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刚

作品数:1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移植术
  • 4篇旁路移植
  • 4篇旁路移植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病变
  • 3篇血清
  • 3篇置换术
  • 3篇切口
  • 3篇左胸
  • 3篇左胸小切口
  • 3篇小切口
  • 3篇搭桥术

机构

  • 15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5篇陈刚
  • 13篇陈红卫
  • 11篇潘砚鹏
  • 11篇陈文宽
  • 5篇蒋艳艳
  • 5篇詹海波
  • 4篇袁义强
  • 1篇王瑞敏
  • 1篇于力
  • 1篇吕涵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临床观察
2021年
急性心肌梗死后并不易发生机械并发症,依据发病时间分为慢性(几周至几年)、急性或亚急性(几天至几周)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恶化性血流动力学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相关医学研究表明[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0.2%~2%的室间隔穿孔发生率。
刘旭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蒋艳艳陈刚王娟郭亚军
关键词: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后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的表达水平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蛋白酶S(CatS)的表达水平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85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变化及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Ⅳ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ICAM-1、Lp-PLA2、CatS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CAM-1预测慢性心衰预后的AUC为0.944,灵敏度为78.30%,特异度为87.10%,截断值为568.44μg/L;血清Lp-PLA2预测慢性心衰预后的AUC为0.974,灵敏度为71.00%,特异度为92.90%,截断值为74.23 ng/ml;血清CatS预测慢性心衰预后的AUC为0.818,灵敏度为63.10%,特异度为70.60%,截断值为57.61 ng/ml(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血清sICAM-1、Lp-PLA2、CatS表达异常,与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陈刚信鹏程陈文宽陈红卫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并射血分数减低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并射血分数(EF)减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EF减低组(EF<50%)和EF正常组(EF≥50%)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 EF减低组围手术期体外循环占比、红细胞输注占比、 IABP使用率、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院内死亡率高于EF正常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EF正常组(P <0.05),但术后3个月复查EF及左心室内径明显改善。结论 EF减低患者手术风险和死亡率高于EF正常患者,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CABG可在短期内改善EF,缩小左室内径,减慢心力衰竭进展。
王娟郭亚军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陈刚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射血分数
血清COX-2、Gal-3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血清环氧化酶-2(COX-2)、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二尖瓣关闭不全(MI)患者二尖瓣置换术(MVR)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拟接受MVR治疗的198例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OX-2、Gal-3水平。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将其分为发生组163例和未发生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清COX-2、Gal-3水平,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交互作用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OX-2、Gal-3与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生组患者的年龄为(56.41±4.18)岁,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54.53±4.25)岁,NYHA分级Ⅲ级占比为57.14%,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3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的血清COX-2、Gal-3水平分别为(18.42±5.13)pg/mL、(13.03±3.43)ng/mL,明显高于未发生组的(15.27±4.18)pg/mL、(10.65±3.0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CS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OX-2、Gal-3与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联均呈非线性曲线型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血清COX-2、Gal-3分别>15.53 pg/mL、>10.85 ng/mL时,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随血清COX-2、Gal-3升高而增加。调整混杂因素后,血清COX-2、Gal-3对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两者均高表达时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均低表达时的25.78倍,两者同时高表达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是其他位置因子(如-/-、+/-、-/+)的7.58倍,协同效应为两者单独存在产生效应之和的1.44倍,在两者共存的发生风险中,有29.42%是由两者交互作用所致。绘制ROC曲线,提示血清COX-2、Gal-3单独及两者联合预测MI患者MVR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7、0.722、0.784,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COX-2、Gal-3与MI患者MVR术�
郭亚军陈文宽陈刚蒋艳艳陈红卫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置换术环氧化酶-2半乳糖凝集素-3
