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内镜清洗效果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ATP生物荧光法用于内镜清洗效果评价。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法与目测法、细菌培养计数法比较,检测初步清洗后内镜的清洁度。结果随着大肠埃希茵茵悬液浓度的降低,相对荧光强度(RLU)值逐渐降低,茵悬液检出茵数的对数值与RLU值的对数值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一0.9873,P%0.001。将经过初步清洗后的内镜进行培养计数和RLU检测,两者结果不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1677,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法可快速评价内镜的清洗效果。
- 刘锐浦春李小宁
- 关键词:ATP生物荧光法内镜
- 氮化硼对次氯酸钠溶液杀菌效果的观察
- 1998年
- 汤荣华张熙勇李小宁曾照宏
- 关键词:消毒剂次氯酸钠溶液杀菌效果氮化硼
- 阿奇霉素联合万古霉素对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同抗生素纸片在MH琼脂平板上对MRSA的抑菌环;用棋盘稀释实验进行肉汤稀释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素抗菌药物对15株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抑菌指数(FIC)测定联合效应。结果阿奇霉素和万古霉素联合使用后其MIC明显降低。FIC≤0.5,协同作用是26.7%;FIC为0.5~1,相加作用是73.3%;无拮抗作用和无关作用。结论万古霉素目前对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具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其与阿奇霉素在体外对MRSA有较好的联合抑菌效果。
- 成红袁星蒋斌李小宁
- 关键词:阿奇霉素万古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微卡对支气管哮喘Thl/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微卡对哮喘ThI/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确诊的轻中度哮喘40例,所有患者深部肌肉注射微卡22.5μg,每2周1次,共8周,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月、2月分别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IFN-γ和IL-4水平(ELISA法)。结果微卡治疗后1月即可纠正失衡的IFN-γ/IL-4,其中以治疗后2月作用较明显,且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微卡通过调节失衡的Th1/Th2平衡而达到抗气道炎症作用,可作为哮喘的防治药物。
- 谢家政李小宁蒲春张丽琴章霞芝
- 关键词:微卡哮喘细胞因子
- 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调查分析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呼吸内科住院的72例老年肺炎患者病例,统计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大部分患者有基础疾病及易感因素,临床表现不典型;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3株(58.3%);混合感染35例,占48.6%,二重感染13例,占18.1%。结论提高对老年肺炎的诊断率,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建议对老年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 谢家政李小宁刘文惠
- 关键词:老年肺炎细菌培养病原学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常规痰细菌培养方法检出病原菌 ,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敏。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菌 139株 ,其中G-菌 5 7株 ,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对常用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G+ 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 ,应加强病原菌及药敏监测 。
- 金艺凤李小宁王莹谢家政刘东华涂雄文
-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痰细菌培养药敏G^+球菌
- ICU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了解ICU病人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留取ICU 228份标本进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228份标本中检出细菌186份,占81.6%,其中G+球菌42份,占18.4%,G-杆菌144份,占63.2%;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阴性杆菌中依次以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186例药敏结果中G+球菌除万古霉素全敏感外,其余药敏结果耐药率均达80%以上;G-杆菌药物敏感率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1%,对其余药物耐药率均达60%以上。结论:ICU病人细菌感染率高,感染细菌种类多,细菌耐药率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王玉萍李小宁王明华刘春生
- 关键词:ICU耐药性细菌
- 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对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合格2 11份痰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阳性菌采用法国梅里埃生物公司细菌鉴定条鉴定。采用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 11份痰标本分离出致病菌 2 16株 ,以G 菌为主 ,占 4 3 5 % ,G+ 菌占 2 7 3% ;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占分离菌前 5位 ,分别为 13 8%、8 3%、8 8%、5 1%、5 1%。药敏结果提示D群链球菌、肠球菌、其他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高比例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胞、喹诺酮及氨基甙类仍敏感。万古霉素对G+ 菌高度敏感。结论 呼吸道感染以G- 菌为主 ,其比例较以往报道下降 ,耐药率较高 ,且多重耐药。
- 刘东华李小宁王明华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痰液检查
- 阿奇霉素联合万古霉素对MRSA的体外抗菌效应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在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模型,将培养成功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s,BMSCs)通过慢病毒转染至大鼠体内,进行放射形迷宫觅水实验。结果:(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后2周、4周、6周GFP-BMSCs切片中,脑损伤处GFP标记的细胞呈绿色荧光,移植细胞散在位于损伤灶内,细胞存活。(2)单纯损伤组大鼠觅水时间、重复次数、错误次数等测试结果分别与正常对照组和移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上述指标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组分别与移植后2周组、4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移植能促进TB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BMSCs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有关。
- 成红袁星蒋斌李小宁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骨髓基质细胞绿色荧光蛋白
- 2005~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细菌变迁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了解我院2005年-2008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为指导II缶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4年临床分离菌株共397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0.41%,革兰阴性菌占69.59%。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与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例逐年增多有关。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32.3%和20.1%,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耐药率在逐年增高。金葡菌检出率逐年增多,2008年还出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菌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0%和2.3%,屎肠球菌耐药程度比粪肠球菌高。结论细菌耐药现象严重,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变迁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侯为顺杨江华杨进孙李小宁喻艳林
- 关键词:细菌药敏试验耐药性细菌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