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生力
- 作品数:2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学艺术更多>>
- 说傩
- 2023年
- 学界对“傩”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尚有一些争议。在这一背景下,从“傩”的字体构型和演变角度来讨论傩戏的基本特点,则是深入了解傩戏这些重要特点的新角度,特别是在突出傩的本质特征方面,显得尤为必要。我们认为“堇(■)”本来就是为“傩”而造的专字。“■”可能是像两臂交缚之人形用于祭祀,“■”表示焚人牲以祭,前者为后者的简写;“■”也有可能是头戴面具之人。无论是焚人以祭还是头戴面具,皆与“傩”祭关系密切。此外,我们认为“难”字异体写作“■”,左边所从之“鼓”可看作表意部件,与傩仪用鼓有关。
- 谭生力
- 《韩非子》孔子“以黍雪桃”新解
- 2023年
- 《韩非子》记有孔子批评“以黍雪桃”的故事。“以黍雪桃”这种处理桃子的方式,相关文献没有明确解释,一般认为是以黍擦拭桃子。我们结合《礼记》中的“沐稷而靧粱”及相关材料,认为“以黍雪桃”是把黍放在水里浸泡,然后用黍和浸泡的水一起清洗桃子,并非仅仅是用黍擦拭桃子这样简单。
- 谭生力相引梅
- 清华简《说命》相关问题初探被引量:1
- 2014年
- 清华简《说命》是一篇重要的出土文献,它的出现不仅使早已亡佚的《说命》重见天日,而且为梅本《古文尚书》是伪书问题再添一个新的证据。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印证了前人学者辨伪成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促使我们对伪书的价值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此外,清华简《说命》篇的出现对史实也有一定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武丁时期的文治武功。
- 蔡丽利谭生力
- 关键词:清华简
- 也谈楚“敖”
- 2013年
- 楚"敖"较早见于《左传》等传世文献,可惜相关记载语焉不详。近些年来随着楚地出土资料的不断公布,楚"敖"逐渐成为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相关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本文准备针对楚"敖"这一话题谈一些看法。
- 谭生力
- 关键词:传世文献出土文献
- 说■被引量:1
- 2014年
- 战国楚文字中有一■字,该字的释读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学界对其构形问题意见尚不统一,因此仍有继续探讨的必要。我们认为■字构形与卿、卯二字密切相关。
- 谭生力
- 由清华简《赤(鸟咎)之集汤之屋》看伊尹传说——兼论该篇传说的文化内涵被引量:6
- 2013年
- 清华简第三册中有《赤蜡之集汤之屋》一篇,整理者已经对其作出了很好的考释。该篇主要内容是汤射获了一只赤蜡,令小臣伊尹将之烹煮作羹。伊尹受汤后之妻红亢胁迫,以羹尝之,伊尹亦尝纡市之余羹。事发之后,伊尹逃往夏,遂遭汤之诅咒。伊尹病于路,巫乌救之。
- 谭生力
- 关键词:伊尹文化内涵传说
- 清华简《越公其事》“■”字补说
- 2023年
- 关于清华简《越公其事》■(简5)、■(简7)的释读问题,学界尚有争议。我们结合相关材料认为二字中间所从“来”形部件,可看作“垂”,具有表音作用。■、■即楚文字中的“炊”,简文可读为“继爨(炊)于越邦”,语意可从吴毅强“勾践希望越国能够继续祭祀下去,国祚永延”的观点。
- 谭生力
- 说“内”被引量:2
- 2018年
- 学界一般认为入像锐端之形;内从宀、入,会入室内之意。从相关古文字资料来看,内从宀、入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结合入、内同源及相关情况,内从宀、入似有难解之处。本文认为内字所从宀形部件表示锐端之形"入"的"所入之处",并非从宀。
- 谭生力
- 关键词:构形
- “尸位素餐”新解
- 2024年
-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意义较为明确,但是“尸位”为何?“素餐”为何?学界对此尚有一些争议。我们对“尸祭”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尸”的分化字“居”含有闲居之意,对“尸位”词义进行了旁证。关于“素餐”的解释,我们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素”“索”二字的同源关系认为“素”是后起字,“素”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索取之意,“素餐”可理解为不劳而获索取饭食之意,即吃白饭。
- 谭生力李晓洁
- 秦楚同形字对比研究
- 谭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