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琼
-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接种S.fredii WGF03及突变体对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研究接种S.fredii WGF03及其exo D基因突变体对大豆结瘤及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影响,进一步了解exo D基因的功能,在大豆盛花期摘取每株大豆的根瘤并计数,利用PCR-DGGE电泳结合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大豆接种S.fredii WGF03后,根瘤数比不接种组增加191.67%。而大豆接种驻exo D突变体的根瘤数最少,比不接种组减少了16.67%。与空白相比,种植大豆后土壤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接种不同根瘤菌后,细菌种类及细菌多样性也有变化;测序结果显示,土壤中细菌以Proteobacteria为主,占45.5%,土壤中土著根瘤菌为Bradyrhizobium。总之,S.fredii WGF03能够促进大豆结瘤,种植作物比接种根瘤菌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更大。
- 周燕宋张杨柳英贤蒋琼张敏欧倩申佩弘
- 关键词:突变体大豆DGGE微生物群落结构
-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T39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反式茴脑利用相关基因(tao)的克隆
- 2022年
- 生物转化反式茴脑生成的苯丙素类芳香物质被视为天然原料,能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香料生产及医药等领域。以能代谢反式茴脑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T39为出发菌株,采用转座子(pTnMod-RKm’)插入突变构建了含有6137个突变体的突变体库,筛选出44株反式茴脑代谢受影响的突变株。检测突变菌及野生菌的反式茴脑利用能力,发现突变菌AT39-15的反式茴脑代谢能力是野生菌的14%。利用hiTAIL-PCR技术对突变菌AT39-15转座子侧翼序列扩增,获得插入突变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基因大小为1047 bp,基因序列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JYR-1的反式茴脑氧化酶基因(tao)一致性达100%。研究结果为下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菌提供了基因资源。
- 蒋琼黄罗冬华燕飞申佩弘
- 关键词:突变体库TAO
- 甲基营养菌M.sp.MB200中serA基因功能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serA基因编码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GDH),此酶在合成L-丝氨酸的第一步起催化作用。利用质粒pCM80分别与野生型基因serA、缺失了C末端ACT功能域的突变基因serA△77构建了重组体表达菌MB200/pCM80serA和MB200/pCM80serA△77。通过分析发现野生型基因重组表达菌的PGDH酶活受L-丝氨酸浓度影响较大,当反应体系中的L-丝氨酸浓度为40μmol/L时,酶活减少了约1/3;缺失了ACT功能域的基因表达菌的PGDH酶活基本不变,不受L-丝氨酸浓度的影响。进一步在静息细胞反应条件下,对重组菌和野生菌株MB200进行发酵产L-丝氨酸的研究,实验发现MB200/pCM80serA产L-丝氨酸的量为13.6mg/mL,MB200/pCM80serA△77产L-丝氨酸的量为16.8 mg/mL,而野生型菌株M.sp MB200的产量为6.4 mg/mL,重组菌的L-丝氨酸产量都有所提高,且MB200/pCM80serA△77的产量提高更多。结果证实了甲基营养菌MB200中serA基因与产L-丝氨酸具有反馈抑制关系,为进一步解除反馈抑制并发酵产L-丝氨酸奠定了基础。
- 蒋琼马晟周侃李献唐咸来李俊芳张敏申佩弘
- 关键词:SERAL-丝氨酸
- 蚯蚓粪对凌云白毫茶扦插苗繁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为解决凌云白毫茶扦插苗繁育成活率低、根系不发达等技术瓶颈问题,考察蚯蚓粪对凌云白毫茶扦插苗成活率和根系发育等繁育效果的影响。【方法】以蚯蚓粪和黄泥为基质,设计6种不同蚯蚓粪配比水平,进行凌云白毫茶扦插苗繁育试验。【结果】在6种不同水平蚯蚓粪的处理中,蚯蚓粪对凌云白毫茶扦插苗的伤口愈合率、结瘤率、生根率,以及成活率、株高、茎粗、根数、根长都显现出积极的正向影响,各项指标随着蚯蚓粪在基质中的比重增加而显著提高,当蚯蚓粪在基质中的比重达到60%时,繁育成活率达93. 4%,[1]株高31cm,根长2. 79 cm。【结论】蚯蚓粪对凌云白毫茶扦插苗繁育效果极为显著,从生物效能和经济效用上考量,黄泥:蚯蚓粪的重量比4∶6的基质是凌云白毫茶扦插苗繁育的适宜基质。
- 农孟勋覃丽青蒋琼蒙健宗
- 关键词:蚯蚓粪凌云白毫茶扦插苗
- 小试厌氧混合处理糖蜜酒精废液及不同阶段活性污泥中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高活性且平衡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厌氧生化处理成功的关键。本研究将糖蜜酒精废水与猪粪水以COD比为3:2混合后,利用有工作积为20L的Ic厌氧反应器在自然温度(20-38℃)下进行厌氧发酵。在不添加任何营养元素以及缓冲物的条件下,最适进水负荷为3200mg/C,HRT为24h,COD去除率最高约为80%,单日最高沼气产量为20.15L。沼气产量与COD去除率呈正相关性。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法对发酵不同时期(启动期Q1,稳定期Q2,超负荷期Q3,调整期W1)的活性污泥中可培养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比较发现4个阶段中好氧菌占主导地位的菌群分别为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Q1)、Bacillus(芽孢杆菌属)(Q2)、Bacillus(芽孢杆菌属)和Advenella(产碱菌科)(Q3)、Rhodococcus(红球菌属)(W1);而厌氧菌中占主导地位的为Clostridium(梭菌属),不同阶段的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的种类与数量均有差异。
- 耿三春李园卢铁东郑先虎蒋琼申佩弘
- 关键词:糖蜜酒精废水IC厌氧反应器可培养微生物
-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AT39反式茴脑氧化酶基因(tao)对产茴香酸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tao基因编码反式茴脑氧化酶,参与反式茴脑的降解过程。通过自杀质粒pK18mob及广宿主表达质粒pBBR1MCS-5分别构建突变菌AT39/btao、重组菌AT39/tao-pBBR1MCS5及互补菌HAT39/btao。对构建的菌株进行TAO酶比活力测定,结果发现重组菌AT39/tao-pBBR1MCS5的酶比活力显著增加,比野生菌AT39提升了35.23%。茴香酸转化量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AT39/tao-pBBR1MCS5代谢生成的茴香酸产量为3.55 g/L,同比野生菌AT39增加了约4倍。结果为下一步利用和改造tao基因构建工程菌生产茴香酸奠定了基础。
- 蒋琼武波黄罗冬华燕飞申佩弘
- 关键词:茴脑茴香酸
- 厌氧发酵甘蔗糖蜜生产沼气中试
- 2019年
- 糖蜜是甘蔗制糖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主要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与生物制品的发酵原料。利用糖蜜生产沼气不仅拓宽了糖蜜的利用范围,还可以延长蔗糖生产链,发展生物质能源。本研究利用内循环(IC)反应器,并在试验后期加入外循环泵,探究糖蜜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5 d,进水CODcr为5 000~10 000 mg/L,单日COD去除率最高达到了88.00%,沼气日产量最高可达2.4 m^3,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最高达49.8%。结果表明,厌氧发酵糖蜜生产沼气可行,并具有产业化的潜力。
- 何双黄轲蒋琼卢福芝申佩弘
- 关键词:糖蜜内循环反应器厌氧发酵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