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明

作品数:143 被引量:2,0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7篇文化科学
  • 7篇理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9篇教育
  • 15篇网络
  • 14篇搜索
  • 14篇教学
  • 13篇课程
  • 12篇引擎
  • 12篇搜索引擎
  • 12篇索引
  • 12篇计算机
  • 9篇虚拟机
  • 8篇网页
  • 7篇路由
  • 6篇用户
  • 6篇远程教育
  • 5篇确定性退火
  • 5篇确定性退火技...
  • 5篇INTERN...
  • 4篇信息检索
  • 4篇中文
  • 4篇路由算法

机构

  • 134篇北京大学
  • 13篇清华大学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第二炮兵工程...
  • 1篇桂林电子科技...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41篇李晓明
  • 9篇汪小林
  • 9篇代亚非
  • 9篇罗英伟
  • 6篇闫宏飞
  • 6篇严伟
  • 6篇张彬彬
  • 5篇陈昊罡
  • 5篇王韬
  • 5篇王鼎兴
  • 5篇杨广文
  • 4篇郑纬民
  • 4篇张志刚
  • 4篇冯是聪
  • 4篇汪琼
  • 4篇许卓群
  • 4篇于青青
  • 4篇单松巍
  • 3篇谢正茂
  • 3篇张丽

传媒

  • 11篇中国大学教学
  • 9篇计算机研究与...
  • 9篇电子学报
  • 9篇软件学报
  • 9篇中国信息技术...
  • 8篇计算机学报
  • 8篇计算机教育
  • 8篇计算机科学与...
  • 4篇中国远程教育
  • 4篇中国教育网络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电化教育研究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计算机科学
  • 3篇现代远程教育...
  • 2篇开放教育研究
  • 2篇计算机工程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信...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15篇2004
  • 14篇2003
1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表现手法的国画分类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传统国画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对国画有效保存和有效分享的重要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国画已成为数字博物馆乃至现代图书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对数字化国画的高效检索和管理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文中探索研究基于表现手法的国画分类方法.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国画可以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基本形式.画作的对象内容不同及不同画家的画法、风格不同等因素对工笔画和写意画的计算机分类带来了重大挑战.通过对国画表现手法的研究及对大量国画的分析,文中首先提出一种国画关键区域检测方法,通过融合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特征检测子和边缘检测得到国画关键区域.然后,提出国画关键区域描述方法,通过对关键区域视觉特征及内部邻域差异性的描述,有效捕获工笔画和写意画在绘画技法上的不同.最后,提出一种级联分类策略,融合不同维度特征,实现对国画的分类.在文中所构建的包含1718幅古代、现代、当代国画大家作品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在工笔画和写意画分类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类正确率比现有最好方法提高了3.4%以上.
高峰聂婕黄磊段凌宇李晓明
关键词:国画工笔写意图像分类图像检索
任务并行程序设计模型LilyTask在分布存储环境下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05年
LilyTask是一种以任务为单位、基于任务并行的计算模型和程序设计模型。本文介绍的LilyTask系统基于 LilyTask模型,对在分布内存环境下实现任务池系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较好地解决了任务并行在分布存储环境下遇到的 任务间关系、嵌套任务、一致性等相关问题。此外,本系统还采用函数索引技术实现分布环境下的任务迁移,通过任务窃取 策略有效地实现负载平衡。
沈坚王韬李晓明
关键词:LILYTASK
MOOCs课程学习与评价调查被引量:50
2014年
本文基于对7门北京大学MOOC课程结课时的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了首批MOOCs课程的学生成分以及学生课程的评价。通过归类分析,本文确定了北大MOOCs课程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课程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进质量提供了线索。
范逸洲王宇冯菲汪琼李晓明
关键词:课程评价
天网千帆——一种新型文件搜索引擎被引量:5
2004年
为解决因网络中共享文件大量增加而造成的现有文件搜索引擎查准率和查全率低、查询结果可用性不强的问题,在分析用户查询日志的特征和统计文件服务器文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文件搜索引擎实现方案,在查询中使用基于资源的匹配来替代传统的字符串匹配,并对查询结果进行个性化排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查询结果的质量,并提供了自动纠错等功能.在天网千帆文件搜索引擎上通过了该方案的系统实现,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设计的有效性.
谢欣刘菲菲李晓明
关键词:自动纠错
大学课程在线 我们是全世界的NO.1被引量:1
2005年
在教育部“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项目的支持下“,大学课程在线”已经在CERNET上运行一年了。虽然用户在使用的时候看不到支撑这项服务背后的技术,但它使得成千上万的人能够同时点播相同的视频内容,也能够使得多个学校的教师能够方便地同时上载自己的课程视频,充分实现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大学课程在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耗资不到100万元,秉承公开、公益、共享的原则,已经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性大学课程视频网络服务。作为中国首批网格计算典型应用之一“,大学课程在线”的目标非常务实:基于中国教育科研网,为所有的互联网用户提供15所著名高校近3000个小时的优秀课程视频的免费点播,点播服务拥有秒级的响应时间,视频质量优良,支持多达1000个用户同时在线。
李晓明
关键词:大学课程
Web服务器性能评测被引量:30
2002年
Web服务器性能评测是一种理解 Web服务器对不同负载反应能力的方法 ,它对 Web服务器的容量规划和性能增强有很大的帮助 .讨论了 Web服务器性能评测的原理、方法、难点及解决方案 ,介绍了基于 Web负载的特点、ON/ OFF源模型及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 ,开发了一个 Web服务器性能评测工具—— WSBench.WS-Bench产生渐近自相似的 HTTP请求序列 ,从静态文档、动态文档 (没有数据库存取 )、动态文档 (有数据库存取 )及前三者根据 Zipf法则的组合 4个层次来评测 Web服务器的性能 .性能测试结果表现为每秒请求数、每秒字节数和往返时间 3个指标 .最后讨论了 Web服务器性能问题及使用 WSBench测得的指标来建议
欧灿辉李晓明
关键词:INTERNETWEB服务器性能评测
网络课程实施问题分析被引量:70
2002年
北京大学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合作进行了两学期的网络课程试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碰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对网络课程实施中所产生的若干问题的反思 ,总结出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在教学实现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宜 ,提出了对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汪琼李晓明
关键词:网上教学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设计
针对访问成功率的P2P动态网络对象定位模型被引量:9
2005年
针对网络海量存储系统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个基于Peer-to-Peer思想的对象分布和定位模型,能够支持众多节点自发组成的动态网络结构.对该模型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论述,依次建立了全局映射关系、路由表、对象定位和路由算法、对象索引分布方案和节点加入、退出时的维护算法,特别是提出了新的对象索引分布方案,提高了对象的平均访问成功率,围绕此方案,对模型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改进,实现了提出的5个性质.最后,通过建立模拟程序,验证了模型的分析预测结果,能够提供均衡的负载分布和较好的对象访问效率.
綦宏伟代亚非李晓明
关键词:路由表
走进多核时代被引量:8
2008年
对多核技术的必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对多核技术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报告了在多核技术方面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现状,指出了多核技术发展可能出现的误区和所面临的挑战。
李晓明王韬刘东杜江凌
关键词:多核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设计模型
社会网络问题中的算法
2021年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可以看成是一个网络,可以用图或有向图来描述,或者说用它们来建模。在本栏目第2期讨论一笔画问题时我们接触过图,在第4期谈连通问题时针对的也是图,而在第13期讨论网络最大流问题时采用的模型则是有向图。第21期谈选举,也用到了有向图。图和有向图是用算法求解问题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模型。
李晓明
关键词:有向图网络最大流一笔画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