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佳
- 作品数:37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及其当代困境被引量:5
- 2007年
-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宇宙自然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政治学说旨在从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推演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理人之法”,从而构建以阴阳五行为主干,以儒学为指归的具体政治制度。考察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机制与现实指向,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具有借鉴意义。
- 张羽佳
- 关键词:天人合一阴阳
- 《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的哲学观念
- 2022年
- 在青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普鲁士的旧制度在现代性的洗礼下风雨飘摇,而代表普鲁士国家哲学的黑格尔哲学体系也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命运。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下开始了《博士论文》的写作,他以亚里士多德体系之后的哲学发展为研究内容,探讨伊壁鸠鲁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差别,借以比照德国的哲学发展方向,强调了自我意识与自由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不惧任何权威的无神论倾向。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蕴含的将自由理念化为实践动力的哲学观已经与黑格尔仅仅满足于对现实事物进行理解的哲学观念具有深刻差异。
- 张羽佳
- 关键词:原子论自我意识无神论
- 何种文化?谁之霸权?——从苏联与中国的政治实践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被引量:1
- 2010年
-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认为,在市民社会较为成熟的欧洲国家,无产阶级应该首先通过"阵地战"的方式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进而夺取国家政权。这就表明,现代国家的真正力量不在于统治阶级的暴力和国家机器的强制性,而在于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认同。葛兰西的理论观点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地位的方式就在于通过谈判与对话的方式,将各种具有异质目的的分散意志用务实的目标统一起来,由此形成具有共同情感和利益要求的"历史的集团",开创文明的新时代。
- 张羽佳
- 关键词:文化霸权谈判
- 从阶级到性别:女性主义对马克思的解读被引量:2
- 2006年
- 马克思思想的力量在于它为现代批判理论提供了不可超越的思想平台,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自身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方法。女性主义作为对妇女屈从地位进行批判性解释的理论学说,其背景深深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文化之中,并承袭了马克思的辩证思维方式。从认识论、话语分析和解放的逻辑三个方面,考察女性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运用和发挥,有助于回应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明确马克思主义为女性解放提供的基本的理论基础。
- 张羽佳
- 关键词:女性主义认识论后现代
- 思想与修辞: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为例
- 2021年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修辞的理论探讨为思考语言与思想、哲学与政治、真理与意见的关系提供了思想的地平线。修辞不仅是抒发情感和用以说服读者的语言表达手段,更是一种政治性的话语策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生动的语言和精妙的比喻展示了马克思文本写作的语言魅力,然而,修辞本身并不足以证成理论的真理性与正确性,修辞仍需服务于实践的目标和思想自身的逻辑诉求。
- 张羽佳
- 关键词:修辞浪漫主义隐喻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正义
- 2018年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正义的吁求也超越民族国家的界线,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要政治哲学议题。基于人类个体的世界主义无法为全球正义提供现实化的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以民族国家为基点,重塑国际领域的权力-责任观和义利观,为实现全球正义提供了现实主义的策略选择,也为中国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创造了新型的话语机制,体现了当代中国在全球正义问题上的政治智慧和伦理精神。
- 张羽佳
- 关键词:全球正义共同体世界主义人道主义
- 论政治哲学的价值基础
- 政治哲学起源于苏格拉底之死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的思考。它是关于人类应当怎样生活的智慧,其目标是对政治事物进行善恶之别、好坏之分的价值判断,对事物的内在本性进行形而上的反思。本文在对政治哲学的源起、发展与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 张羽佳
- 关键词:政治哲学
- 马克斯·舍勒的哲学人类学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 2009年
- "人是什么?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什么?"是马克斯.舍勒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对于舍勒而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因为人具有理智和选择能力,而是因为人具有"精神"(Geist)。舍勒强调人的超越性和类神性,他以哲学的方式揭示了使人同所有其他存在物形成对照的本体论结构,开创了现代哲学人类学研究的先河。
- 张羽佳
- 关键词:生命神学
- 葛兰西的选择:在卢森堡与列宁之间被引量:3
- 2019年
- 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然而,关于如何思考革命并引导革命,列宁与卢森堡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卢森堡强调群众的自发性,而列宁注重革命党的领导作用,列宁与卢森堡的对立影响了其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立场的选择。在卢森堡和列宁之间,葛兰西的选择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变过程:从最初的“工厂委员会运动”到《狱中札记》中论述的“现代君主”思想,葛兰西最终选择了列宁主义。
- 张羽佳
-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
- 永远的乌托邦:恩斯特·布洛赫对马克思的解读被引量:4
- 2007年
-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围绕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思想从多角度、多方面给予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在当前,伴随着国内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一大批致力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的年轻学者活跃在学术界,并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这里刊发的一组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外马克思主义读书班”的几位主要成员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原著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学习心得,反映了他们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现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 张羽佳
- 关键词:乌托邦精神决定论布洛赫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