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天天

作品数:10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小板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免疫
  • 6篇免疫性
  • 6篇免疫性血小板...
  • 5篇血小板减少性...
  • 5篇紫癜
  • 5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从脾论治
  • 2篇医药治疗
  • 2篇益气
  • 2篇益气摄血
  • 2篇脏象
  • 2篇摄血
  • 2篇统血
  • 2篇脾不统血
  • 2篇脾统血
  • 2篇脾脏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机构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西安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杭州环特生物...

作者

  • 10篇陈信义
  • 10篇李天天
  • 6篇褚雨霆
  • 5篇侯丽
  • 3篇张雅月
  • 3篇陈科
  • 2篇董青
  • 2篇田劭丹
  • 2篇孙艳平
  • 2篇徐玥
  • 2篇杨璐
  • 2篇何昊
  • 2篇郑蕾
  • 1篇祁烁
  • 1篇王珺
  • 1篇秦蓓
  • 1篇陈志雄
  • 1篇刘庆

传媒

  • 2篇中医药信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第二届岐黄论...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首届两岸四地...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被引量:13
2015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机与中医学脾虚不能摄血密切相关。从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两方面分析从脾论治ITP的有效性。通过阅读大量古代文献,论述中医"脾"脏象与现代解剖学的"脾脏"部分概念的融合,并从生理、病理与治疗角度提出从脾论治的理论依据与可行性;通过检索与整理近5年相关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ITP的临床疗效,发现从脾论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出血倾向,具有独特优势与应用前景。
李天天侯丽张雅月陈信义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
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贫血的临床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贫血的文献质量. 方法:以'消化道肿瘤'、'贫血'为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2009年至2013年所收录的有关消化...
杨璐陈信义王珺褚雨霆李天天田劭丹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贫血中医药治疗
文献传递
'从脾论治'ITP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特色与评价
重点介绍'脾不统血'所致免疫性血小板紫癜'从脾论治'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并评价设计特色.该方案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中央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并按照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进行临床试...
李天天陈科陈信义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论治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脾主统血理论的内涵与拓展被引量:28
2015年
按照传统的中医藏象理论,脾有"主升清、主运化、主统血"三大生理功能。其中,脾统血被描述为具有统摄血液于经脉之中循行,并防止其溢于脉外的功能。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实践,针对脾统血理论提出了以下见解:1)脾脏功能具有内在关联性:脾主运化有赖以脾气的推动;主升清有赖于脾气的升发;主统血有赖于脾气的固摄,并指出运化是升清的前提、升清是统血的基础、统血是升清运化的结局。2)主统血理论具有独立性:脾统血生理功能可用"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常态运行,而不溢出脉外"描述;与之对应的"脾不统血"病理特性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应当描述为:"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等脾气虚基础上,并见慢性出血,如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妇女可见月经过多、崩漏等"。3)脾主统血理论具有拓展性:狭义的脾统血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广义的脾统血应当包括生血、行血、止血、裹血四种生理与病理变化过程。拓展的脾统血理论认为,生血为统血之本,行血为统血之道,裹血为统血之枢,止血为统血之果。
李天天褚雨霆杨璐陈信义
关键词:脾统血脾不统血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模型的止血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出血的止血效果并与清热凉血方比较。方法:用辛伐他汀0.5μmol/L处理AB系斑马鱼24 h,建立斑马鱼出血模型,在严格盲态实验条件下,在最大非致死量范围内,应用不同浓度实验药物处理出血斑马鱼,以出血减少率、止血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以类似脾气虚特点的血流量、血流量改善率与运动速度、运动改善率为附加指标,综合评价健脾益气摄血方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药物B1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的出血率分别为30%和15%,止血率分别为60%和80%;实验药物B2在浓度为500和1 000μg/ml时出血斑马鱼出血率分别为45%和40%,止血率分别为40%和47%。表明在降低斑马鱼出血率与止血效果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提高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血流量改善率两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在相等浓度下,在促进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提高斑马鱼运动改善率方面实验药物B1优于实验药物B2。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对辛伐他汀诱导的斑马鱼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能够改善出血斑马鱼血流量与提高运动速度,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脾不统血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褚雨霆朱晓宇张雅月夏波侯丽宋如顺李天天李春启董青陈信义
关键词:辛伐他汀斑马鱼出血模型止血效果
健脾益气摄血方对ITP模型小鼠血清SIgA和β-EP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摄血方对ITP小鼠血清中SIg 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β-EP(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免疫造模法建立ITP小鼠模型,以强的松和健脾益气摄血方(颗粒)为干预药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SIg A和β-EP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小鼠血清SIg A、β-EP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强的松干预治疗后SIg A含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健脾益气摄血方干预后,β-EP含量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强的松对SIg A、β-EP均有调节效应;健脾益气摄血方虽然不能调控SIg A,但对β-EP具有调控作用。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治疗ITP效应机制与调控β-EP含量,影响免疫问答有一定关系。
何昊徐玥郑蕾孙艳平褚雨霆李天天陈科岳立云陈信义秦蓓侯丽
关键词:SIGAΒ-EP
强的松对ITP模型小鼠血管活性物质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水平变化,探讨强的松干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模型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与强的松组,每组20只。模型组、强的松组注射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复制ITP动物模型,强的松组第8天开始进行强的松干预;注射APS前、注射48小时、注射第8天、注射第12天、注射第15天动态检测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实验结束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β-EP、VIP、5-HT、NE含量。结果:(1)注射APS前,三组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2)注射48小时,模型组、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3)注射第8天,模型组、强的松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处于最低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4)注射第12天(即给予强的松第4天),模型组、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仍处于低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5)注射第15天,模型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强的松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实验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VIP、5-HT检测值下调(p<0.05),β-EP、NE检测值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强的松组VIP、5-HT检测值上调(p<0.05、p<0.01),β-EP、NE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血清VIP、5-HT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强的松治疗ITP的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祁烁李天天何昊董青田劭丹徐玥孙艳平郑蕾陈志雄陈信义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Β-内啡肽血管活性肠肽
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起病以全身皮肤黏膜紫癜为首发症状,常反复发作,经久缠绵,其病机与中医学的脾虚不能摄血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两方面分析了从脾论治ITP的有效性。基础理论方面,...
李天天侯丽张雅月陈信义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脏
文献传递
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优势与问题分析被引量:35
2015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发病机制主要是体液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以及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而导致的血小板生成不足。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ITP治疗的基本法则,辨证治疗能够体现个体化,能够量体裁衣的为每一位患者提供身心受益的治疗方法或方药。单方治疗ITP也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成年患者多属于CITP,其病程漫长,迁延难愈。脾胃处于虚弱状态,长期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2各家对ITP病机和证候认识的差别,用药也有明显差异,导致临床疗效的重现性较差,不能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重大科技成果。3缺乏随机对照、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难以对其治疗结果给出肯定的结论。4用药随意性较大,难以形成具有肯定治疗效果的有效处方,给新药研发带来相当难度。5批次药材质量对治疗结果也会带来影响。
李天天褚雨霆刘庆陈信义
关键词:中医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运用脾统血理论指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被引量:17
2016年
"脾统血"是脾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原义是指脾脏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的生理功能。反之,这种生理功能失调,就会出现"脾不统血"的病理现象。基于中文"统"字解释,提出广义的"脾统血"概念。指脾有"统领"和"总辖"血液功能,并通过文献查阅和临床实践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慢性期出血与"脾不统血证"极为相似,涵盖了统则血生、统则血行、统则血止、统则血裹4种生理变化、病理过程及其治疗法则。
褚雨霆陈信义李天天陈科侯丽
关键词:脾统血脾不统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