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贻雄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气流激励下某向心涡轮的谐振响应和高周疲劳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研究某可调向心涡轮转子叶片表面压力波动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叶片谐振和高周疲劳.结果表明:涡轮叶片前缘发生高周疲劳破坏,与实际破坏的位置相吻合.导流叶片尾缘吸力面的强激波和导流叶片叶尖间隙泄漏流是产生压力波动的主要原因,最大压力波动值出现在叶片前缘.气流压力波动诱发叶片谐振进而产生高周疲劳,振动过程中涡轮各叶片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性,同时产生较大动应力,最大应力位于叶片前缘根部.
- 刘贻雄老大中刘尹红杨策祁明旭马朝臣
- 关键词:模态分析谐振高周疲劳
- 大型风力机塔筒结构动力学与稳定性分析
- 现代大型风力机塔架采用薄壳型筒状高耸结构(以下简称塔筒),高度近100m,底部直径在5m以上,壁厚不到直径的1/100,属于典型的细长薄壳结构。塔筒底端固定,顶端自由且承受机舱和风轮的重力和气动载荷,该结构形式容易发生振...
- 刘贻雄
- 关键词:动力学特性动载荷
- 非对称叶轮对双面离心压气机流量分配特性的调节作用
- 2017年
- 涡轮增压器使用的双面离心压气机,由于前后方叶轮进口流场存在着差异,导致随着流量减小,前后方叶轮流量分配失衡,出现前方单侧叶轮工作模式。为了进一步拓宽双面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提出增大双面离心压气机后方叶轮半径的方法,实现两个叶轮流量分配的再平衡,主要目的是研究非对称模型在双面离心压气机流量分配调节方面发挥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双面叶轮压气机整机模型的工作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后方叶轮半径的方法,能够有效调节中等流量和小流量工况下两个叶轮的流量,从而改善了两个叶轮流量的平衡状况,同时改变了双面离心压气机的工作模式转变过程。前方叶轮各叶片槽道流量分配主要受蜗壳内部静压周向分布形式的影响,而后方叶轮各叶片槽道流量还受弯曲管道出口流场的影响,弯曲管道出口形成的交汇区域下游的叶片槽道内流量明显偏小。弯曲管道出口交汇区域内两股气流的相互作用强度受后方叶轮流量的影响,流量越小,交汇区域内两股气流的作用强度越弱。增大后方叶轮半径,增强了后方叶轮的做功能力,使设计工况的压比提高了4%,延缓了双面叶轮并行工作向单面叶轮工作模式的转换过程,并使双面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拓宽了12.6%。
- 杨策王本江杨登峰刘贻雄
- 脉冲进气条件下可调向心涡轮内部流场数值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评估可调向心涡轮在脉冲进气条件下的性能,通过对脉冲进气条件下的涡轮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脉冲进口压力对导流叶片段泄漏流量和总压损失、导流叶片尾缘激波强度及转子叶片前缘载荷的影响规律。导流叶片段泄漏流量和总压损失及激波随脉冲进口压力提高而线性增大,进口压力每提高10k Pa,泄漏流量增加约2.9%,导流叶片段的总压损失增加约2.7%,激波增强约14%;转子叶片前缘载荷也随脉冲进口压力增加而线性上升,当脉冲进口压力提高50k Pa时,转子叶片叶根前缘的载荷峰值增加约12.7%,中间叶高前缘位置的载荷峰值增加约24.9%。
- 刘尹红杨策刘贻雄刘恒
- 关键词:涡轮激波载荷
- 导叶间隙和开度变化对转子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
- 2015年
- 针对车用涡轮增压器涡轮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问题,以某可调向心涡轮为对象,研究了导叶间隙、开度的变化对转子叶片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导叶开度减小,转子叶片振动响应加剧,动应力增大。导叶间隙的增大会加剧转子振动,增大振动应力。由转速引起的应力刚化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大,固有频率随转速增大而增大。涡轮在一、二阶固有频率附近发生谐振,一阶谐振位于叶片尾缘,二阶谐振位于叶片前缘。振动过程中各叶片的响应特性不同,各叶片响应值按正弦曲线分布。
- 刘贻雄老大中刘尹红杨策马朝臣
- 关键词:内燃机涡轮增压器模态分析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