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偏工况下离心泵蜗舌区流场特性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对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离心泵蜗舌区瞬态流动特性。计算所得扬程和效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拟方法可行。结果表明:不同流量下,蜗舌区压力脉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动静干涉作用,压力脉动主频均为叶频及其倍频;小流量时,压力脉动幅值随流量的减小而增加,压力脉动低频段出现一些复杂激励频率,流量降至0. 4Qd时,甚至出现1/5fr(叶轮转频);设计流量时压力脉动最大幅值在蜗舌端处最大,失速状态下在蜗舌靠近叶轮出口处最大,其值约为设计流量时的4. 9倍,是由此处随时间剧烈变化的旋涡引起。
- 李学飞宋宇宋宇
- 关键词:离心泵压力脉动
- 余热排出系统管道热疲劳裂纹萌生方向的理论和数值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压水堆核电站余热排出系统冷热水混合区管道发现了由热疲劳导致的不同方向的浅裂纹群,疲劳裂纹的萌生方向可根据临界面方向进行预测。本文对临界面方向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出了双轴疲劳载荷作用下临界面方向的解析解。基于C++语言开发了临界面方向的分析程序,同时采用C++开发的分析程序和有限元软件Code_Aster计算了临界面方向,并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解析解进行了对比验证。临界面方向分析结果与余热排出系统管道中发现的热疲劳裂纹方向吻合。研究表明,余热排出系统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对热疲劳裂纹萌生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雷柏茂万力何觅吴莘馨周羽宋宇
- 关键词:热疲劳裂纹焊接残余应力
-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特性及其热工水力解耦被引量:2
- 2014年
- 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具有流动换热耦合和回路间耦合的特点,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自然循环的建立时间、流动方向及多重耦合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解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瞬态流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能预测自然循环建立时间、流动衰减等现象,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初始流速为零的自然循环流动方向与系统的加热及冷却设备布置位置有关,垂直布置换热面使系统具有固有循环流动方向。具有初始流速的自然循环系统,即使换热面垂直布置,初始反向流速超过临界流速后也可使自然循环系统流动方向发生翻转,从而使系统在与固有循环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提出了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的简单解耦计算方法,能快速对多重耦合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热工水力进行分析计算,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均表明,以水为工质的自然循环回路载热能力近似与冷热源温差的1.5次方呈正比。
- 李晓伟宋宇吴莘馨李笑天
- 关键词:自然循环反应堆安全热工水力
- 摇摆对自然循环系统流量及载热能力影响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由密度差引起的重位压差驱动,驱动压头小且受冷热源位置和冷热流体温度影响,因此摇摆等海洋工况会对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的载热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在固连坐标系内,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对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的流量及载热能力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给出了摇摆产生的各项附加力对自然循环载热系统的流量及载热能力的影响机理,并得到了摇摆条件下自然循环系统流量的常微分控制方程。数值计算方法中针对动量方程添加了由于摇摆产生的各种附加作用力项。数值计算得到的系统流量波动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得很好,并且数值计算还给出了由于摇摆使系统载热能力下降的幅度。
- 李晓伟杨明昆宋宇李笑天何树延
- 关键词:自然循环摇摆离心力
- 双吸离心泵空化性能试验验证与数值模拟被引量:4
- 2019年
- 对一台双吸离心泵的能量特性和空化外特性进行了试验测量,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及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双吸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双吸离心泵扬程曲线、效率曲线及扬程随有效空化余量变化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有效空化余量的减小,叶轮内低压区从叶轮进口处向出口处渐渐扩大,叶轮内空化沿叶片吸力面从叶片头部向叶片尾部逐渐发展,并集聚在叶片吸力面顶部附近;泵扬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叶轮内空泡的阻塞作用,并叶轮内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叶轮流道内出现旋涡区,使影响叶轮内部流态,导致泵扬程突降。
- 孟根其其格宋宇宋宇
- 关键词:双吸离心泵数值模拟空化性能
- 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管外流动组织及其对换热能力影响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对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器管外对流换热进行数值分析,比较组织流道和不组织流道时换热器管束外部的流动分布的差异和换热能力的大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组织流道可优化换热器管外的流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力。比较分析无流道、有流道和流道出现缝隙对换热能力、阻力和出口温度等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流道会使换热能力增加约20%,阻力增加约1倍;当流道出现缝隙时,单缝隙对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影响不大,多缝隙会损失一部分换热量。
- 宋宇赵加清李晓伟李笑天吴莘馨
- 关键词:自然循环换热器热工水力换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