼厂气回收过程为例,比较了不同分离技术和不同分离过程的能效比。当产品氢纯度要求不高(≥97%)时,采用变压吸附(PSA)工艺的能效比较高(0.86),与膜分离工艺相比,提高了28%;当产品氢纯度要求较高(≥99.9%)时,采用膜分离-PSA工艺可以获得更高的能效比(0.54),与PSA-膜分离工艺相比,能效比提高了40%。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过程的能效比可以用于评价不同分离技术或不同分离过程的能量效率,可用于指导不同分离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多技术耦合工艺过程的设计,能够为炼厂气回收工艺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李保军贺高红肖武代岩陈博
关键词:炼厂气能效比回收数学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