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
-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腺癌分子诊断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分子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分子在新兴诊疗策略研究中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联合检测B-RAF癌基因(BRAF)、ras癌基因(RAS)、ret/ptc重排基因(RET/PTC)、特异性结合域转录因子/过氧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融合基因(PAX8-PPARγ)及其相关基因分子,能够有效地提高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预测准确率,并且已经成为靶向药物治疗研究的分子基础。结论甲状腺癌相关基因联合检测能在术前为甲状腺癌患者提供基因层面的分子依据,指导手术及药物治疗。
- 杨海兵朱庆杨光伦
- 关键词:甲状腺癌
- 整合素β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构建整合素β1(integrinβ1,ITGβ1)基因干扰慢病毒载体,并研究ITGβ1对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MCF-7细胞(Tamoxifen-resistant MCF-7,MCF-7R)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针对ITGβ1靶序列设计合成4条sh RNA序列及1条阴性对照序列NC,构建ITGβ1RNAi慢病毒载体及对照病毒载体,并分别进行病毒包装,通过内源性筛靶,选取干扰效果最好的组病毒感染MCF-7R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TGβ1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成功构建4条慢病毒干扰重组质粒,并分别包装成病毒,通过内源性筛靶挑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慢病毒组,感染MCF-7R细胞后ITGβ1基因的蛋白表达量较NC组明显降低(P=0.000),且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弱于NC组(P=0.000)。结论:慢病毒介导的sh RNA可有效地干扰MCF-7R细胞中ITGβ1的表达,并且抑制MCF-7R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袁杰涂刚陈茂山朱庆杨丽成宏杨光伦
- 关键词:整合素Β1慢病毒乳腺癌
- 新型雌激素受体GPER在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细胞MCF-7R中新型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对促凋亡蛋白Bim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CF-7和MCF-7R经过浓度为1μmol/L的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q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R中促凋亡蛋白Bim(Bcl-2L11)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株Bim蛋白表达水平和两种细胞中总的GPER和膜上GPER的表达水平;两种细胞中分别以(无水乙醇、TAM、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TAM、GPER特异性激动剂G1)处理后,检测Bim的蛋白表达水平;MCF-7R细胞中分别抑制PI3K-Akt及MAPK/Erk两条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检测Bim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发现MCF-7细胞经TAM处理后细胞大部分变透亮且悬浮,而MCF-7R无明显变化;MCF-7R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的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较MCF-7都降低(P<0.05);耐药细胞中总GPER的蛋白表达量较MCF-7无明显变化而膜上的表达量升高(P<0.05);MCF-7经TAM处理后,Bim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而MCF-7R中却无明显变化,但在MCF-7R中加入GPER特异性抑制剂G15后再用TAM处理,Bim蛋白水平增加(P<0.05);耐药细胞中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处于活化状态,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耐药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量增加(P<0.05);在MCF-7中加入TAM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MCF-7R经TAM处理后无明显差异,但抑制GPER或Erk信号通路后,再加入TAM处理,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乳腺癌TAM耐药细胞MCF-7R中TAM作为GPER的激动剂,活化信号通路MAPK/Erk抑制Bim表达。抑制GPER或MAPK/Erk信号通路,可使耐药细胞对TAM恢复敏感性。
- 朱庆伍俊仪袁杰杨海兵陈茂山杨光伦
- 关键词:乳腺癌BIM
- 人乳腺癌MCF-7他莫昔芬耐受细胞株EMT表型的鉴定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细胞MCF-7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并初步研究其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乳腺癌细胞MCF-7及其他莫昔芬耐药株MCF-7R细胞的形态;qRT-PCR、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EMT相关标志蛋白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两种细胞的迁移能力;分别抑制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检测MCF-7R细胞的迁移能力及EMT表型的变化。结果 MCF-7细胞间的联系紧密,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细胞间隙明显增大;MCF-7细胞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迁移能力明显增强,并发现E-钙粘素(E-cadherin)分布从细胞膜向细胞质转移,波形蛋白(vimentin)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耐药细胞中PI3K-Akt及MAPK/Erk信号通路均处于异常活化状态,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时能使波形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他莫昔芬耐受后其迁移能力增强可能与其发生EMT样表型有关。
- 袁杰杨丽陈茂山朱庆付伟杰成宏柳满然杨光伦
- 关键词: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
- 人乳腺癌他莫昔芬耐受细胞株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 2018年
- 目的构建对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受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耐药细胞株MCF-7R,观察细胞发生TAM耐受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信号通路活化程度的变化。方法通过短时间高浓度TAM刺激MCF-7细胞诱导耐药株,观察细胞形态及运动能力的变化,并通过MTT及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耐药性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qRT-PCR检测细胞内ERα、雌激素调节蛋白(presenilin 2,pS2)、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的表达。结果MCF-7细胞发生耐药后细胞转变成间质细胞样形态且运动能力明显增强(P<0.05);治疗浓度TAM(1μmol/L)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P<0.05),而对MCF-7R细胞的生长则表现为轻度的刺激作用(P<0.05);MCF-7细胞发生TAM耐受后ERα及pS2、Cathepsin-D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且对雌激素E2的刺激反应明显减弱(P<0.05)。结论 ER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发生TAM耐受后细胞的运动能力明显增强,且生存模式转变成非ER依赖型。
- 袁杰杨丽朱庆杨光伦
- 关键词: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