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意涵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附子
  • 3篇生物碱
  • 3篇煎煮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相色谱
  • 2篇煎煮过程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1篇多反应监测
  • 1篇新乌头碱
  • 1篇熊果酸
  • 1篇熊果酸含量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蒸制
  • 1篇制剂
  • 1篇质谱法

机构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四川省中医药...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6篇张意涵
  • 4篇刘云华
  • 4篇黄志芳
  • 4篇易进海
  • 4篇刘玉红
  • 4篇陈燕
  • 3篇杨昌林
  • 1篇杨瑾
  • 1篇罗恒
  • 1篇祝建波
  • 1篇李东晓
  • 1篇唐小龙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精确测定附子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原碱、去甲猪毛菜碱等成分的含量,探讨附子煎煮过程中13种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炮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2.1 mm×20 mm,1.8μm),以2 mmol·L^-1醋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13种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多根乌头碱、宋果灵、去甲猪毛菜碱)以及内标氢溴酸高乌甲素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结果:生附片煎煮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迅速降低,4 h后趋于稳定且含量很低;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先升后降,于4-6 h达到高峰;原碱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含量一直快速增加,而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和去甲猪毛菜碱含量缓慢增加,约在4h达到最高峰,后趋于稳定或略有降低。黑顺片煎煮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生附片相似,但变化幅度显著小于生附片。结论:生附片煎煮2-4 h,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已很低,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且总生物碱等主要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黑顺片水煎液。
张意涵杨昌林黄志芳刘玉红陈燕刘云华易进海
关键词: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
蒸制和烘制对附子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4年
研究蒸制和烘制对附子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采用UPLC-MS/MS方法,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同时测定附子中13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蒸制过程中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迅速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先升后降,于40 min时达到最高峰,原碱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快速增加,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和去甲猪毛菜碱含量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烘制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蒸制过程有明显差异,双酯型生物碱降解速度比蒸制稍慢,单酯型生物碱、原碱和总生物碱被不同程度破坏,含量显著低于同时间点蒸制附片。该研究揭示了附子蒸制或烘制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2种炮制方法均能有效去除毒性成分并保留有效成分,工艺简便易行,方法可控,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杨昌林黄志芳张意涵刘玉红刘云华陈燕易进海
关键词:附子生物碱UPLC-MS/MS
黔产蒲公英中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2012年
目的建立黔产蒲公英中熊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kma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5%醋酸铵(16:65:20),柱温2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15nm。结果熊果酸在10.2~102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为1.47%(n=6)。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首次提出以熊果酸含量作为黔产蒲公英的质量控制指标。
杨瑾祝建波张意涵
关键词:蒲公英高效液相色谱
附子煎煮、炮制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是历代常用的有毒中药。其产地主要为四川、云南、陕西等,其中四川江油为道地产区。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誉为“回阳救逆第一品”。...
张意涵
关键词:附子生物碱煎煮
文献传递
HPLC-Q-TOF-MS分析附子的化学成分及煎煮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对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鉴定并探究其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鉴定附子生物碱成分,基于溶出率分析附子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鉴定了附子中的36个生物碱成分,并测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变化.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等)迅速降低,约2h几乎检不出;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羟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去氧乌头原碱、脱水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先逐渐升高,6~8h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酯型原碱(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一直持续升高;其他原碱先逐渐升高,6~8h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结论:对附子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附子煎煮过程中各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附子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黄志芳唐小龙罗恒张意涵刘云华陈燕刘玉红易进海
关键词:附子煎煮
UPLC-MS/MS法测定市售附子中的13种生物碱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采用UPLC-MS/MS法测定附子中13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市售附子中毒、效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色谱柱(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2 mmol·L^(-1)乙酸铵-乙腈,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13种生物碱及内标的定量离子和定性离子。结果测定了附子中13种生物碱的含量,13种生物碱成分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6),平均回收率为86.4%~101.1%,RSD≤4.4%(n=6);市售附子中主要毒、效成分的差异较大。结论文中方法能更全面、准确地表征市售附子成分的差异,可为附子的加工炮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黄志芳杨昌林张意涵刘云华陈燕刘玉红李东晓易进海
关键词:附子生物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多反应监测酯型生物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