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冬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研究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抽调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进行研究,由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3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奥氮平,研究组实施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情况与精神病评定量表。结果治疗前组间糖脂代谢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糖脂代谢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TC、TG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FPG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精神病评价量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实施阿立哌唑进行治疗,患者糖脂代谢情况并无影响,且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值得应用。
- 薛冬丽
- 关键词:阿立哌唑奥氮平精神分裂症糖脂代谢
- 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10例符合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标准(ICD-10)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齐拉西酮组,每组55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和齐拉西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利培酮组显效率为80.00%,总有效率为92.73%;齐拉西酮组显效率为81.82%,总有效率为94.55%。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的阴性症状减分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利培酮组为27.27%,齐拉西酮组为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泌乳素水平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利培酮和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泌乳素水平几乎无影响,更适合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 薛冬丽倪晓梅
- 关键词:利培酮齐拉西酮精神分裂症女性
- 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喹硫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喹硫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显效率为84.00%、80.00%,总有效率96.00%、94.00%,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与喹硫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0%、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喹硫平对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当。
- 薛冬丽倪晓梅
- 关键词:齐拉西酮喹硫平早期精神分裂症
- 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双向情感障碍(B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8例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17评分与MA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AMD-17评分(10.36±2.52)分与MADRS评分(13.43±1.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43±2.64)、(17.66±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理功能(78.42±6.25)分、物质生活(78.53±5.48)分、躯体功能(78.34±6.33)分、社会功能(80.44±5.5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26±7.45)、(68.42±6.52)、(67.34±7.44)、(70.55±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可实施帕罗西汀联合喹硫平治疗,患者抑郁情况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应用。
- 薛冬丽
- 关键词:帕罗西汀喹硫平双向情感障碍
-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 研究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疗效。方法 70例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阿米替林治疗,研究组实施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周的抑郁情绪,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周,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分别为(18.25±0.69)、(15.42±1.25)、(6.05±0.4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36±1.02)、(19.36±1.63)、(8.42±1.0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可实施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好转,且药物安全性较高,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薛冬丽
- 关键词:西酞普兰阿米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