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麻志浩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构造煤
  • 2篇动力学分析
  • 2篇热解
  • 2篇腐植酸
  • 1篇动力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色谱-质谱
  • 1篇烃类
  • 1篇排烃
  • 1篇热解特性
  • 1篇热解行为
  • 1篇萃取物
  • 1篇脱矿
  • 1篇维数
  • 1篇煤化程度
  • 1篇煤级
  • 1篇煤体

机构

  • 6篇河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麻志浩
  • 5篇阳虹
  • 4篇张玉贵
  • 2篇毕文彦
  • 1篇范云场
  • 1篇雷东记
  • 1篇张磊
  • 1篇江林华

传媒

  • 3篇煤炭转化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邹庄构造煤不同脱矿程度的萃取特性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探讨酸洗对煤质特性的影响,依次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对邹庄构造煤进行预处理,用三氯甲烷溶剂进行分次取样的超声-微波萃取,对所得萃取物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煤结构表征,柱色谱层析族组分荧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酸处理程度的增加,煤样脱灰率和萃取率依次升高;FTIR光谱吸收峰呈间隔性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柱层析族组分中的饱和烃和芳香烃含量依次减少,沥青质依次增多,认为是构造动力作用加速了煤中高分子碳氢化合物(沥青质)的演化,促使其分子结构发生缩聚和芳构化;煤中萃取物最大荧光强度呈"U"型变化,芳香烃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萃取物、非烃和沥青质,可能由分子量的大小所致。
麻志浩阳虹张玉贵雷东记张磊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荧光光谱
风化煤腐植酸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热重-质谱(TG/MS)联用系统对从风化煤中提取的腐植酸进行了热解反应研究,对黑腐酸和棕腐酸的热解曲线作了分析,同时对小分子气体的逸出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黑腐酸和棕腐酸的失重趋势一致,但是黑腐酸的失重率小于棕腐酸的失重率;在小分子气体逸出曲线中,黑腐酸和棕腐酸的H2和CH4逸出量相近.棕腐酸的H2O逸出量大于黑腐酸的H2O逸出量,在热解过程H2O的逸出量高于CH4,CO和CO2的逸出量,黑腐酸的CO最高峰温出现得比棕腐酸要迟;棕腐酸含硫组分及官能团稍多于黑腐酸;棕腐酸轻质碳氢化合物逸出量明显高于黑腐酸;轻质芳香烃化合物逸出量二者基本相同.并根据Coast-Redfern积分方法计算出了腐植酸热解的表观动力学参数.
阳虹麻志浩张玉贵李永生
关键词:腐植酸热解特性动力学
不同煤级煤^(13)CNMR结构特性及演化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固体核磁共振(13C NMR)测试方法,对五类不同煤化程度的10种煤样进行分析测试,对谱图分峰后所得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煤化程度煤中各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内在联系,阐明了各官能团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整体呈互补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脂碳率下降,芳碳率上升.氧接芳碳和侧支芳碳含量减少,氧接脂碳含量增加;受煤化程度、构造应力和破坏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他结构参数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麻志浩阳虹张玉贵张玉贵
关键词:构造煤煤化程度核磁共振
风化煤及提腐植酸后残渣热解行为与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应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对风化煤(WC)及其腐植酸提取后残渣(WCR)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烃类(H2、H2O、CO和CO2)、低碳烃类(CH4、C3H6和C3H7)和芳烃类(C6H6)的实验结果,并利用Coast-Redfern积分法对其热解和烃类生成动力学进行了探讨,获得了热解过程和烃类生成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热解过程中风化煤的质量损失率(38.9%)略大于其腐植酸提取后残渣(36.6%);除CO和CO2外,残渣中非烃类、低碳烃类和芳烃类产物的逸出量都稍微或显著多于风化煤中各类组分的逸出量。用Coast-Redfern积分法求得的动力学参数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结果。
阳虹麻志浩张玉贵毕文彦江林华
关键词:热解烃类
煤体纳米级孔隙低温氮吸附特征及分形性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煤级煤体纳米级孔隙结构特性,通过低温氮吸附法对宿州邹庄矿、平顶山八矿、鹤壁九矿的8组煤样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了煤孔隙结构特性,并运用孔隙分形几何学理论基础建立FHH模型,揭示了煤的变质程度和破坏程度对煤孔隙结构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其吸附能力与变质程度并不呈线性关系,与共生原生结构煤相比,构造煤的平均孔径普遍较小,但其孔比表面积较大,且构造煤吸附能力明显强于原生结构煤。(2)不同煤级煤的分形维数D大小并不随着煤化程度的升高而呈规律性的线性变化,构造变形作用促使构造煤孔隙结构复杂化。(3)分形维数D越大,表明煤体孔隙结构越复杂,煤体孔比表面积及其吸附量也较大。(4)分形维数与平均孔径呈反比。
张玉贵焦银秋雷东记李钰魁麻志浩
关键词:构造煤分形维数
构造煤萃取物光谱特征与排烃层析效应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相似相溶"原理,采用三氯甲烷溶剂萃取方法对不同煤级原生结构煤和共生构造煤进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借助红外光谱、柱层析和色谱-质谱测试手段,对萃取物结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煤级的增加,原生结构煤的萃取率全部小于共生构造煤,原生结构煤萃取率呈减少趋势,构造煤萃取率呈增加趋势,主要取决于演化过程中煤体结构的变化;萃取物呈阶段性、爆发性溶出,脂肪族类物质表现尤为明显,这与不同煤级煤中小分子的赋存形式有关;色谱-质谱测定与红外光谱分析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各煤级萃取物脂肪烃较多,芳香烃较少.从微观成烃理论和化学动力学原理对煤成烃成因进行探讨,用层析理论对烃类运移进行了描述.
麻志浩阳虹张玉贵张玉贵
关键词:构造煤色谱-质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