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健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教学
  • 5篇废水
  • 3篇思政
  • 3篇污染
  • 3篇课程
  • 3篇高校
  • 2篇实验教学
  • 2篇水处理
  • 2篇脱氮
  • 2篇微电解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群落
  • 2篇微生物群落结...
  • 2篇微生物学
  • 2篇污染控制
  • 2篇环境工程
  • 2篇降解
  • 2篇教学改革
  • 1篇导论课程
  • 1篇选修

机构

  • 14篇东北电力大学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电子信息...

作者

  • 14篇张健
  • 12篇张兰河
  • 8篇贾艳萍
  • 3篇陈子成
  • 3篇张海丰
  • 2篇徐小惠
  • 1篇朱遂一
  • 1篇毕研亮
  • 1篇金立忠
  • 1篇于海辉
  • 1篇郭静波
  • 1篇关晓辉
  • 1篇王世杰

传媒

  • 5篇黑龙江造纸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精细化工
  • 1篇科技风
  • 1篇成才之路
  • 1篇造纸技术与应...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程认证理念下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被引量:2
2020年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工程认证要求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工程认证理念为背景,结合东北电力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实验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和构建,给出了实验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标准,为我国工程认证实验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益借鉴。
李正张健王冰张兰河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教学
Ca2+、Mg2+共存对SBR工艺生物脱氮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研究共存的硬度金属离子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在进水Ca^2+为1.1 mmol·L^-1的条件下,通过改变Mg^2+的浓度,考察Ca^2+/Mg^2+物质的量比对SBR工艺污染物去除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优势种群的变化,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明确Ca^2+、Mg^2+共存对生物脱氮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Ca^2+/Mg^2+物质的量比分别为2、1和0.5时,COD去除率由88%分别升高至90%、91%和93%;NH+4^-N去除率由74%分别升高至91%、93%和96%;TN去除率由44%分别升高至58%、62%和69%.随着进水Ca^2+/Mg^2+物质的量比的降低,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升高,Ca^2+/Mg^2+物质的量比为2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Ca^2+/Mg^2+物质的量比为1和0.5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一直为SBR工艺的优势菌门,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参与脱氮过程的Niabella和Dechloromonas在反应器内富集,保证了良好的脱氮效果.Ca^2+/Mg^2+物质的量比的降低促进了有机物和总氮的去除及微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张兰河赵倩男郑晶关晓辉关晓辉贾艳萍张海丰张健朱遂一
关键词:生物脱氮废水微生物群落结构金属离子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2019年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主干基础课,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合理选择教材、丰富教学手段及配备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对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尝试。通过这些改革,提高了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对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张兰河李正贾艳萍徐小惠张健
关键词:教学改革
Mn促进Fe/C微电解反应速率及降解污染物机理
2023年
为了扩宽铁炭微电解工艺的适用范围及提高处理效率,以铸铁屑、椰壳活性炭为原料,添加Mn构建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处理甲基橙(MO)模拟染料废水。利用SEM-EDS、FTIR及Raman光谱分析了Fe、Mn和活性炭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采用UV和三维荧光光谱(EEM)探究了有机物成分的变化,对比了Fe/Mn/C和Fe/C微电解体系对MO的降解效果,揭示了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降解MO的反应机理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后的Fe、Mn和炭填料表面存在铁氧化物、铁氢氧化物及锰氧化物,Fe/Mn/C三元微电解体系可断裂MO的氮氮双键,破坏苯环结构。MO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Fe/Mn/C微电解体系对MO降解的反应速率常数由Fe/C微电解体系的5.7381×10^(-4)min^(-1)提高至9.3834×10^(-4)min^(-1),降解速率和降解效果显著优于Fe/C微电解体系。
贾艳萍丁雪杜飞张健张海丰张兰河
关键词:微电解染料废水降解水处理技术
铁碳微电解处理印染废水的效能及生物毒性变化被引量:14
2020年
