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丽娜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纳米
  • 2篇分子
  • 2篇分子动力学
  • 2篇分子动力学模...
  • 1篇织构化
  • 1篇轴承
  • 1篇相变
  • 1篇相变过程
  • 1篇径向
  • 1篇径向轴承
  • 1篇硅基
  • 1篇硅片
  • 1篇硅片表面
  • 1篇非线性
  • 1篇非线性动态
  • 1篇分岔
  • 1篇表面织构
  • 1篇超短

机构

  • 4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作者

  • 4篇司丽娜
  • 3篇王晓力
  • 1篇刘玉德
  • 1篇张玉言
  • 1篇张小青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轴承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黏着接触行为及其压力分布和相变过程分析
2015年
运用分子动力模拟方法研究刚性球型探头与原子级光滑表面的黏着接触过程,分析接触过程的载荷-位移曲线、压力分布和相变情况;得到加载过程黏着接触的"突跳点"与"引力最大点",分别是由于探头与基体原子之间的范德华作用和键合作用导致;在卸载过程中引力最大时刻,探头与基体发生"颈缩"分离。在"突跳"点时,接触区原子处于受拉状态,在"突跳"过程后,接触区中心原子逐渐处于受压状态,接触边缘处于受拉状态;随着探头不断压入基底,接触区中心原子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在卸载过程中的引力最大时刻,接触区原子重新处于受拉状态。在加载过程中接触区内有高压相的产生,在卸载过程"颈缩"分离阶段,配位数为0的原子数目迅速增加,更多的原子粘附在探头上被带走。
司丽娜王晓力
关键词:相变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
硅基超短微空气径向轴承的非线性动态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考虑稀薄效应及黏性摩擦力的影响,对润滑方程和运动学方程耦合求解,研究了考虑与不考虑黏性摩擦力2种情况下超短微空气径向轴承-转子系统的稳态及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宽径比小于0.2时,黏性摩擦力对系统的稳态性能及非线性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轴承数的增加,系统由周期运动逐渐过渡到混沌运动;考虑黏性摩擦力时的转子中心振动幅度、运动状态及转折点比不考虑黏性摩擦力时均有较大变化,且转子在轴承数较大时出现2倍周期运动;不考虑黏性摩擦力下系统在高轴承数下呈现低频涡动,且幅度较大;黏性摩擦力对超短微空气径向轴承-转子系统的影响不可忽略。
张小青司丽娜刘玉德
关键词:分岔
织构化硅片表面的粘着行为
2015年
为研究织构化表面的粘着行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在硅片表面进行柱状织构的构筑。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织构化硅片表面的形貌进行观测,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粘着试验,并考察织构对表面粘着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过织构化的硅片表面上形成了较为规整均一的柱状织构,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未织构面相比,织构面上的粘着力显著降低(下降了73%~77%),表明表面织构的存在减小了接触面积;当相邻织构间的距离一定时,具有较小直径的织构表面更有利于粘着力的减小;表面织构同时降低了范德华力和毛细力的大小,使范德华力减小了88%~89%,毛细力减小了62%~68%;无论是在未织构面还是织构面上,毛细力对表面粘着力的贡献均处于重要地位。
刘舒鹏王晓力司丽娜张玉言
关键词:硅片表面织构
纳米沟槽表面黏着接触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刚性球型探头与具有不同纳米沟槽基体表面的黏着接触过程,探讨了表面沟槽结构对载荷-位移曲线、接触引力和拉离力以及材料转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压入深度下,与原子级光滑表面的黏着接触过程相比,刚性探头与具有纳米沟槽结构基体表面的接触压力较小,接触加载过程中的引力作用范围较大,并伴随载荷的多次跳跃,且接触引力和拉离力均有减小;当沟槽深度相同时,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接触引力和拉离力逐渐减小,当沟槽宽度逐渐接近探头与光滑表面的接触直径时,接触引力和拉离力又逐渐增大,趋于接近探头与光滑表面的接触过程;当沟槽宽度相同时,随着沟槽深度的增大,接触引力相对减小,拉离力变化不大.
司丽娜王晓力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