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小燕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2篇针刺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大脑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穴位
  • 1篇药物治疗
  • 1篇针刺穴位
  • 1篇针刺治疗
  • 1篇中动脉
  • 1篇神经刺激
  • 1篇随访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推拿
  • 1篇推拿手法
  • 1篇推拿治疗
  • 1篇中医

机构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侯小燕
  • 3篇陈维翠
  • 2篇刘岘
  • 2篇刘波
  • 1篇叶泳松
  • 1篇陈加良
  • 1篇吴山
  • 1篇张汉良
  • 1篇严兆贤
  • 1篇何秋茂
  • 1篇刘国清
  • 1篇田强
  • 1篇陈俊
  • 1篇范志勇
  • 1篇郭汝松
  • 1篇张得龙
  • 1篇黄伟康
  • 1篇吴珊珊
  • 1篇赵家友
  • 1篇林嘉杰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形态学参数在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瘤稳定性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形态学参数在评估SMAA稳定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SMAA患者的CTA图像,并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n=10)与未破裂组(n=16),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动脉瘤的形态、发生部位及二维几何参数,包括径线比(瘤体最大径线或垂直径线/载瘤血管直径)、面积比(瘤体最大径线或垂直径线处的截面积/载瘤血管的截面积)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收缩压、舒张压及动脉瘤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破裂组径线比为3.9±1.0,面积比为10.3(10.1),均大于未破裂组径线比2.3±0.8,面积比3.2(5.1)(P<0.01,P=0.004),破裂组囊状动脉瘤的比例(90%)高于未破裂组(37.5%)(P=0.014)。结论SMAA破裂组中的径线比、面积比较未破裂组相对增大,提示径线比、面积比可能是评估SMAA破裂的重要形态学参数;囊状动脉瘤较梭形动脉瘤破裂风险增高。
陈维翠毛礼厅唐业欢侯小燕张汉良刘岘刘国清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随访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药物治疗后消失1例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33%~5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引起,而大脑中动脉作为责任血管的比例高达50%。近年来,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HRMR-VWI)技术的发展,使得评估颅内血管管壁结构及成分成为可能,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报道1例大脑中动脉责任斑块经过1 y药物治疗后完全消失的案例,分析HRMR-VWI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包括发病机制的评估、疗效的监测,以及潜在药理机制的挖掘,以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
侯小燕黄伟康陈加良马泽兰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
组穴针刺治疗颈痛患者默认网络的ReHo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索组穴针刺治疗对颈椎病颈痛(cervical spondylosis neck pain,CSNP)默认网络的影响,以期阐明其中枢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49名CSN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百劳穴(单穴)、百劳+合谷穴(组穴)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NPQ量表及MPQ疼痛量评分、SF-36量表调查及静息态脑功能MRI,应用局部一致性(Re Ho)方法处理f MRI数据。结果单穴组治疗后默认网络中左侧小脑前叶Re Ho增高,右侧角回、顶下小叶、额中回及额上回Re Ho减低。组穴组右侧颞中回及楔叶Re Ho增高,左侧颞下回及顶下小叶Re Ho减低。结论单组穴在临床治疗慢性疼痛中均能起到镇痛效果,且疗效相当,但两组的中枢镇痛效应不同,这对进一步阐明针刺中枢机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侯小燕陈维翠陈俊张得龙刘岘刘波
关键词:颈椎病颈痛组穴磁共振成像
中医推拿治疗颈源性头晕头痛的脑内信息响应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索中医推拿治疗颈源性头晕头痛的脑内信息响应特征。方法:纳入9例颈源性头晕头痛患者,使用中医推拿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间隔2~3天,共计4次,第1次治疗前和第4次治疗后分别采集1次功能磁共振数据,每次治疗前及第4次治疗结束后分别记录VAS及DHI评分。结果:使用低频振幅分析方法对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多个脑区的局部脑活动显著增高,治疗后VAS评分及DHI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颈源性头晕头痛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激活部分脑区实现。
何秋茂林嘉杰赵家友侯小燕郭汝松田强范志勇吴山
关键词:推拿手法功能磁共振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大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影响。方法:将54例FD患者随机分为迷走刺激组(26例)及非迷走刺激组(28例),对2组进行治疗前后总体症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Hamilton焦虑(HAMA)及Hamilton抑郁(HAMD)量表评分,并行静息态下BOLD-fMRI扫描,利用DPABI软件预处理图像数据并获取ReHo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NDI、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HAMA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前后,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中回及左侧中央前回的ReHo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左侧颞中回、左侧中央前回ReHo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非迷走刺激组治疗后,左侧枕上回ReHo值升高(P<0.05)。结论:taVNS可有效改善FD患者的消化不良及精神症状,利用fMRI可初步揭示taVNS治疗FD的脑中枢机制。
陈维翠叶泳松侯小燕周思繁吴珊珊严兆贤刘波
关键词:针刺穴位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