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宏

作品数:17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美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艺术
  • 4篇西方艺术
  • 3篇艺术史
  • 2篇当代艺术
  • 2篇视知觉
  • 2篇水彩
  • 2篇水彩画
  • 2篇水彩画家
  • 2篇题材
  • 2篇气韵
  • 2篇画家
  • 2篇画论
  • 2篇画品
  • 2篇绘画
  • 2篇风格学
  • 2篇彩画
  • 1篇大艺术
  • 1篇淡彩
  • 1篇当代艺术史
  • 1篇丢勒

机构

  • 17篇广州美术学院
  • 1篇澳门理工学院

作者

  • 17篇邵宏
  • 2篇迟轲
  • 1篇颜泉发

传媒

  • 4篇美术学报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 4篇诗书画
  • 3篇荣宝斋
  • 1篇美术研究
  • 1篇文艺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8
  • 2篇199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武艺绘画引出的六个美术史问题
2015年
在当今的中国画界,很少见到像武艺这样真正能在作画中找到乐趣和知识的画家。武艺的专业虽然是中国画,但他对西画的理解和精通并不亚于西画的同行。我只能做这种设想:在二十世纪初期,一些具有前卫思想的西方画家和中国画家,都试图在对方的视觉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他们的努力很可能影响到了武艺。武艺的艺术视角是双重甚至是多重的。不论是人物还是风景,我们都很难用单一的眼光去审视它。武艺是一个心灵手巧的画家。
邵宏
关键词:水彩画家艺术视角伦勃朗淡彩版画创作
张晓刚视知觉呈像的形式来源
2016年
艺术研究者对风格的描述,主要关涉三个方面:形式要素(form elements)、形式关系(form relationships)和作品的品质(qualities)。(1)按照这种观点,张晓刚是在一九九四年(36岁),以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而建立起自己风格的,并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反复说明,这一时期的工作,就是抛弃过去那种表现主义式(Expressionist)的"加法",尽可能在画面上做"减法",
严善錞邵宏
关键词:表现主义格列柯视知觉超现实主义里希特乔托
谢赫“六法”及“气韵”西传考释被引量:19
2006年
1903年,日本学者冈仓天心出版了《东方的理想》,首次英译“六法”的前二法。1905年,英国学者翟理斯不仅修订了冈仓英译的前“二法”,而且第一次完整译出“六法”。之后,索珀和阿克针对“六法”断句和“气韵”概念分别提出新译。20世纪最后十年里,“气”基本以汉语拼音形式出现在文论英译中。画论之“韵”也极难在西语中找到确切的对应词,亦可以汉语拼音译之,据上下文辅以英文解释。
邵宏
关键词:画论气韵英译
“经营”与“disegno”的风格学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经营”在古代文论、书论和画论中与“布局”、“结体”和“构图”形成互指关系、其所指在涵义上与现代汉语中的“设计”类似。西方艺术史之父瓦萨里(GiorgioVasari)在1550年提出了“Artideldisegro”(设计的艺术)这么一个术语。两个术语均代表着各自文化的艺术形式要求和标准,同时也有着比较学的现实意义。
邵宏
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中的惯例
1997年
本文试图从"艺术惯例"的角度对艺术创作及艺术接受进行分析。艺术创作中题材的选择所依据的是惯例,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变化也跟惯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审美经验构成了接受者在艺术接受中产生认同心理以及审美共鸣的基础。艺术的历史不仅意味着艺术作品在时间意义上的延续,艺术作品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艺术惯例的理论,正是我们认识这些关系的一条新的途径。
迟轲邵宏陈儒斌
关键词:惯例题材共鸣
论设计中装饰的“多”与“少”(节选)
1997年
人们对设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功能和形式依然是其中考虑的两个最根本因素。装饰现象本质上是一个文化现象,人类天生爱好装饰,"多"装饰发展到无可复加的程度,自有肥沃的培植土壤。于人而言,"多"装饰意味着一种胜利,一种心理的满足。"情境逻辑"是人们在装饰上相互赶超的一个重要因素。自"多"装饰产生以来,就不断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责备。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科学性取代了艺术性,"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成了设计的必守信条。功能主义因之而来。原来为了突出功能而采用的简洁形式到后来却发展成"为形式而形式"的减少主义。简洁成了追逐的目标,理性的冷漠占领了整个设计界。功能主义偏向于科技而抛弃艺术可谓设计的畸形发展。"多"的装饰和"少"的装饰都有反对对方的充足理由,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适合"?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适合":"文质彬彬"是一个完美而难极的境界。生活的丰富性造就了形态各异的"适合",简言之,"适合"即在需要之中。
迟轲邵宏熊旻颖
关键词:装饰
从大艺术到反艺术:艺术思想史中的达达运动被引量:1
2010年
一讨论达达派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我们首先应当将其还原到西方艺术思想史的上下文中去考察。从西方艺术的观念形态演变过程来看,艺术(arts)与工艺(crafts)的分离发生在十六世纪。
邵宏
关键词:艺术思想反艺术拼贴现当代艺术
设计史学小史被引量:10
2011年
对于设计史的研究只是2 0世纪下半叶的事情。本文从设计史研究的先驱入手,讨论了中国设计史研究的早期尝试以及西方设计史研究的开拓者桑佩尔与李格尔,并重点现代主义与设计史学科的确立和后现代主义以来的设计史研究问题。
邵宏
关键词:设计史设计史研究
艺术史与心理学
2006年
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历史研究属于心理学范畴。艺术家传记是艺术史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形态。20世纪初始的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影响到艺术家传记的编撰从对生平的兴趣转移到对艺术家创作心理及传记作者的心理模式研究。1960年,贡布里希的《艺术与错觉》,运用知觉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考察了再现性图像的历史。格式塔心理学则研究视觉图像中有关平衡、形体、形式、发展、空间、光线、色彩、运动、张力以及表现等方面的感觉、知觉和概念。随着认知革命的到来,认知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通过其他学科来拓展自己的学科,其成果大大丰富了艺术史研究。
邵宏
关键词:艺术史心理学视知觉图像
西画来访与东方态度
2015年
<正>一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日两国,十六世纪上半叶始同属于天主教的远东教区,两国基本在同一时期迎来了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方绘画。一五四九年,日本青年弥次郎引导西班牙人、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Francisco de Xavier,1506~1552)一行在鹿儿岛上岸,他们随身携带而来的圣母像算是西洋画传入日本的开始。~①三年后(1552),试图进入中国内地传教的沙勿略却病逝于广东台山的上川岛。然而,是时当地画坛流行的是雪舟派画法。曾在中国待过两年的雪舟等杨(1420~1506),遍仿马远、夏圭、李唐、高彦敬、牧溪、梁楷和李在笔意。
邵宏
关键词:西方绘画耶稣会传教士夏圭汉字文化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