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
- 作品数:37 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IL-1β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IL 1β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的表达改变及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 应用HealonGV (14 g·L-1透明脂酸钠 )注入SD大鼠的视网膜下。放射免疫法检测脱离后不同时间点及复位后视网膜神经上皮的IL 1β蛋白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定位IL 1β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脱离区色素上皮、未脱离区及复位区色素上皮IL 1β表达的差异。 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 ,视网膜不表达IL 1β。视网膜脱离后表达于Muller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胞浆。IL 1β的表达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于脱离后的第 7天达到高峰 ,然后下降。只要视网膜脱离存在 ,IL 1β的表达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视网膜复位后 ,视网膜神经上皮IL 1β的表达比未复位组下降。在色素上皮 ,IL 1β在脱离区的表达明显高于未脱离区及复位区。 结论 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脱离导致视网膜表达IL 1β ,视网膜复位时表达下降。IL
- 卢华马志中刘敬曹立群
- 关键词:IL-1Β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
-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G的增生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RGC)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μg/ml、10μg/ml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加入体外培养SD大鼠RGC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GC增生活性下降,H121对RGC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50.37%。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GC的细胞增殖活性。
- 曹利群刘敬卢华马志中冯玉梅
- 关键词:CD81细胞培养
- 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不同药物疗效比较
- 2004年
- 目的:探索挫伤性前房积血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法.方法:72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分别应用安络血、止血芳酸结合甘露醇、醋氮酰胺、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络血组挫伤性前房积血的平均吸收时间较短.结论:合理应用止血药物和高渗剂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刘敬李亚明迟福昌
- 关键词:挫伤性前房积血安络血醋氮酰胺血分皮质类固醇激素
- 儿童视疲劳个性化视功能训练效果评价
- 布娟刘敬庞宏蕾刘峰
- 传统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在小儿眼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在小儿眼科临床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参加小儿眼科学实习的北京大学2008级~2009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3.4±1.12)分,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90.5±0.68)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5,P<0.05)。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中,实验组学生成绩(98.6±0.58)分,对照组学生成绩(93.2±1.23)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学生。结论传统教学结合循证医学教学方法,通过传统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小儿眼科学基本知识;通过循证医学教学构建导学式提纲,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翻阅资料,寻找最佳证据,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 刘敬布娟
-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教学
- 视网膜脱离神经节细胞存活与IL-1β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在视网膜脱离及复位状态下白介素1β(IL1β)对神经节细胞(RGC)的存活数的影响,检测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IL1Ra)对RGC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用1%荧光金经上丘、外侧膝状体逆行标记,1.4%HealonGV鼻侧视网膜下注射。在逆标后10d,脱离后的不同时间(或复位后的不同时间)行视网膜铺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行RGC计数。并对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内的IL1β含量用放射免疫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视网膜脱离后2hRGC即有丢失,1d时达到高峰后缓慢下降。未脱离区亦有RGC的丢失。视网膜复位可以停止RGC的丢失。IL1β抗体、IL1Ra可以减少这种丢失。IL1β在脱离后第7d达到高峰后下降。结论视网膜脱离导致RGC的丢失。早期复位可使其丢失停止。IL1Ra对RGC有保护作用。IL1β是脱离状态下RGC丢失的关键因素。
- 卢华马志中刘敬曹立群
- 关键词: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复位白介素-1Β
- 青光眼视乳头旁脉络膜和视网膜萎缩的眼底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了解青光眼患者视乳头旁萎缩(peripapillaryatrophy,PPA)即脉络膜和视网膜萎缩的发生频率及脉络膜血供情况。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3例(43只眼),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只眼),开角型青光眼27例(27只眼),正常对照组33例(33只眼)。采用海德堡视网膜血管造影仪(HRA)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氰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进行PPAα带和β带的判定,观察其ICGA特点。结果PPAα带的ICGA表现为充盈正常和充盈减弱两种表现,PPAβ带的ICGA显示无脉络膜血管充盈,或仅见大脉络膜血管充盈。PPAα带的发生频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87.5%,开角型青光眼组为100.0%,对照组为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9,P=0.114)。PPAβ带的发生频率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31.3%,开角型青光眼组为77.8%,对照组为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5,P=0.000)。PPAα带ICGA充盈减弱的发生频率开角型青光眼组为66.7%,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为53.8%,对照组为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8,P=0.036)。结论PPAβ带脉络膜血供缺乏,其发生频率以开角型青光眼组最高,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次之。PPAα带的发生频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角型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PPAα带较多表现为脉络膜血管充盈减弱,推测可能是PPAβ带扩大的前兆。(中华眼科杂志,2006,42967-971)
- 吴玲玲陈伟陈芝清尹金福周卉刘敬苏兆安
-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青光眼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培养HRPE细胞损伤愈合模型的整合素beta1和alfavbeta3的表达变化
- 刘敬马志中曹利群
- CD81在正常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表达
- 2008年
- 目的:观察CD81在正常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的表达。方法:用抗CD81抗体EAT2对正常大鼠RPE组织切片及体外培养RPE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121对RPE组织进行CD81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正常大鼠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膜表面呈CD81的阳性染色,体外培养的大鼠RPE也呈CD81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分析RPE层蛋白出现CD81阳性条带。结论:正常大鼠的RPE层可以表达CD81。
- 曹利群马志中刘敬卢华冯玉梅
- 关键词:CD81视网膜RPE
-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PE增殖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10mg/L抗CD81抗体EAT2与H121加入体外培养大鼠RPE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PE增殖活性下降,10mg/LEAT2对RPE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2.7%。抑制作用的强弱随抗体种类及抗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PE的细胞增殖活性。
- 曹利群卢华刘敬马志中冯玉梅
- 关键词:CD8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