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宜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柳城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医院感染
  • 1篇衣原体
  • 1篇支原体
  • 1篇人型支原体
  • 1篇生物检验
  • 1篇生殖
  • 1篇生殖道
  • 1篇生殖道感染
  • 1篇输血
  • 1篇输血不良反应
  • 1篇女性
  • 1篇女性生殖
  • 1篇女性生殖道
  • 1篇女性生殖道感...
  • 1篇葡萄球菌
  • 1篇球菌
  • 1篇脲支原体
  • 1篇微生物检验
  • 1篇临床微生物

机构

  • 4篇柳城县人民医...

作者

  • 4篇吴宜
  • 1篇孔阳英

传媒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掌握我院住院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引起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58株SA分离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HX-21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统计分析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耐药性。结果:医院感染SA分离率较高的临床科室是肿瘤传染病科占33.5%、呼吸内科占21.5%、神经外科占18.4%;临床标本以呼吸道标本占36.7%和脓液及分泌物占24.1%为主;其中MRSA为64株(40.5%),SA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对其他21种抗菌药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MRSA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结论:我院SA对抗菌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MRSA、MS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医生应加强对SA耐药性的监测,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孔阳英吴宜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及衣原体对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分析
2023年
分析人型支原体(MH)、解脲支原体(UU)与衣原体(CT)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诊治的900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纳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300例同期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的MH、UU与CT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本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对比两组研究对象MH、UU、CT的阳性检出率,并对阳性样本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殖道感染患者MH、UU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观察组患者CT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药敏试验中交沙霉素的敏感性最高,其次为强力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其次为司帕沙星。结论 MH、UU与CT感染与女性生殖道感染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对生殖道感染问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在对病原体引发的生殖道感染问题实施治疗时,应当依照药敏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减少耐药性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吴宜
关键词: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衣原体生殖道感染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探究
2023年
探讨总结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现状,对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方法 查阅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有关临床研究数据与结论进行总结,以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现状,取得确切的临床结论。结果 临床微生物检验仍然在方案设计、操作流程、标本存运等环节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成为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一项课题。期间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影响质量控制水平的内容包括:微生物检验方案设计合理性不足、微生物检验操作过程规范性不足、微生物检验标本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微生物标本存运环节存在不规范问题、以及微生物检验人员与临床人员沟通不足这几个方面。结论 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开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检验水平的提升,并重视对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相关人员需要从细节入手,找准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的一系列因素,严格执行微生物室内质量控制,通过保证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质量、促进微生物检验质量提升、以及加强微生物检验过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体现其重要意义。
吴宜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输血流程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措施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输血流程及不良反应处理应急措施,提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输注不同成分血液制品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正确评估,总结输血流程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设计输血查对单,并进一步改进优化输血流程,促使其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与此同时,根据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针对发热反应患者实施减慢滴速或暂停输血的处理方案;针对变态反应的患者根据其实际病情实施抗过敏、抗休克等处理方案;针对溶血反应患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需立即停止输血,并抽取患者血样和血袋送至输血科。并留取反应后的第一次尿液送往检验科,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结果 86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均取得了明显缓解,无任何意外情况发生。结论规范改善后的输血流程以及输血查对单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现象,提升输血护理质量。规范输血流程并在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对患者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措施是确保输血不良反应患者安全的重中之重。
吴宜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