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晓光

作品数:1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基因
  • 4篇疫苗
  • 3篇蛋白
  • 3篇预防疫苗
  • 3篇早孕
  • 3篇肾病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细胞克隆
  • 3篇克隆
  • 3篇妇女
  • 3篇T细胞
  • 3篇T细胞克隆
  • 3篇HSV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肾病
  • 2篇原发性肾病综...
  • 2篇早孕因子

机构

  • 15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樊晓光
  • 7篇阎冰
  • 5篇孟霞
  • 5篇阎来喜
  • 3篇王建宇
  • 3篇杨菲
  • 2篇张德梅
  • 2篇闫彩萍
  • 2篇董张兰
  • 2篇郝润喜
  • 2篇徐爱萍
  • 1篇张巧花
  • 1篇贺建霞
  • 1篇郑晓燕
  • 1篇郭松佳
  • 1篇侯淑玲
  • 1篇张悦红
  • 1篇房晓芬
  • 1篇归薇
  • 1篇王毓銮

传媒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199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HLA-A、B、DR基因频率的研究
目的:为了了解HLA-A、B、D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联系关系,寻找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HLA的易感基因及山西省部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及致病机理,我...
杨菲张德梅樊晓光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人类白细胞抗原病因学
文献传递
胚胎围植入期超早孕妇女血中早孕因子的分离纯化
2015年
目的分离纯化围植入期超早孕妇女血清中免疫抑制物质——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方法挑选取超声波监测的排卵受精后1到8d内的山西太原妇女40名,抽取血液20-40mL,RIT检测EPF活性,对收集的400mL胚胎植入期妇女血清,经过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ConASepharose4B亲和层析以及Heparin 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进行了EPF的分离纯化。结果受精后1-8天内的妇女血中可检测到EPF。EPF可以被纯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18000的单一条带。结论胚胎围植入期超早孕妇女血中EPF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为EPF的研究,尤其是围植入期免疫抑制作用,避免了母亲的免疫系统对半移植物胚胎的排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价值。
阎冰郝润喜徐爱萍闫彩萍阎来喜董张兰房晓芬孟霞王建宇樊晓光
关键词:早孕因子纯化
表达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L_(1)蛋白质经树突状细胞递呈给淋巴细胞的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L1基因和单纯疮疹病毒(HSV)-gD基因的2种重组蛋白和HPV-16型L1蛋白与树突状细胞(DC)和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方法带有重组质粒pCDNA3.0和pBV220的病毒基因在DH5α中42℃诱导表达,所获得的重组蛋白质与其抗体进行蛋白印迹。将重组HPV16-L_(1)蛋白与白细胞孵育,在TEM 1011电子显微镜下观察DC与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果pBV220-HPV-L_(1)和pBV220-HSV-gD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分别约为64000和13000。其浓度分别为0.59 mg/ml和0.46 mg/ml。此外,蛋白印迹表明针对HPV-16-L_(1)或HSV-gD制备的抗体能与表达的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在电子显微镜TEM 1011视野观察到DC递呈HPV-16-L_(1)表达的蛋白质给淋巴细胞的现象。结论电子显微镜TEM 1011显示DC吞噬了颗粒,可能是病毒样颗粒(VLPs)。DC将HPV-16-L_(1)表达的蛋白可能递呈给了淋巴细胞,进行了信号传递。
阎冰姜远红孟霞阎来喜樊晓光
关键词:抗体淋巴细胞