为了提高铁碳微电解工艺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效率,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条件优化。以COD去除率为响应值,初始pH、铁投加量、铁碳质量比及反应时间为实验因素,构建响应面模型,分析模型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当初始pH为3.53、铁投加量为83.92g/L、铁碳质量比为0.82及反应时间为78.48min时,COD去除率的预测值为75.25%,与实测值相差0.23%(<2%),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COD去除率的变化。同时采用大肠杆菌对铁碳微电解工艺进出水的生物毒性进行检测,与进水组相比,出水组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由对照组的2.13倍下降至对照组的1.64倍,同时活性氧物质(ROS)产生水平由对照组的19.26倍下降至对照组的4.81倍,细胞死亡率由98.1%下降至61.5%,对数期由5h延长至9h,且BOD5/COD从0.151升至0.416,因此铁碳微电解工艺具有降低印染废水生物毒性的作用。
贾艳萍张真毕朕豪张健张兰河
关键词:铁碳微电解废水优化设计生物毒性
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4
2021年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是高校环境类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科学基础知识的入门课程。将思政内容与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融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探讨基于立德树人的环境工程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李正张健王冰张兰河贾艳萍
关键词:立德树人
围绕工程认证《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如何开展教学
2023年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和要求下,传统教学存在组织设计不合理、教学和考核方式单一、持续改进不足等问题,很难满足工程认证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结合本专业的课程目标评价机制,对《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课程内容进行梳理,从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考核方式、评分标准、课程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以期实现工程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
张兰河王冰李郭敏李正张健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微生物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评价
环氧氯丙烷改性壳聚糖的合成及对纸张增强作用的预判定被引量:1
2014年
实验制备的产物为用于造纸使用的湿强剂。在酸性条件下合成,制备的产物是以壳聚糖和环氧氯丙烷为主体,根据反应机理,加入不同试剂,生成效果不同的产物,最后通过成纸测定其物理指标,从而预判定较优的合成路线。最优一组为加入丙三醇试剂一组,其平均干强度为36.16N、湿强度7.13N、湿强度/干强度19.73%,并且其三组中有两组湿强度/干强度超过20%,分别为20.65%和24.02%。湿强纸的定义为湿强度/干强度(抗张强度)>20%,在受潮或水中浸泡还能保持15%以上的干强度的纸。因此可知此方法制备的造纸助剂对纸张强度有增强效果。
毕研亮张健
关键词:壳聚糖环氧氯丙烷交联纸张强度湿强剂
小球藻强化餐厨废水处理效果及机理
2022年
利用小球藻对混凝出水进行处理,考察小球藻接种量对COD、DTP和TN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微孔分析仪分析小球藻形貌和组成结构的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餐厨废水中有机物成分的变化,探究小球藻降解餐厨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当小球藻接种量为25%时,COD和T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9.73%和78.28%);当小球藻接种量为35%时,DTP去除率最高(85.55%).反应前的小球藻细胞表面相对光滑,反应后的小球藻细胞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增大,并粘附大量颗粒态物质;小球藻细胞表面的羧基、氨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团参与污染物的吸附沉淀;小球藻破坏了腐殖质结构,降低了腐殖质芳香性;小球藻在降解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和类腐殖酸的同时,产生芳香类蛋白物质.
贾艳萍丁雪单晓倩李硕张健张海丰李正张兰河
关键词:小球藻降解
Na^+和K^+共存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及污泥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了揭示多种金属离子共存的含盐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和污泥特性,考察Na^+、K^+共存对A^2/O工艺污染物去除率、污泥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合脱氮除磷效果和污泥性质的变化,探讨不同Na^+/K^+摩尔比下A^2/O工艺优势种群的演替规律,以期从微生物角度明确Na^+、K^+共存对含盐废水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Na^+/K^+摩尔比分别为2、1和0.5时,A^2/O工艺的COD去除率分别为80%、84%和86%,TN去除率分别为73%、77%和80%,K^+浓度的提高缓解了Na^+对COD和TN去除率的抑制作用;厌氧区释磷率分别为70%、73%和74%,缺氧区吸磷率分别为53%、55%和58%,好氧区吸磷率分别为70%、72%和75%。随着进水Na^+/K^+摩尔比的降低,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微生物群落差异显著,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均升高约30%,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逐渐降低。陶氏菌属和固氮弧菌属作为优势菌属,其相对丰度逐渐增大,有利于氮磷污染物的去除。通过增加K^+的浓度有利于提高氮、磷去除率,增强污泥的生物絮凝性和反硝化聚磷菌的活性。
张兰河郑晶田蕊陈子成陈子成郭静波贾艳萍张健
关键词: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