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志勇

作品数: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新生儿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急性
  • 1篇新生儿急性呼...
  • 1篇新生儿喂养
  • 1篇新生儿喂养不...
  • 1篇血功能
  • 1篇照射
  • 1篇治疗新生儿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治疗
  • 1篇凝血
  • 1篇凝血功能
  • 1篇凝血功能障碍
  • 1篇注射

机构

  • 4篇广州市花都区...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4篇覃安志
  • 4篇郑志勇
  • 3篇曾美红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ARDS新生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行常规辅助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辅助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24 h后PaO2、PaCO2、PaO2/FiO2水平及X线胸片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aO2、PaCO2、PaO2/FiO2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愈14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为70.45%;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可有效改善ARDS新生儿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数。
覃安志郑志勇曾美红许擎宇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疗效
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记录2组的治疗效果和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P<0.05)。观察组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和胃潴留时间、达到完全胃肠喂养以及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实施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新生儿的胃肠功能,疗效确切。
覃安志郑志勇曾美红许擎宇
关键词:红霉素静脉注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1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观察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4%,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d、4d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3.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值得推广。
覃安志李强郑志勇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维生素K_1和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效果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将300例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随机分为维生素K1组、酚磺乙胺组、联合治疗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输注血小板、凝血酶原复合物、新鲜冷冻血浆等。维生素K1组给予维生素K1每次2 mg,酚磺乙胺组给予酚磺乙胺每次0.125 g,联合治疗组给予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用量同上),均每天一次静脉缓慢注射,连续治疗3 d。观察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73.00%,高于维生素K1组(38.00%)和酚磺乙胺组(41.00%)(P<0.01)。三组治疗前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TT、APTT均下降,FIB、PLT均升高(P均<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PT、TT、APTT低于维生素K1组和酚磺乙胺组,FIB、PLT高于维生素K1组和酚磺乙胺组(P均<0.05)。结论: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覃安志曾美红郑志勇许擎宇
关键词:凝血功能障碍新生儿维生素K1酚磺乙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