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猛

作品数:8 被引量:1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农作
  • 3篇需水
  • 3篇需水量
  • 3篇农作区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作物
  • 3篇小麦
  • 3篇华北平原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生长度日
  • 2篇生育
  • 2篇生育期
  • 1篇冬小麦品种
  • 1篇雨量
  • 1篇玉米生产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分
  • 1篇水量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河北省农业厅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8篇陈阜
  • 8篇王猛
  • 6篇文新亚
  • 5篇尹小刚
  • 4篇王占彪
  • 3篇张海林
  • 3篇褚庆全
  • 1篇刘曦
  • 1篇司纪升
  • 1篇孔箐锌
  • 1篇杜玲
  • 1篇唐小梅
  • 1篇田家瑞

传媒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近5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利用华北平原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0年冬小麦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rowing degree days,GDD)、高温度日(Killing degree days,K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华北平原冬小麦全生育期G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但其他各生育期各省间空间分布差异显著(P<0.05),华北平原所有地区GDD的气候倾向率均呈正值,高值主要分布在山东东部(莱阳市和烟台市等)、河南东南部(信阳市和固始市等)一带;2)华北平原冬小麦各生育期KDD各省间差异不显著,营养生长期KDD均呈增加趋势,其他时期有增有减,生殖生长期与全生育期KDD倾向率呈现东北与西南正值,其他地区负值的特征;3)华北平原在过去的50年冬小麦各生育期降雨量均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特征,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并进期山东东部地区及生殖生长期河南南部地区呈现降低趋势。因此,过去50年,河北省西部(保定和石家庄等)一带小麦种植极端高温风险较大;山东东北及河南西南一带未来小麦种植极端高温风险较大。华北大部分地区干旱风险呈现降低趋势,山东东部(潍坊市和莱阳市等)在冬小麦并进期,河南南部(南阳市和固始市等)在冬小麦生殖生长期干旱风险呈增加趋势。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关键词:华北平原冬小麦生育期生长度日降雨量
1961—2010年东北农作区春小麦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春小麦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c)和灌溉需要量(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ETaw),以及典型站点春小麦的灌溉需求指数(Irrigation demand index,ID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日平均温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降水量下降趋势不明显,平均太阳辐射及作物蒸散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春小麦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要量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均表现为西多东少。50年来春小麦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下降主要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南部地区,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生育期灌溉需要量下降集中于松辽及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地区略有增加,长白山地区多年保持平稳。
姜雨林尹小刚王猛文新亚田家瑞胡惠杰陈阜
关键词:春小麦太阳辐射作物需水量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4
2015年
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研究作物生长季各生育期的水热时空变化特征,对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华北平原4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27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物候期数据,分析了1961—2010年在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GDD、HDD均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递增趋势,降水量呈东南-西北递减趋势。华北平原夏玉米在全生育期GDD倾向率、HDD倾向率、降水量倾向率分别为8.14℃·d·10a-1、-2.45℃·d·10a-1、-10.75 mm·10a-1。华北北部GDD在营养生长期呈递减趋势,在并进期、生殖生长期以及全生育期呈递增趋势,而华北南部GDD变化趋势与之相反;HDD在各生育期均呈现北部递增,南部递减趋势。降水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北部降低,南部增加趋势。因此,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等华北北部地区夏玉米生产高温风险与干旱风险呈增加趋势,而河南省大部、山东省南部等华北南部地区高温风险与干旱风险呈降低趋势。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关键词:华北平原夏玉米生育期生长度日气候倾向率
河北平原区农作物种植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被引量:10
2017年
利用河北平原区7个地市20年(1994—2013年)的逐日气象数据,结合SIMETAW模型计算了各地市区域作物灌溉需水量,分析了各地市近20年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量和水资源压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保定、沧州、邯郸、邢台、廊坊5个地市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其中廊坊下降最为显著;7个地市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稳定;蔬果类种植面积在保定、邯郸、石家庄、衡水和廊坊等地市具有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所有地市粮食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邯郸下降最为显著,保定的年均粮食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为20.8亿m^3;除廊坊外,其他地市经济作物的灌溉需水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邢台的年均经济作物灌溉需水量最大,为5.2亿m^3;所有地市蔬果类种植年均灌溉需水量近20年呈上升趋势,以石家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且石家庄和保定的蔬果种植需水量分别在1995和1996年以后均高于当地经济作物灌溉需水量。沧州、邯郸、衡水、石家庄、保定基于农作物种植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在九五、十五期间达到最高,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有所缓解,沧州的年均水资源压力指数最高。
杜玲王猛刘曦陈阜
关键词:农作物灌溉需水量
东北地区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41
2015年
极端高温是制约东北农作区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内日最高温度大于30℃的积温(AT)和日最高温度大于30℃的天数(AD)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极端高温对东北农作区不同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并探讨了应对高温的对策.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东北农作区玉米生育期内温度显著升高,开花期(花前花后20 d)最高温度明显大于其他生育时期,玉米全生育期、营养生长期(播种到开花前11 d)、花期和生育后期(开花后11 d到收获)4个时期日最高温度的气候趋向率分别为0.16、0.14、0.06和0.23℃·10 a-1.近50年东北农作区玉米全生育期AT明显增加,西南部地区的AT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营养生长期AT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其他两个时期.玉米全生育期AD明显增加,高值区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生育后期的AD的增加趋势大于其他两个生育时期.东北农作区玉米生育期内极端高温显著影响玉米生产,其中营养生长期的极端高温对玉米产量的不利影响十分显著,松辽平原地区玉米生产的高温风险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优化作物布局,培育耐高温品种,调整玉米生产管理措施,构建防灾减灾玉米生产体系是东北农作区玉米生产应对高温风险的有效措施.
