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娜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长春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子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在ASCUS中的应用价值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进一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7月在长春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常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LPT)检查,筛查出ASCUS病例210例,全部行电子阴道镜检查,提示其中125例为正常或宫颈炎症;观察或对症治疗3个月后,复查宫颈液基细胞学(LPT),其中2例仍为ASCUS,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余病例均转为正常。另85例于电子阴道镜下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后镜下取宫颈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210例ASCUS患者,宫颈活检87例,最终确诊宫颈上皮内瘤变者68例,其中CINⅠ32例,CINⅡ30例,CINⅢ5例,宫颈原位癌1例。余患者均为正常宫颈或宫颈炎症,对症治疗3个月后复查LPT均正常,随访6~12个月复查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多数为正常或宫颈炎症改变(142/210),可先行阴道镜筛查,必要者镜下取宫颈活检送病理,既可降低不必要的宫颈损伤,又能提高诊断率,避免漏诊。
- 娄娜骆永凤
- 关键词:电子阴道镜宫颈活检宫颈上皮内瘤变
-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应用与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2 0例因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全切的患者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施行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以及传统的经腹子宫全切术 ,对比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 ,手术创面小 ,出血少 ,机体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 ,术后病率低。结论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术式 ,值得推广应用。
- 娄娜骆永凤李延河
- 关键词: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子宫良性病变
- 探讨戴芬在妇科镇痛领域的应用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手术无吕腔操作的方法。方法 20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戴芬(双氯芬酸钠)口服、利多卡因宫颈注射及精神无痛法镇痛,观察术中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无痛结果,戴芬>利多卡因>精神无痛法;不良反应,戴芬<利多卡因<精神无痛法。结论 戴芬用于妇科门诊手术痛领域效果好。
- 娄娜刘鑫磊沈惠君
- 关键词:宫腔操作疼痛程度妇科门诊手术镇痛药物利多卡因
- 孕妇被动吸烟对新生儿体重影响的调查被引量:6
- 2004年
- 许启茹娄娜赵丽英赫秋玲步春日
- 关键词:被动吸烟体重影响孕妇新生儿体重问卷调查出生时
- 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8年~2004年收治的18例腹壁瘢痕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此18例患者中,既往有痛经病史者12例,16例曾行剖宫产术,2例行子宫肌瘤核出术。此18例患者均主诉腹壁瘢痕处包块随月经周期性胀痛、增大,其中8例腹壁包块逐渐增大。此18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回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根据典型的病史,查体(体征)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 娄娜许启儒
- 关键词:腹壁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
- 米非司酮对子宫腺肌病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骆永凤范丽环朱凤全娄娜步春游荆艳刘淑红许启如刘语马维芳李爽陆旭于晓波朱安峰王琳
- 该研究主要对服用米非司酮后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实验组及确诊后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切除子宫后,取异位内膜组织,采用原位末端酶转移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及Bcl-2与Fas基因的表达,从而得出结果:米非司酮可...
- 关键词: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病细胞凋亡
- 米非司酮作用下Bcl-2及Fas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作用下,子宫腺肌病患者肌层异位病灶中,细胞凋亡因子Bcl-2及Fas的表达变化。以及在增生期及分泌期,异位病灶中细胞凋亡因子Bcl-2及Fas是否呈周期性变化。方法 2003年1月-2009年1月在长春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经临床确诊为子宫肌腺病,要求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后手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肌层异位病灶中Bcl-2、Fas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增生期与分泌期相比较,Bcl-2及Fas均呈持续性表达且无周期性变化。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增生期和分泌期,Bcl-2表达均明显下降,而Fas表达明显上升。结论 (1)米非司酮可以降低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阳性表达率,同时提高细胞凋亡促进因子Fas的阳性表达率,从而导致异位病灶中的细胞凋亡增强。(2)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增生期与分泌期,Bcl-2基因和Fas基因的表达呈持续性且无周期性变化,可能导致病灶中的部分细胞免于凋亡,使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而成为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娄娜骆永凤田雪红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病细胞凋亡BCL-2
- 不同药物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80例分析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对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心、分娩方式、产妇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 80例无产科、麻醉禁忌的初产妇 ,随机分为 4组 ,A组作为对照组 ,其余 3组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 B组为 0 .12 5 %丁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 ,C组为 0 .0 6 2 5 %丁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 ,D组为 0 .1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 (2μg/ ml)。在宫口开大 2~ 3cm时给予硬膜外穿刺、置管、连接自控泵 ,给药方式采用负荷剂量 +持续剂量 +PCA。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观察组间产痛程度、产妇运动能力、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新生儿影响。结果 :各观察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 (P<0 .0 1) ,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P>0 .0 5 ) ;各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 ,宫颈扩张快 ,剖宫产率下降 ,经阴道分娩率高 (P<0 .0 5 )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D组对产妇运动功能影响最小 (P<0 .0 5 )。结论 :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效果佳 ,可加快产程 ,降低剖宫产率 ,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尤以 0 .12 5 %罗哌卡因 +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更为理想 ,实现了可行走分娩镇痛。
- 步春游娄娜李延河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丁哌卡因罗哌卡因芬太尼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及预后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治疗意义及预后处理。方法:在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中,筛查出220例需手术治疗的CIN患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宫颈液基础细胞学检查(LPT)及阴道镜检查,同时镜下可疑病变处取病理,经LPT、阴道镜及宫颈活检最终确诊为CIN。均行LEEP术治疗,切除的病灶再次送检病理,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4周复查宫颈创面,已愈合者89例(40.45%,89/220),8周时愈合198例(90%,198/220),12周时愈合210例(95.45%,210/220)。3例CINⅢ患者因术后病理提示切除部分边缘存在CIN,2例行二次电切术,1例改为子宫全切术。6个月及12个月复诊,LPT及阴道镜均未见异常。4例患者出现宫颈狭窄(1.82%,4/220);2例已绝经患者,术后阴道少量流血持续近3个月。结论:LEEP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较高,且能完整切除病变,并保留组织学标本提供术后病理,为评价手术效果、进一步治疗或随访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为治疗CIN的首选。
- 娄娜骆永凤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