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成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癫痫
  • 2篇卒中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药物疗法
  • 1篇硬化斑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溶栓

机构

  • 8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王新成
  • 1篇刘广志
  • 1篇郭淮莲
  • 1篇孙韶刚
  • 1篇刘欣

传媒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0
  • 1篇2007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溶栓药降纤酶临床疗效观察
1999年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系由于供应脑的动脉因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除调整血压、抗凝、血管扩张剂、脑代谢活化剂等治疗外,目前溶栓治疗...
刘欣王新成马爱华钟强
关键词:溶栓药降纤酶疗效观察脑血管疾病药物疗法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王新成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结果及原因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郑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其他非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通过血管外超声手段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原因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检验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而对照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进行比较,得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脑梗死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超声可作为检测动脉斑块的无创敏感性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王新成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降颅内压、抗凝、抗生素、支持疗法应用,1个月后进行评定,痊愈22例,好转10例,无一例死亡。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脑静脉系统血栓再发。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由于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掌握临床特征,对疑似病例尽早进行MRI及MRV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采取降颅内压、抗凝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降低本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王新成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道
2007年
孙韶刚郭淮莲刘广志王新成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脑炎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原理、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时间和发作类型及卒中类型和病灶部位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原理分析,对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为3.26%,其中早发性癫痫发生率为0.25%,迟发性癫痫发生率为1.53%。皮层病灶继发癫痫48.36%,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29.48%,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发作17例(60.71%)。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9例和癫痫持续状态2例,占39.29%。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所有脑出血患者的8.21%,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1.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早发性癫痫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治疗,治疗期间无再发作。13例迟发性癫痫患者,有4例偶再发作,3例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还是不能有效控制癫痫的发作。早发性癫痫与迟发性癫痫比较,疗效均较好,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多是迟发性癫痫,迟发癫痫主要表现为部分发作。早发癫痫多是全身发作,皮层病灶与皮层下病灶相比较,皮层病灶更容易发生癫痫,多见于面性发作。出血性脑卒中易继发癫痫。脑卒中后进行抗癫痫治疗能够使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较好。
王新成
关键词:脑卒中癫痫脑梗死脑出血脑卒中后癫痫
癫痫患者外周血P-糖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外周血P-糖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诊疗的难治性癫痫96例定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难治性癫痫患者100例定为普通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为对照组。对三组人员进行外周血P-gp表达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与普通组P-gp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gp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外周血P-gp表达能够有效提供难治性癫痫的诊断依据,可以正确指导临床,并且其检测取材方便、可重复性强,有助于对病情进行实时监控。
王新成
关键词:癫痫
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6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经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和控制癫痫发作,80例癫痫发作停止,25例死于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呼吸衰竭,4例死于癫痫持续状态。结论: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并发癫痫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治疗早期癫痫发作,并早期实施脑保护治疗,预防癫痫发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新成
关键词:癫痫诊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