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宜娥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假丝酵母...
  • 2篇阴道假丝酵母...
  • 2篇阴道菌群
  • 2篇外阴
  • 2篇外阴阴道
  • 2篇外阴阴道假丝...
  • 2篇外阴阴道假丝...
  • 2篇菌群
  • 2篇假丝酵母
  • 2篇假丝酵母菌
  • 2篇假丝酵母菌病
  • 1篇群结构
  • 1篇菌群结构
  • 1篇复发
  • 1篇复发性
  • 1篇复发性外阴阴...
  • 1篇RNA
  • 1篇VVC

机构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周宏伟
  • 2篇刘木彪
  • 2篇黄宜娥
  • 2篇叶桂娥
  • 1篇欧阳才颜

传媒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年份

  • 2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VVC与RVVC患者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和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与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临床治疗前后阴道菌群的差异,了解临床治疗与阴道微生态多样性的相关性。方法采集VVC患者(VVC组,3例)及RVVC患者(RVVC组,3例)女性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细菌总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 V4区基因,以得到样品的物种信息用于对比研究。结果 VVC组和RVVC组两组阴道菌群未见显著差异,而以个体为特点区分聚类。用药后,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变,但菌群结构改变显著,体现在乳酸菌比例增加,加德纳菌和变异菌属比例降低。用药后RVVC组菌群的α-多样性和菌群构成均未见显著改变(P>0.05)。结论VVC组和RVVC组阴道菌群无显著差异。用药后,VVC组菌群结构改变较RVVC组显著。
叶桂娥刘木彪黄宜娥周宏伟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菌群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菌群结构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阴道细菌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VVC患者5例、RVVC患者5例及健康育龄期女性2例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扩增16S r RNA V4区基因,比较三组的菌属构成、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VVC患者乳杆菌属比例显著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相对丰富度升高,菌群Alpha多样性也明显增加(P<0.05)。RVVC患者乳杆菌属主要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约占80%。结论 VVC组阴道菌群乳杆菌属比例降低,加德纳菌、普氏菌属、双歧杆菌等菌属丰富度增加。RVVC组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
欧阳才颜刘木彪黄宜娥周宏伟叶桂娥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菌群结构R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