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云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 1000 kV特高压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综合工况下间隔棒抑制效果仿真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与常规线路相比,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相间空气绝缘距离大大减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遭遇诸如大风、脱冰等外力影响时更容易发生相间闪络、碰线事故。为此,针对1 000 kV特高压交流紧凑型输电线路,主要研究了大风和C相脱冰综合工况下传统相间间隔棒与新型相地间隔棒对相导线不同期摆动的抑制效果。根据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非线性导线–绝缘子体系3自由度多档模型,首先研究了大风和脱冰发生时间间隔的影响,然后研究了大风起风和脱冰同时发生时不同间隔棒配置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大风起始时间与脱冰时间一致时对导线相间距离影响最恶劣;在C相中点安装结构高度为14 m、芯棒直径为75 mm的相地间隔棒,且在A–B相间、档距1/4、1/2、3/4处安装3支结构高度为14 m、芯棒直径为30 mm的相间间隔棒,可将线路安全运行档距提升至1 000 m;对于1 000 m以上大档距线路,建议将相间距离增大至18 m,利用上述间隔棒配置方案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1 500 m档距以内的安全运行;运行过程中绝缘子所受拉、压力均在其受力范围内,且具有较大的裕度。综上所述,对于紧凑型线路,在大风和脱冰综合工况下,建议采用较大直径的相间间隔棒和相地间隔棒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有效的相间距离控制;对于更大档距线路,需结合增大相间距离的方式方可保证安全的相间距离。
- 王黎明曹露梅红伟赵晨龙高亚云
- 关键词:KV紧凑型输电线路脱冰相间间隔棒
- 特高压输电线路新型防舞技术计算被引量:16
- 2017年
- 特高压工程的建设对覆冰、风载严重地区输电线路的舞动抑制效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了一种应用于河南尖山实验基地特高压试验线路的基于相间间隔棒的新型防舞措施相地间隔棒,利用清华大学编写的耐张段内多档导线-绝缘子体系3自由度非线性仿真模型软件,对现场工况进行分析与仿真验证,并通过仿真分析无防舞器时的情况验证其效果。此外,通过与相间间隔棒应用效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相地间隔棒对同步舞动的抑制效果。最后,通过仿真11种配置方案的防舞效果给出推荐方案。结果表明:相地间隔棒安装点舞动轨迹被"削峰",其他条件相同时安装相地间隔棒的最大舞动幅值为安装相间间隔棒的70%,具有更强的抑舞效果;相地间隔棒与相间间隔棒配合可有效抑制同步舞动,且对异步舞动抑制效果增强,在仿真条件下安装相地间隔棒后同步舞动幅值为只安装相间间隔棒的50%,异步舞动幅值减少19%;在11种方案中,对可能发生1阶、2阶舞动的线路同时在档距1/4,1/2,7/9处安装效果最佳。因此相地间隔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舞措施。
- 王黎明高亚云卢明魏建林
- 关键词:舞动相间间隔棒特高压输电线路
- 覆冰导线脱冰跳跃仿真测试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冰导线脱冰跳跃仿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给定的典型气象条件下的导线应力设定为导线允许的最大使用应力,利用导线应力状态方程获得导线在测试气象条件下的应力;(2)根据步骤(1)得到的导线应力与载荷...
- 王黎明高亚云孟晓波梅红伟候镭傅观君汪创
- 文献传递
- 输电线路非均匀脱冰严重工况的规律被引量:19
- 2018年
- 导线因脱冰而上下剧烈运动对输电线路造成电气和机械事故。为研究随机非均匀脱冰跳跃建立了3自由度多档导线运动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随机非均匀1次、2次、3次的脱冰跳跃规律得知:随机非均匀脱冰跳跃幅值最大点并不一定在脱冰档中点;非均匀脱冰段中点位置在0.35~0.75档距之间时能够产生严重的冰跳幅值;非均匀脱冰量一定时,脱冰率越大,冰跳幅值越大;非均匀脱冰量一定且脱冰段数〉2时,脱冰段互相紧靠比相互分离产生更大的冰跳高度;非均匀脱冰量一定时,脱冰次数对冰跳幅值影响较小,脱冰段整体位置对冰跳幅值影响较大。比较非均匀脱冰与均匀脱冰,证明非均匀脱冰比均匀脱冰具有更严重的冰跳幅值。研究表明,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考虑随机非均匀脱冰状况。
- 王黎明曹露高亚云王琼李庆峰
-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脱冰跳跃
- 覆冰导线脱冰跳跃仿真测试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冰导线脱冰跳跃仿真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给定的典型气象条件下的导线应力设定为导线允许的最大使用应力,利用导线应力状态方程获得导线在测试气象条件下的应力;(2)根据步骤(1)得到的导线应力与载荷...
- 王黎明高亚云孟晓波梅红伟候镭傅观君汪创
- 文献传递
- 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严重脱冰跳跃抑制措施仿真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与单回输电线路相比,特高压交流(UHVAC)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具有扩大输电容量和减少输电走廊的优势,但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外力(如大风、脱冰)作用时,更容易产生相间闪络、碰线等事故。为此,利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3自由度多档导线–绝缘子体系非线性仿真模型,针对1 000 k V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进行了导线动态力学仿真计算,研究了3种严重脱冰工况下传统相间间隔棒与新型相地间隔棒对导线不同期摆动的抑制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脱冰跳跃严重的1 000 k V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采用传统的结构高度为20 m、芯棒直径为95 mm的相间间隔棒或新型的结构高度为20 m、芯棒直径为30 mm的相地间隔棒均可以较好地抑制相间距离的减小;运行过程中,绝缘子所受拉力、压力均在其受力范围内;多相脱冰时,在脱冰相实施新型相地间隔棒和相间间隔棒相配合的安装方案,抑制相间距离减小的效果更加突出。对于具体线路和工况,可参考研究结论进行不同间隔棒配置方案处理。
- 王黎明曹露梅红伟黄婷高亚云
-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线路相间间隔棒
- 覆冰输电线脱冰跳跃阻尼系数测量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覆冰输电线脱冰跳跃阻尼系数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量试验输电线脱冰跳跃下的时间-位移曲线;根据<Image file="DDA0000488887480000011.GIF" he="24" imgCont...
- 王黎明梅红伟孟晓波高亚云候镭傅观君汪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