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健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益生菌
  • 2篇手术
  • 2篇教学
  • 2篇关节
  • 1篇亚临床
  • 1篇亚临床肝性脑...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一氧化氮
  • 1篇益生菌治疗
  • 1篇手术取出
  • 1篇思维
  • 1篇歧化酶
  • 1篇切开
  • 1篇切开复位
  • 1篇切开复位内固...
  • 1篇切开复位内固...
  • 1篇情景
  • 1篇情景模拟
  • 1篇情景模拟教学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林健
  • 2篇刘建生
  • 2篇刘进
  • 2篇张晓红
  • 2篇田怡
  • 1篇付极
  • 1篇马铭
  • 1篇袁耀宗
  • 1篇刘玮

传媒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骨折内固定,去留“三不同”
2023年
30岁的王先生不慎摔了一,导致踝关节骨折,接受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前几天复查时,医生告诉他,骨折已经顺利愈合。得到这个好消息,王先生在高兴之余却纠结起来:脚踝里的内固定是否需要再做一次手术取出来?如果不取出,会有什么影响?
林健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骨折内固定手术取出好消息
肩关节镜手术技能训练中同伴协作学习与个体学习教学效果的对照研究
2023年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手术技能教学中同伴协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30名从未有肩关节镜手术及相关培训经验的住院医师被随机分为两组,利用高仿真肩关节镜模拟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技能的学习。模拟器采取预约的方式提供教学。实验组为同伴协作学习,即3人成组预约并按照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学习;对照组为个人学习,即住院医师以个人为单位独立使用模拟器学习。所有学习者均可多次、反复练习,直至学习者自我评价认为已掌握了模拟器所提供的技能教学内容,接受考核。所有学习数据和考核数据均由模拟器记录。结果实验组人均模拟器使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实验组考核总分、操作用时、镜头路径长度和抓钳路径长度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肱骨头软骨或关节盂软骨的划伤上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同伴协作学习能够显著提升利用高仿真模拟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技能教学的效率,且学习效果更好,值得参考和推广。
林健韩晓玲黄建华吴剑宏翁诗阳吴晓明
关键词:肩关节镜
翻转课堂改善麻醉危机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
2024年
麻醉危机是临床麻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危及生命健康安全的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是麻醉教学培训中的重点[1]。传统的学徒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员形成完整的临床思维,在真正遇到危机事件时,很难将所学应用于实践[2]。为此,本院教学中心自2020年引入情景模拟教学,对参加规范化培训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进行危机模拟训练。
王赟韩晓玲林健刘玮李金宝黄丽娜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教学中心临床思维临床麻醉
益生菌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对其转归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益生菌(复合乳酸菌胶囊,聚克)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SHE)对其转归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随机将60例经数字连接试验(NCT)、数字符号试验(DST)和/或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异常的SHE患者分配入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聚克和复合维生素B治疗8周,对照组仅给予复合维生素B治疗8周。两组均在第4、8周末随访,作血氨、肝功能、SEP、NCT、DST,并观察肝性脑病(HE)的发病率。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在肝功能、血氨、SEP各波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NCT、DST、HE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治疗组血氨较对照组有改善(P<0.05)。结论益生菌治疗能降低血氨,改善智力测验和降低HE发病率。
刘建生田怡付极张晓红刘进林健
关键词:肝性脑病益生菌
溃疡性结肠炎时一氧化氮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及益生菌对其影响机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时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益生菌(复合乳酸菌胶囊)对其的影响,探讨益生菌治疗UC的疗效。方法UC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0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复合乳酸菌胶囊,B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的变化,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肠镜检查情况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另选择同时期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发现且机体无器质性病变者20例(C组)作为对照。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肠黏膜中NO增高、SOD减少,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临床症状改善率、肠黏膜征象改善率和住院天数也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UC患者血清、肠黏膜中NO和SOD异常,可能是UC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益生菌治疗UC有效,其机制与其调整肠道微生态和免疫功能、抑制NO及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刘进马铭袁耀宗林健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益生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