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欣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十堰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学生标准化病...
  • 1篇牙髓
  • 1篇牙髓干细胞
  • 1篇牙周
  • 1篇牙周炎
  • 1篇牙周炎患者
  • 1篇腮腺
  • 1篇腮腺切除
  • 1篇腮腺切除术
  • 1篇上颌
  • 1篇实习教学
  • 1篇受体
  • 1篇受体信号

机构

  • 6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6篇李金超
  • 6篇江欣
  • 4篇李守宏
  • 3篇高子龙
  • 3篇刘茁
  • 2篇夏伟
  • 2篇李伟
  • 2篇马艳
  • 1篇庞光明
  • 1篇刘继光

传媒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2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对种植体周骨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对种植体周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6年1月进行种植体修复的后牙缺失患者72例,其中健康对照组40例患者中共植入种植体50颗,而牙周炎组32例共植入种植体40颗。两组都进行常规种植体修复,牙周炎组同时在术前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与记录种植前与种植后3个月的龈下菌斑、种植体周骨吸收与龈沟出血情况。结果修复前,牙周炎组的龈下菌斑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修复后两组的龈下菌斑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的近中与远中边缘骨吸收量之间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完成后,两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均有明显减少(P<0.05),且牙周炎组近中边缘骨吸收量降低更明显,远中边缘骨吸收量降低不如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修复后的龈沟出血指数都明显低于修复前((P<0.05),且修复后牙周炎组的龈沟出血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比较多见,能影响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牙周基础治疗对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的稳定性起促进作用。
李金超马艳江欣庞光明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龈下菌斑种植体骨吸收
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
2019年
目的:明确牙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作用,探索调节作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酶消化法获取健康人的牙髓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DPSCs(dental pulp stem cells)。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蛋白表达;使用油红O、茜素红S染色,分析其成脂肪、成骨诱导的潜能。转录组测序分析DPSCs和BMSCs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使用KEGG、String数据库对可能参与初始免疫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和蛋白相互作用预测。使用免疫印迹定量分析MYD88及TLR3蛋白在DPSCs和BMSCs中表达水平。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将DPSCs和经Poly(I:C)激活的DPSCs分别与巨噬细胞进行共培养,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共培养之后的巨噬细胞CD206、Arg-1的表达水平。结果:纯化培养的DPSCs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CD90、CD105、CD73,不表达CD34、CD45、CD11b,经成骨、成脂肪诱导液诱导后,油红O、茜素红S染色均呈阳性反应。转录组测序富集分析发现DPSCs在初始免疫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高于BMSCs,核心基因MYD88、TLR3的蛋白水平也高于BMSCs。使用TLR3通路的激动剂Poly(I:C)激活DPSCs后,发现能够使巨噬细胞表达CD206、Arg-1的水平增加。结论:DPSCs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向抗炎型的巨噬细胞极化,TLRs信号通路可能是重要的分子途径。
李金超江欣张华闻哲窦春波陈龙马艳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巨噬细胞
猪颌骨模拟技术与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方法以40名口腔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猪颌骨模拟技术与学生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法。结果学生临床操作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猪颌骨模拟技术与学生标准化病人进行临床实习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强化实习效果,培养学生良好医德。
李守宏夏伟高子龙李金超刘茁李伟江欣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科学模拟技术学生标准化病人临床实习教学
Frey综合征临床预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Frey综合征临床常见的腮腺切除术后并发症。根据"神经错位愈合"学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腮腺外伤或手术后,原支配腮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与支配皮肤的交感神经纤维产生了错位愈合。本文就抗胆碱能药物,肉毒杆菌毒素A,手术干预,合成生物材料等应用于Frey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金超刘茁高子龙夏伟李伟江欣李守宏
关键词:FREY综合征腮腺切除术
FGF-9参与调控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体外成骨分化的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对体外培养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E12.5(胚胎第12.5天)的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取第1代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实验组加入FGF-9人重组蛋白,诱导培养1周后通过q PCR、免疫荧光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其成骨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的E12.5小鼠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表达FGF9和FGFR3。成骨诱导可促进上颌突间充质细胞表达成骨标记物ALP、Runx2和OCN;加入FGF-9人重组蛋白可降低成骨标记物ALP、Runx2和OCN的表达,减少钙结节形成。结论:体外培养时,FGF9参与负调控上颌突间充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李金超刘继光刘茁高子龙江欣李守宏
关键词:成骨分化FIBROBLAST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绵羊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髁突截骨术造成实验动物右侧髁突矢状骨折,实验组保留滑膜组织,对照组术中同时去除部分滑膜组织。分别于术后4周,12周各处死3只动物,进行髁突大体形态学观察,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成骨细胞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90,CD3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髁突形态改变明显。组织病理学染色可见实验组成骨细胞表达明显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见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呈阳性表达,CD34及CD45呈阴性表达,且实验组CD44及CD90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颞下颌关节骨折后,TMJ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至骨断端之间,使骨折区成骨作用增强,致髁突形态明显改变。
江欣李金超窦春波闻哲李守宏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强直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