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队列研究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前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疾病
  • 1篇学龄前期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水平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幼儿
  • 1篇孕期
  • 1篇孕期增重
  • 1篇人体质量指数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妊娠期糖尿病...
  • 1篇筛查量表
  • 1篇身体成分

机构

  • 5篇天津市妇女儿...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渥太华大学
  • 1篇深圳华大生命...

作者

  • 5篇王晶
  • 4篇刘功姝
  • 2篇陈芳芳
  • 2篇冷俊宏
  • 1篇侯冬青
  • 1篇文师吾
  • 1篇王鹏
  • 1篇刘宏彦
  • 1篇梁颖
  • 1篇刘军廷
  • 1篇郭园园
  • 1篇唐宸
  • 1篇李喆

传媒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天津幼儿发育与健康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发生现状,为今后开展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0月入学就读幼儿园小班的3 952名天津本地出生儿童进行基线调查及随访(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同时依托天津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回顾母亲孕产期检查、分娩和儿童出生后至学龄前期的定期体检信息,形成双向队列研究。结果 分别有3 935,3 654和2 739名儿童完成幼儿园小、中、大班阶段的随访。幼儿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随年龄递增,而体脂百分比随年龄递减(β线性趋势=-0.74,P<0.01)。3年中男童的身高、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女童(P值均<0.05),而体脂百分比低于女童(小班17.5%,18.5%;中班16.4%,17.2%;大班16.1%,17.1%,P值均<0.05)。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均随年龄递增(趋势χ^(2)值分别为15.51,38.72,P值均<0.05),其中肥胖的总检出率从基线水平的5.4%增长到9.6%。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小班男童的空腹血糖异常检出率高于女童(7.7%,4.8%),血脂异常检出率低于女童(23.8%,27.7%)(χ^(2)值分别为12.01,6.63,P值均<0.05)。结论 研究建立了一个起始于胚胎初期的大型生长队列,将从多维度探索促进儿童健康、防治儿童肥胖和慢性病的策略。
王晶陈宜人郭园园姜畅李悦李喆刘功姝陈芳芳
关键词:肥胖症代谢疾病队列研究儿童学龄前
我国母婴出生队列特色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和管理被引量:1
2022年
阐述我国母婴出生队列特色生物样本库的建设意义和现状,基于母婴出生队列“样本类型多样、样本来源关联、研究范围广泛”特点及法律规范,从管理体系、设施设备与人员、过程控制、样本利用等角度,结合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探讨我国母婴出生队列特色生物样本库规范化建设及管理方法,助力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流产、早产、出生缺陷等发病机制研究,推动母婴特色资源合作与共享。
朱小薇王晶关飞黄伊明王烁钱璞毅陈嘉瑜李熙张国洪苏凤侠刘功姝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探索性因子分析及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23)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且对CHAT-23量表筛查出的阳性儿童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方法在天津市中心城区随机抽取2个辖区,对辖区内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接受常规健康体检儿童中符合条件并知情同意的2358名儿童进行CHAT-23量表筛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Promax旋转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其中基本信息填写完整的1238名儿童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CHAT-23问卷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儿童的反应、与家长/陌生人的互动、指向动作、互动游戏,共解释了50.87%的变异。CHAT-23问卷筛查出阳性儿童121人,筛查阳性率5.13%(121/2358)。1238名儿童χ~2检验显示筛查阳性组与筛查正常组在儿童性别(χ^2=4.77,P=0.03)、母孕期先兆流产史(χ^2=4.02,P=0.05)、母孕期服药史(χ^2=6.1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男童(OR=1.92,95%CI=1.08~3.42)、母孕期服药史(OR=2.66,95%CI=1.01~6.70)是筛查阳性组儿童的危险因素。结论CHAT-23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可作为初级医疗保健机构有利的筛查工具。
刘宏彦梁颖冷俊宏王晶
关键词:孤独症婴幼儿
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体成分的关系
2022年
目的 探索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肥胖和体成分的关系,为指导母亲从孕前开始合理控制体重和预防儿童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9—12月在天津市3所幼儿园招募1 333名学龄前儿童。结构化问卷收集儿童生活方式信息;检测儿童身高、体重、体脂肪组织质量,计算体脂肪百分比(FM%)、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质量指数(FFMI)。获取儿童母亲孕产期医疗记录,将母亲按孕前体重状态和孕期增重分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线性回归模型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组间儿童肥胖及体成分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学龄前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12.7%和7.7%。调整母亲分娩年龄及产次,儿童出生孕周、性别及年龄和生活方式后,母亲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的肥胖及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孕前正常体重母亲孕期增重过多会增加子代高FM%及高FMI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1,1.68,P值均<0.05);孕前超重肥胖母亲,子代肥胖风险及体成分与母亲孕期增重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母亲孕前体重状态、孕期增重与子代学龄前期肥胖及体成分均存在关联。建议母亲孕前及孕产期合理控制体重。
陈宜人王晶王鹏刘军廷侯冬青黄贵民刘功姝陈芳芳
关键词:母亲人体质量指数身体成分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时所测得的母亲血糖水平、体质指数与巨大儿出生的风险:一项围产期队列研究的结果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测量中的母亲血糖(BG)水平和体质指数(BMI)对巨大儿风险的影响。设计一项对妊娠妇女从接受围产期保健至分娩进行随访的围产期队列研究。地点中国天津北辰区,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间。研究对象1951名年龄在19—42岁间的妇女,通过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孕24~28周)获得有效BMI和BC水平测量值,均为单胎分娩且出生身体质量(BW)〉2500g。主要结果和测量值主要结果变量为巨大儿出生(BW〉4000g)。BG水平和BMI值在GDM筛查时测量。结果共有191名(9.7%)新生儿为巨大儿。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GDM筛查时的BMI对巨大儿出生影响的比值比(OR)值[95%可信区间(CI)]为1.14(1.10~1.19,P〈0.0001),BG影响的OR值(95%CI)为1.11(1.01~1.23,P=0.03)。当BMI和BG水平(连续变量)同时进入模型,BMI影响的OR值保持不变,而BG影响的OR值的显著性减弱。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BMI为0.6530(0.6258-0.6803),BG为0.5548(0.5248-0.5848)(X^2=26.17,P〈0.0001)。分类变量BG(mmoL/L,〈6.7,6.7-7.8或≥7.8)和以五分位数形式的BMI(Q1-Q5)分别以BG〈6.7和Q2BMI为参照组进行评估。不管BG水平值如何,母亲的BMI在Q1或Q2分位组时对巨大儿出生影响的OR值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当BMI≥Q3时其OR值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BMI为Q5分位和BG水平≥7.8时,最高的OR值被观测到[6.93(2.61-18.43),P〈0.0001]。结论GDM筛查中测量的高BMI是巨大儿出生风险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这一发现提示GDM筛查时间可能是对妊娠妇女高BW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巨大儿出生风险的孕期关键时间点。
刘健冷俊宏唐宸刘功姝John Hay王晶文师吾李振玲佘野
关键词:血糖水平队列研究围产期糖尿病妊娠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