EB病毒感染与淋巴瘤基因组不平衡改变的初步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淋巴瘤基因组不平衡改变、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EBV潜伏膜蛋白(LMP-1),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小RNA(EBERs)表达情况,比较基因组杂交(CGH)进行基因组水平不平衡改变的研究。结果EBV感染的霍奇金淋巴瘤(HL)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MALT)型基因组无不平衡改变。外周T淋巴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表现为基因异常的数目多,核型复杂,预后不良。大B细胞NHL、小B细胞NHL表现为基因组水平缺失与增益的数目少、化疗效果好。结论EBV感染后的NHL宿主细胞基因组水平改变,扩增与/或缺失数目多,临床表现呈进展性,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侯淑玲樊晓光归薇王毓銮贺建霞张巧花
关键词:EB病毒感染淋巴瘤基因组
NOD.H-2<'h4>鼠T细胞克隆的研究;HPV,HSV基因工程预防疫苗的构建
第一部分NOD.H-2h4鼠T细胞克隆的研究 目的:实验性免疫性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的一个典型实例。为了开创一个研究的新途经,阐明T、B细胞在实验性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免疫作用及DC递呈Tg产生的T细胞克隆...
樊晓光
关键词:T细胞克隆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工程疫苗
文献传递
1型糖尿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频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基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引起,T淋巴细胞介导,遗传为基础,环境为诱因。胰岛炎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已经发现的T1DM易感基因中人类自细胞抗原(HLA)基因复合体最为重要。
郑晓燕阎冰张德梅樊晓光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1型糖尿病基因频率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多因素疾病
超早孕妇女血中早孕因子/chaperone10预示胚胎的存活被引量:1
2014年
早孕因子(EPF )/chaperone10是妊娠早期分泌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和生长因子作用的蛋白质,在授精12~48 h后就可利用玫瑰花结抑制实验(RIA)在妊娠血清中检测到。EPF最早是由Mor‐t o n等[1]在1974年描述,产生于授精后植入前,存在于妊娠早期。已经从人、猪、牛[2]、羊、红鹿等[3]哺乳动物妊娠血清和妊娠妇女子宫颈黏液中检测出了EPF活性。我们报道了可以从滋养细胞肿瘤患者体内测出EPF 活性。
徐爱萍阎冰郝润喜阎来喜闫彩萍董张兰孟霞王建宇樊晓光
关键词:早孕因子早孕妇女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妊娠早期存活胚胎
山西本地株人乳头瘤病毒16-L1和单纯疱疹病毒-gD预防性重组疫苗的构建及筛选
2021年
目的子宫颈癌是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基于山西人人乳头瘤病毒(HPV)16-L1当地病毒株的基因和单纯疱疹病毒(HSV)-gD基因,构建了HPV 16-L1和HSV-gD重组预防疫苗,以利于预防山西省妇女宫颈癌。方法选取山西省妇女宫颈癌患者的组织,提取了患者基因组DNA后,依HPV 16-L1基因型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HPV 16-L1基因,并从HSV病毒株中PCR扩增gD基因。将这2个已验证的基因克隆到pMD18T中,且分别插入pcDNA3.0和pBV220质粒内,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和DNA测序等方法,构建了此2个重组基因,并验证了2个重组基因的正确性。结果获得了1.59kb HPV 16-L1基因和311bp HSV-gD片段基因,及其分别在pcDNA3.0和pBV220中的表达产物。L1基因和gD基因的序列与我们设计的序列匹配。结论实验的关键是扩增了中国山西地区携带HPV患者体内的HPV 16型病毒L1全长基因。建立了HPV 16-L1和HSV-gD质粒的构建体,为在动物和临床试验中,不久的将来,应用宫颈癌预防性疫苗,提供了第一步原核细胞生物和真核细胞生物方面的研究。
阎冰孟霞阎来喜王建宇郭松佳樊晓光
关键词:宫颈肿瘤人乳头瘤病毒16
超早期妊娠妇女血中早孕因子活性的研究
樊晓光
HLA-DRB1基因与IgA肾病关联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山西汉族IgA肾病的关联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探针(PCR-SSO)法,对30例IgA肾病患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IgA肾病组的HLA-DRB1*15基因频率明显较正常对照低(5.00%vs 17.78%,P=0.021,OR=0.243,95%CI:0.068,0.876),IgA肾病组的HLA-DRB1*04基因频率明显较正常对照高(30.00%vs 15.56%,P=0.034,OR=2.327,95%CI:1.052,5.145)。结论:HLA-DRB1*15可能与山西IgA肾病的抵抗性有关,HLA-DRB1*04可能与山西IgA肾病的易感性有关。
杨菲樊晓光
关键词:IGA肾病基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