尹小刚王猛孔箐锌王占彪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关键词:气候变化玉米极端高温
基于光合特性的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的水分适应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21世纪最初的10年(00年代)不同年代海河低平原区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分别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随着品种更替,20世纪70—00年代品种生殖生长阶段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的最高值和最低值都较50—60年代品种有了明显提高,且Pn的高值持续时间变长;2)雨养条件下,90—00年代品种孕穗期的Pn与正常灌溉时没有显著差异,且显著高于50—80年代品种;50—60年代品种开花期的Pn较正常灌溉时上升,并在开花期和灌浆期显著高于70—00年代品种。70—80年代品种在生殖生长阶段各生育时期的Pn较正常灌溉时的降幅都最大。由此说明,在冬小麦品种更替过程中,90—00年代品种在开花前对水分亏缺的适应能力较强,50—60年代品种在开花后对水分亏缺的适应能力较强,而70—80年代品种在生殖生长阶段的各生育时期对水分亏缺都较敏感。
唐小梅王猛司纪升陈阜文新亚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更替光合特性
气候变化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为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农作区大豆需水量变化特征,基于Simul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f Applied Water(SIMETAW)模型,利用东北农作区5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内有效降雨量、需水量(ETc)与缺水量(WD)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花前有效降雨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花后有效降雨呈下降趋势,大豆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呈现暖干趋势;在大豆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长白山区的有效降雨量均高于其他亚区。全区大豆全生育期50年平均需水量为398.29mm,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呈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全区大豆播种-出苗阶段需水量多年来保持稳定,平均为27.36mm,其分布呈北部及中部多、南部少。全区大豆出苗-开花阶段平均需水量为130.90mm,呈下降趋势,其分布呈南多北少,全区大豆开花-成熟阶段平均需水量为240.03mm,呈上升趋势,其分布呈中部多、南北少。近50年来,东北农作区大豆全生育期及不同生育阶段内缺水量为正值,其中松辽平原区大豆缺水量值最大。如果不考虑灌溉,研究区域有效降雨不能满足大豆的需水,有条件的地区,应适时补充灌溉,来保证大豆的稳产高产。
胡惠杰王猛尹小刚姜雨林文新亚陈阜
关键词:气候变化大豆需水量缺水量
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分析被引量:50
2015年
【目的】分析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动态、分布以及构成,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华北平原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河南5个代表省(市)的47个市的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产值及作物生产投入等统计数据,利用农业领域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评价法,估算作物生产的单位播种面积碳足迹(CFs)、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CFc)、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及单位产值碳足迹(CFv)。以2002年为节点,把1993—2012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分析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变化趋势以及华北平原47个市的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分布、构成情况。根据1993—2012年不同市的平均单产,取5个单产最高与5个单产最低的市,分析华北平原高产市与低产市的碳足迹、单位面积投入以及作物构成。【结果】华北平原作物CFs、CFc在过去20年里呈增加趋势,CFs平均值从时段Ⅰ的4.08 t CO2eq·hm-2升高到时段Ⅱ的4.72 t CO2eq·hm-2,平均变化率为0.66t CO2eq·hm-2·10a-1;CFc平均值从时段Ⅰ的6.81 t CO2eq·hm-2升高到时段Ⅱ的8.12 t CO2eq·hm-2,平均变化率为1.16t CO2eq·hm-2·10a-1。华北平原作物CFy、CFv在过去20年里呈降低趋势,CFy平均值从时段Ⅰ的0.54 t CO2eq·t-1下降到时段Ⅱ的0.42 t CO2eq·t-1,平均变化率为-0.12 t CO2eq·t-1·10a-1;CFv平均值从时段Ⅰ的3.91 t CO2eq·$10-4下降到时段Ⅱ的2.51 t CO2eq·$10-4,平均变化率为-1.60 t CO2eq·$10-4·10a-1。华北平原不同区域作物生产碳足迹差异较大,沿海地区(唐山、天津、秦皇岛、东营、烟台等)CFs、CFc较大,CFy、CFv较小,河南南部地区(驻马店、信阳、平顶山、洛阳)CFs、CFc较小,CFy、CFv较大。高产市CFs、CFc显著高于低产市,CFy、CFv显著低于低产市(P<0.05);高产市单位面积投入显著高于低产市,且蔬菜种植面积比例高于低产市(P<0.05)。在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构成中,灌溉用电(
王占彪王猛陈阜
关键词:华北平原作物生产碳足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