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捷

作品数:7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新兴产业
  • 2篇战略性
  • 2篇战略性新兴产...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1篇地理分布
  • 1篇新兴产业集群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优势类群
  • 1篇战略性新兴产...
  • 1篇樟科
  • 1篇樟属
  • 1篇指标体系
  • 1篇生命周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台州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东生态工程...

作者

  • 7篇李捷
  • 4篇李捷
  • 3篇肖建华
  • 3篇霍国庆
  • 2篇李朗
  • 2篇慈秀芹
  • 2篇王少永
  • 1篇孙皓

传媒

  • 2篇中国软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4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决定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在广泛文献调研基础上,基于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表明,集群式发展是我国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发展模式,然而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集群趋势明显,但集群效应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产业集群内部还存在多种不确定性,科技创新成本下降是集群效应得以更好发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应该从建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重视产业集群软环境建设、提升产业价值链等方面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
李捷霍国庆孙皓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案例分析
中国樟科厚壳桂属系统发育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2021年
本研究利用形态性状和2个分子标记(ITS和RPB2),对国产厚壳桂属(Cryptocarya)物种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并简要分析其物种多样化的成因。结果显示,形态和分子证据均支持将国产厚壳桂属物种划分为两个组:离基三出脉组和羽状脉组。云南、海南、广西和广东地区可能是国产厚壳桂属物种分化的“摇篮”,这些地区分布着我国90%以上的厚壳桂属物种。大多数国产厚壳桂物种形态特征十分相似,分子序列也没有显著差异,推测可能是近期物种快速分化形成所致。
曹关龙邹典洋周润李朗李捷
关键词:形态性状分子系统发育物种多样性
闽楠(Phoebe bournei,Lauraceae)地理分布及随气候变化的分布格局模拟被引量:18
2021年
掌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和适应性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闽楠(Phoebe bournei)是我国东部亚热带森林的优势树种,也是金丝楠木的主要来源树种。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园林与生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预测不同气候背景下该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为这一珍贵树种的资源保护、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指导依据,同时也为闽楠的起源与地理分化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基于闽楠的123个分布点信息与19个气候因子,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ArcGIS空间分析,构建闽楠于末次冰期(距今22000年)、当前(1950-2000年)以及未来(2050年与2070年)相应地潜在分布区格局,并确定未来受威胁的适生区、面积与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闽楠的适生区覆盖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及重庆,制约闽楠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主要是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最暖月最高温(Bio5)与最干季降水量(Bio17);在末次盛冰期闽楠退缩到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区,诸如武夷山、浙闽丘陵、武陵山、雪峰山、湘黔桂毗邻的山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到2050年与2070年闽楠的适生区有着破碎化甚至丧失的风险。
肖建华丁鑫蔡超男张灿瑜张晓妍李朗李朗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闽楠气候变化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为探讨海南风吹楠(Horsfieldia hainanensis)的濒危原因,利用限制性酶切位点相关的DNA测序技术(RAD-seq)开发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评估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海南风吹楠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o=0.167),其中BWL居群表现出最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20)。Structure分析表明居群的最佳聚类值为2,但个别居群的遗传结构混杂,Mantel检测结果也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r=0.733,P<0.075)。自身更新能力低以及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可能是导致其濒危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BWL和YGL)进行就地保护;对生境破坏严重的居群(EXL和DLS)进行近地或迁地保护,以增加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同时构建核心种质,防止遗传资源丢失加剧。
蔡超男侯勤曦慈秀芹肖建华张灿瑜李捷
关键词:极小种群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处在成长初期的战略产业,而战略效应则是判断和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依据。首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各级指标,并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效应的预测模型。然后,应用李克特量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23个子产业的战略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对相关数据和结果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霍国庆李捷王少永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类群樟属植物的影响及保护评估被引量:8
2021年
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由于其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物量高、生存能力强,对维持相应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主导作用。樟属(Cinnamomum)植物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类群,通过对其过去、当前和未来潜在分布区的研究可以了解该类群的变迁历史,为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变化提供帮助,有助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育策略的制定。本研究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我国樟属47种植物在5个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当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及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此外,根据樟属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与自然保护区相叠加,对当前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状态进行了评估,尤其是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区。结果表明:樟属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在5个时期变化均不大,仅在亚热带–温带交界处的各大山脉和平原之间出现局部收缩和扩张;值得注意的是,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在5个时期变化明显,末次盛冰期面积最大,相较于末次间冰期、全新世中期和当前分别多96%、88%和37%;未来(~2080年)两种不同温室气体排放典型浓度途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RCP2.6和RCP8.5)下,樟属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面积将分别比当前收缩8.4%和10.0%,并且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物种热点区域收缩趋势会更加明显。此外,本研究发现樟属物种丰富度热点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四川东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和广东,然而仅7.5%位于现有自然保护区内,未来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扩建、选址和规划应优先考虑四川东南部和华南地区。
周润慈秀芹肖建华曹关龙李捷
关键词:气候变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类群樟属
基于需求导向的产业生命周期及其演化机理研究——以美国典型产业为案例被引量:26
2015年
已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需求对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化产生影响,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如何影响产业生命周期演化的研究较少。通过回溯全球主导产业演进历程发现:产业发展和人们需求具有强相关性,产业朝着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方向演化,满足高层次需求的产业因融入人类更多的智慧、具有更高智能化水平而表现出较强的成长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与需求弹性理论演绎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产业的五种产业生命周期类型,包括长期稳定型、周期波动型、螺旋上升型、迅速淘汰型和倒U型,并利用美国纺织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产业和化工产业1977至2012年的产值规模数据的时间序列图对相关产业生命周期类型进行验证,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产业创新、产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因素通过产业需求共同影响产业的演进,并使得产业生命周期表现出差异化,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一产业属性在产业创新、产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因素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霍国庆王少永李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