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酸钙敷料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止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藻酸钙敷料对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止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肿瘤患者208例,按置入PICC顺序号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PICC置入成功后,对照组使用无菌纱布放置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3 M透明敷料,并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24 h。观察组使用藻酸钙敷料放置于穿刺点上方,外覆盖3 M透明敷料,无需弹力绷带加压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入PICC 48 h末穿刺点出血程度、72 h末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入PICC 48 h末穿刺点出血程度低于对照组(Z=8.796,P=0.000);观察组置入PICC 72 h末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94.540,P=0.000)。结论肿瘤患者PICC穿刺点处使用藻酸钙敷料止血,无需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止血效果好,有效促进穿刺点愈合,值得推广。 宋葵 王培 吕微关键词:PICC 改良塞丁格技术 藻酸钙敷料 止血 藏在手臂里的“神器” 2023年 张阿姨住进肿瘤病房有几天了,该做的检查也完成了,大夫把治疗的方案给她讲得明明白白,但是说到输液的事张阿姨犯了嘀咕。大夫说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很强,建议张阿姨留置输液用的管路,但她听同屋的小王说可以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也就是肿瘤患者常听到的PICC管,但是要每周到医院换药,考虑到治疗结束体力不支还要再跑医院,她着实有些为难。 郭晓然 王培关键词:肿瘤病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管刺激性 PICC管 留置输液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疼痛对疲乏症状的影响:睡眠障碍和抑郁的平行中介作用 2024年 目的从“症状群”视角构建平行中介模型,验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和抑郁在疼痛与疲乏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探讨疲乏相关症状群内部症状的作用路径及作用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4月,选取北京医院312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癌症疲乏量表进行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疼痛、疲乏、抑郁、睡眠障碍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24.0进行平行中介模型的构建,并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有效回收率为97.76%。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疼痛与疲乏呈正相关(r=0.436,P<0.01),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r=0.316,P<0.01),与抑郁呈正相关(r=0.315,P<0.01);睡眠障碍与疲乏呈正相关(r=0.491,P<0.01);抑郁和疲乏呈正相关(r=0.587,P<0.01)。中介作用模型包括两条路径:睡眠障碍和抑郁在疼痛与疲乏之间分别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0.544)的效应量分别为40.63%(0.221)和14.89%(0.081),总中介作用的效应量为55.51%,高于直接作用的效应量44.49%。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中疲乏相关症状群(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疲乏)的内部中存在着疼痛-睡眠障碍-抑郁-疲乏的平行中介效应,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而降低患者的睡眠障碍及抑郁症状来减轻疲乏症状。 高杰 胡慧秀 孙超 赵雅洁 王培关键词:肿瘤 疲乏 睡眠障碍 抑郁 症状群 中介作用 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PICC尖端心腔内电图(Intracardic Electrocardiogram,IC-ECG)定位技术在高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施该项技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2月就诊于我院老年病房、年龄≥75岁、住院期间留置PICC的216例高龄老年患者,收集其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使用IC-ECG定位技术将其分为病例组(79例)与对照组(137例),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血栓发生率、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移位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6.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8.0%,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10.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患者中应用IC-ECG技术与未应用此技术置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使用IC-ECG定位技术有利于降低血栓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在高龄老年患者中推广应用。 刘文静 琚慧 张佳 王培 杨静 孙红关键词:高龄老年患者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穿刺局部麻醉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穿刺局部麻醉时机的选择,为临床制定统一操作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8例行PICC置管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麻醉组和后麻醉组各64例。前麻醉组置管时,穿刺前在穿刺点注射2%利多卡因0.2 ml做局部麻醉;后麻醉组置管时,在导丝成功植入后扩皮刀扩皮前在穿刺点注射2%利多卡因0.2 ml做局部麻醉。评估两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置管肢体的疼痛评分和穿刺次数。结果前麻醉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64±1.58)分,后麻醉组为(1.64±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但前麻醉组穿刺次数(1.59±1.35)次,明显多于后麻醉组(1.18±0.50)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穿刺前麻醉组,局部麻醉点到实际穿刺点距离与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319,P<0.05)。结论穿刺前局部麻醉与放入导丝后局部麻醉所致置管肢体疼痛无差异,但放入导丝后局部麻醉最终穿刺次数少于穿刺前麻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宋葵 闫影 吕微 王培关键词:超声引导 疼痛 肿瘤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深入了解肿瘤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的真实感受,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护士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的问题,持续提升静脉治疗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0—11月选取北京医院肿瘤科13名护士进行深入访谈,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正性体验(安全感高、获益感),成长与反思,负性体验(对未知风险的担忧、紧张与压力)。结论:手臂输液港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肿瘤科护士在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存在许多担忧,建议医护联合加强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同时建议管理者针对薄弱环节,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缓解护士在使用手臂输液港过程中的顾虑,以便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 聂圣肖 宋葵 王培 崔健 李雪芹 郭晓然 孙红关键词:肿瘤科护士 老年肺癌住院患者衰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合并衰弱综合征(FS)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FS患者的短期预后和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住院的老年(≥60岁)肺癌患者324例,根据是否合并FS分为FS组(91例)和非FS组(233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S的危险因素。结果324例老年肺癌患者中,男性172例(53.1%),女性152例(46.9%);年龄范围60~90岁,年龄(76.4±5.7)岁。较非FS组,FS组患者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低、易合并共病、多重用药、且营养差、日常活动能力低(P均<0.05)。住院期间,4例FS组患者和5例非FS组患者因严重呼吸衰竭死亡,两组的病死率相似(P>0.05),但FS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9.3±4.7)d比(7.7±5.1)d,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低清蛋白和营养状况差(MNA-SF较低)是FS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肺癌并发FS患者年龄大、体质指数低、营养差、日常活动能力低,多有共病和多重用药。高龄、低蛋白血症和营养状况差是FS的危险因素。 刘君君 刘佳 王培 闫影 宋葵关键词:肺肿瘤 衰弱 老年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了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8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内科住院并接受抗肿瘤治疗的27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化疗消化道症状量表(chemotherapy-relat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ventory,CGISI)、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癌症疲乏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279例患者均完成研究。204例(73.1%)患者存在癌因性疲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糖尿病均是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抗肿瘤治疗期间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BMI过低、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及糖尿病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危险因素,可据此实施针对性干预,降低疲乏发生率。 王培 孙超 胡慧秀 弓少华 赵雅洁 麻盛淼关键词:晚期恶性肿瘤 癌因性疲乏 老年疼痛相关指南进展 2024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老年人群的疼痛管理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人疼痛相关指南的筛查,使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进行质量评价、评级,形成推荐意见的汇总,旨在为规范老年疼痛管理提供依据,以及为制定符合我国老年人特点的老年疼痛管理指南提供参考。 彭雪清 王培 齐晓玖关键词:老龄化 疼痛管理 癌症 糖尿病 痛风 北京市癌症疼痛护理专家共识(2018版) 被引量:60 2018年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由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或与损伤有关的感觉和情绪上不愉快的体验”。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我国,初诊癌症病人疼痛的发生率为25%,晚期癌症病人中有60%~8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严重影响了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在躯体方面,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功能减退、恶心、食欲不振、失眠等;在心理精神方面,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恐惧、抑郁,严重者可能失去控制、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王云 王兆霞 王培 冯葳 田红梅 许丽媛 陆宇晗 张红 杨阳 何瑞仙 易慧娟 陈雅枚 国仁秀 郑莹 赵菁 樊碧发 无关键词:癌症疼痛 护理专家 晚期癌症病人 注意力不集中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