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赞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网络
  • 3篇计数
  • 2篇肉瘤
  • 2篇生成器
  • 2篇图像
  • 2篇图像生成
  • 2篇腺癌
  • 2篇鲁棒
  • 2篇鲁棒性
  • 2篇抗肿瘤
  • 2篇化疗
  • 2篇计数方法
  • 2篇骨肉瘤
  • 2篇肺癌
  • 1篇导弹
  • 1篇导弹攻击
  • 1篇对抗式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海宁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沈赞
  • 2篇徐奕
  • 2篇姚阳
  • 1篇王永刚
  • 1篇祁伟祥
  • 1篇陈杰
  • 1篇张剑
  • 1篇周彩存
  • 1篇张惠箴
  • 1篇章真
  • 1篇胡夕春
  • 1篇何爱娜
  • 1篇陈思宇
  • 1篇余文熙
  • 1篇张艳
  • 1篇邢旻琰
  • 1篇张俊
  • 1篇王理伟
  • 1篇刘苓霜
  • 1篇秦悦农

传媒

  • 3篇中华转移性肿...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家庭用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脑转移的治疗进展——治疗分子机制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
2023年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在过去的10年中有所改善,但由于约20%的患者在其转移性病程中会发生脑转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指南从影像诊断、病理诊断、脑脊液活检、放疗、药物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回顾,就乳腺癌脑转移(BCBM)全程管理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BCBM肿瘤整合诊疗流程。鉴于脑转移独特的位置和生物学特性,介绍了阻碍药物进入大脑的各种屏障。为推进研发治疗BCBM患者新型有效的靶向疗法,描述了正在进行的药物靶点的临床试验,并寻求利用更高效和更有前途的药物传递系统来改善脑给药。同时呈现了早期监测诊断BCBM的影像临床试验和脑脊液液态活检,期待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的多学科诊疗进展。
张艳夏天麒周洋洋陈惠东徐溢孙勇胡建沈赞
关键词:治疗靶点血脑屏障血肿瘤屏障
榄香烯注射液抗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4年
榄香烯注射液在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用广泛, 但当前药品说明书对于其用于不同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缺乏详细指导, 临床医生对于其临床具体应用方法的把握不够。为了充分挖掘榄香烯注射液的临床优势, 来自肿瘤内科、外科和放疗领域的中西医临床专家和循证医学方法学专家共同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梳理了榄香烯注射液用于多个恶性肿瘤的临床证据, 根据证据级别和临床用药经验推荐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多个恶性肿瘤的时机、用法、用量、疗程、合并用药等, 并介绍了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适用于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合理使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榄香烯注射液抗肿瘤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臧远胜沈赞焦晓栋王湛柳珂
关键词:榄香烯注射液非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瘤食管癌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分子量大小为50kDa的分泌型糖蛋白,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神经营养、神经保护、促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生长、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PEDF作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已在不同类型肿瘤细胞的体内外实验得到证实。本文主要就PEDF的结构和功能、抗肿瘤治疗的机制及其相关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
祁伟祥综述姚阳沈赞审校
关键词:肿瘤治疗
14例骨肉瘤肺转移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骨肉瘤肺转移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发生自发性气胸和40例同期未发生自发性气胸的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54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均获随访。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1个月,2年生存率为14.3%(2/14),而未发生自发性气胸的40例骨肉瘤肺转移患者分别为2个月、16个月和35.O%(14/40),两组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发生率及PFS与化疗情况无关(P〉0.05)。肺转移灶数目和自发性气胸是影响骨肉瘤肺转移患者Os的独立因素(HR=0.34,95%CI:0.15~0.79,P=0.01;HR=0.38,95%CI:0.16~0.87,P=0.02)。结论自发性气胸的发生与骨肉瘤肺转移的不良预后有关。
余文熙沈赞姚阳
关键词:骨肉瘤肺转移自发性气胸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群计数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群计数方法,包括:构建生成对抗网络,所述生成对抗网络包括:生成器和判别器;所述生成器用于根据输入的人群图像生成对应的人群密度图像;所述判别器用于在所述生成对抗网络的训练阶段,判别所述生...
徐奕倪冰冰沈赞
骨肉瘤组织XIAP蛋白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骨肉瘤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的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骨肉瘤组织及8例瘤旁正常骨组织中XI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性,并对骨肉瘤患者进行生存分期,研究XIAP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XIAP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XIA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明显高于瘤旁正常骨组织的25%,P=0.012。统计学分析显示,XIA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En-neking临床分期有关,Ⅲ期明显高于ⅡB期,P=0.009。生存分析显示,40例ⅡB期患者中高水平表达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短于低水平表达组,P=0.023;而所有患者中(40例ⅡB和10例Ⅲ期)高水平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短于低水平表达组,P=0.004。结论:骨肉瘤组织XIAP高水平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它对判断骨肉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邢旻琰何爱娜余文悉陈杰张惠箴沈赞
关键词: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人群密度估计算法研究
视频图像中的人群分析任务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人群计数作为人群分析中的研究热点,在智能安防、城市规划、流量监控等领域均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现有的人群计数算法可分为两大类:人数回归法与人群密度估计算法。人数...
沈赞
驱动基因阳性肺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驱动基因阳性肺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抗肿瘤治疗后骨转移病灶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获得56例于2017年8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驱动基因阳性肺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出现成骨型病灶增大或新发成骨型病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6例患者中,11例(20%)出现病理性骨折,3例(5%)出现脊髓压迫,10例(18%)接受骨转移放疗,9例(16%)接受骨转移手术治疗,上述患者均为溶骨型或混合型骨转移患者。所有人群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为13.6个月(95%CI为10.3~16.9个月)。20%(11/56)患者出现成骨型病灶增大或新发成骨型病灶,上述患者PFS为37.7个月(95%CI为5.4~70.0个月),无成骨型病灶增大或新发成骨型病灶的患者中位PFS为13.1个月(95%CI为9.3~16.9个月)(χ^(2)=4.141,P=0.0418)。结论驱动基因阳性肺腺癌靶向治疗后出现成骨型病灶增大或新发成骨型病灶患者较未出现上述变化的患者有明显的生存获益。
周陈亮王永刚李洪涛钱国伟郑水儿沈赞
关键词:肺腺癌骨转移预后
用“生物导弹”攻击肺癌
2009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对肺癌有较好疗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陆续研发出来,如紫杉醇、依立替康、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等。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应用使中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含铂的新药联合方案已经成为中晚期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化疗方案,然而关于这些药物与铂类联合应用的随机研究结果都表明。这些新药的疗效也还不够理想。
沈赞
关键词:肺癌患者中晚期肺癌标准化疗方案依立替康
上海市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横断面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背景与目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可使癌症患者机体功能紊乱,甚至导致死亡。预防CINV对于接受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患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市三甲医院CINV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式,探讨与CINV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改善CINV管理。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在上海市16家三甲医院接受治疗的376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V的影响因素。结果:2022年上海市CINV管理与指南符合率较5年前有显著改善。对于接受高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指南符合率从21.6%提升至67.0%。对于接受中致吐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神经激肽-1(neurokinin-1,NK-1)受体抑制剂的使用并不能显著降低CINV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化疗方案是CINV发生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方案是影响CI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实践中应优先关注药物本身的致吐风险,做好风险评估,严格遵循指南,从而最大化地控制CINV。
曾铖金奕滋李婷章真梁晓华唐曦刘天舒李琦沈赞姜斌王理伟张俊陈思宇周彩存高勇臧远胜李恒宇董宇超湛先保钟薏刘苓霜秦悦农胡夕春张剑
关键词: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癌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