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9.4±9.6)岁;心绞痛CCS分级为1.9±0.7,左心室射血分数0.58±0.12;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稳定性心绞痛6例;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高血压病8例,2型糖尿病4例,既往PCI 2例。病例入选标准:前降支近-中段严重狭窄和/或合并钙化,无法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降支慢性闭塞;前降支经PCI治疗术后再狭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前降支行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其他血管行PCI。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单纯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11例,前降支合并对角支病变2例,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病变3例,前降支合并右冠状动脉及回旋支病变2例。经左前胸第4或第5肋间进胸,在乳内动脉牵开系统(FEHLING、Delacroix-Chevalier)辅助下游离左侧乳内动脉(LIMA),观察乳内动脉血流满意后应用7-0 prolene缝线完成其与前降支的端侧吻合。4例合并回旋支和(或)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于术后1周行PCI治疗。结果 全组无死亡,无围术期心肌梗死、肺不张、胸腔积液、脑卒中等并发症,无手术切口并发症。手术切口长度(7.0±1.5)cm,术后胸腔平均引流量260 ml,无输血。术后疼痛分级为4.22±1.38,属轻-中度疼痛。全组获得LIMA时间(50±2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7.10±3.58)h,术后住院日(8±5)d。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4例)或冠状动脉容积CT(5例)均提示LIMA旁路通畅性良好。18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3~18个月,随访期间,全组无死亡、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结论 经左胸部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左内乳动脉-前降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易于在临床推广。
潘砚鹏陈红卫陈文宽陈刚
关键词: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左乳内动脉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结果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05)。经过平均(22.0±8.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7%比11.7%)、全因死亡(0比1.7%)、心肌梗死(0比1.7%)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7%比6.7%)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3%,P=0.037)。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潘砚鹏袁义强陈红卫詹海波蒋艳艳陈刚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纤颤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改良MazeⅢ手术)治疗房颤(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对照组仅行瓣膜置换而不进行房颤外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发生双极射频消融术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当日、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房颤转复率分别为94.1%、88.2%、84.3%、78.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7%、5.68%、5.51%、5.64%、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瓣膜置换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操作安全、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詹海波陈刚
关键词:瓣膜置换术双极射频消融术心房纤颤
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分析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MazeⅣ)治疗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92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全身麻醉中低温下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给予胺碘酮。出院后常规口服强心、利尿药物,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用量,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和心电图。结果 随访6~30(18.4±8.8)个月,围术期死亡1例,有效随访87例,失访4例。术后窦性心律69例(79.3%),房颤心律10例(11.5%),房扑心律4例(4.6%),交界性心律3例(3.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2%)给予安放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结论 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接受瓣膜置换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
潘砚鹏陈红卫詹海波陈刚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瓣膜置换
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
2020年
目的回顾性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患者的近中期临床资料,为优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649例患者在我中心接受CABG手术,114例(6.9%)同期行CE,其中103例患者数据完整并完成随访.结果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60.6±10.7)岁,男性72例(69.9%),女性31例(30.1%),内膜剥脱冠状动脉分支总数为116支,围术期共78例(75.7%)输注红细胞,62例(60.2%)术后早期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心脏功能;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4)h;围术期共发生MACCE16例次,发生率为15.5%.随访期间死亡5例(4.9%),术后12个月患者CCS分级及NYHA分级均较术前好转(86.4%比21.4%,P<0.001;76.7%比34.0%,P<0.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及精神健康较分值均较术前提高(45.3±5.6比32.9±8.2,P=0.022;42.1±7.5比33.6±6.8,P=0.006).结论DCAD患者CABG同期行CE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运重建方法.
潘砚鹏陈刚陈文宽蒋艳艳陈红卫王娟刘旭袁义强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总结经左胸小切口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体会,分析手术优缺点。方法1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经左胸小切口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110.5±18.3)min。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2~26个月,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I~Ⅱ级。结论经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很好的解决前降支或对角支病变,如能结合内科进行杂交手术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陈红卫潘砚鹏陈文宽詹海波陈刚
关键词:冠心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