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涵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市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液
  • 5篇献血
  • 2篇血液中心
  • 2篇远郊
  • 2篇无偿
  • 2篇无偿献血
  • 2篇献血屋
  • 2篇献血者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血液检测
  • 1篇血液质量
  • 1篇疫情
  • 1篇疫情防控
  • 1篇应急
  • 1篇应急保障

机构

  • 8篇成都市血液中...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 1篇广州血液中心
  • 1篇河南省红十字...
  • 1篇江西省血液中...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陕西省血液中...
  • 1篇云南昆明血液...
  • 1篇北京市红十字...
  • 1篇长沙血液中心
  • 1篇海南省血液中...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 1篇黑龙江省血液...
  • 1篇辽宁省血液中...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武汉血液中心
  • 1篇重庆市血液中...
  • 1篇太原市红十字...
  • 1篇青海省血液中...
  • 1篇乌鲁木齐市血...

作者

  • 8篇钟涵
  • 5篇张杰
  • 3篇马婧
  • 3篇于廉
  • 2篇王乃红
  • 2篇余聪
  • 1篇侯玲
  • 1篇李小春
  • 1篇雷登平
  • 1篇蔡雁
  • 1篇车忠民
  • 1篇邱艳
  • 1篇郭荣
  • 1篇杨培
  • 1篇龚裕春
  • 1篇张永鹏
  • 1篇李涛
  • 1篇王林
  • 1篇李蓬
  • 1篇王晓颖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突发事件下血液应急保障组织体系研究
2023年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成都市血液中心建立了血液应急保障组织体系,通过创新功能模块组设置、设置应急岗位,建立人员互备机制,提升了血液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成功应对了各类突发事件。认为构建突发事件下血液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并动态调整是采供血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
刘佃雨钟涵赵玉伟刘传姚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血液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全血不同招募模式献血情况及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成都市不同招募模式全血献血者构成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制定采供血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25.0软件,对成都市2020年1月24日-4月30日(2020年疫期)以及2019年2月4日-5月12日(农历同期)全血献血者不同招募模式和重复献血者的构成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对2020年疫期全血献血者不同响应期、不同招募模式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2020年疫期和2019年同期,成都市全血献血者共计110 417人次,2020年疫期献血人次较2019年同期下降3.4%。是否预约、不同招募模式的献血者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 246.898、4 781.275,P<0.05)。(2)不同年份、响应期重复献血者的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32、255.341、152.761,P<0.05)。(3)2020年疫期全血采集1682车(屋)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5%,平均每车(屋)采集32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14.1%。(4)不同招募模式的献血者构成随着不同年份、响应期也在发生变化;2020年疫期,应急献血比例呈增长趋势(χ■=5 494.739,P<0.05),团体和街头献血比例呈下降趋势(χ■=4 150.134、1 314.776,P<0.05)。结论 2020年疫期,成都市全血招募模式发生转变,由随机献血向预约献血,街头献血向应急和团体献血转变,应继续加强预约献血,召回重复献血者和保留初次献血者,借助新媒体普及无偿献血和疫情防控知识,减少市民焦虑和恐慌的情绪,消除对疫情期间献血安全性的顾虑,同时采取措施提升街头和团体献血比例。
钟涵张杰马婧肖湘李培余聪
关键词:全血重复献血者
血液中心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远郊献血屋运行模式和采集效果,为探讨适合远郊献血屋运行的最佳模式提供支持和参考。方法调研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的运行管理情况,分析2012—2016年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血液采集情况。结果龙泉献血屋2012-2016年的日均采集人数均为最高,2016年日均采集人数为61人/次,都江堰献血屋2016年日均采集人数最低,为5人/次。多功能服务站模式的采集效果均明显优于单一模式,多功能服务站模式中又以阶段Ⅱ为当前最佳运行模式。结论远郊献血屋的筹建、管理主体的选择、选址、人员配置、运行模式以及献血网络的布局对血液采集效果有很大影响,将远郊献血屋打造成集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咨询、全血采集、志愿者活动、用血退费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无偿献血服务站是现阶段较适合远郊献血屋的运行模式。
马婧王乃红于廉钟涵张杰洪缨
国内部分血液中心单采成分血采集供应能力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我国单采血小板采供血比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采供血机构单采成分血采集供应的现状。方法收集我国部分血液中心2012-2017年成分血采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7年我国22家血液中心血小板总体采集量年均增长10.73%,总体供应量年均增长9.14%;其中初次献血者捐献血小板占总量1.21%-43.83%,单采血小板占血小板供应量99.12%,去白血小板占血小板供应量90.62%,平均生产效率为98.91%,过期报废率低于1%。结论我国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能力逐年递增,且具有生产效率高、过期报废量低、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张旸侯玲王林钟涵赵贵起王晓颖李蓬王海玲蔡雁车忠民李涛杨培刘妍妍李东李凤琴米振兴苏玥王逸霏侯志敏龚裕春郭荣雷登平邱艳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采供血机构
2012—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无偿献血者的人口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 分析2012-2016年成都市中心城区和远郊献血屋无偿献血者的人口特征,为优化献血屋宣传,以及无偿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2016年于成都市16个献血屋参加无偿献血的73 305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无偿献血者参加献血的区域不同,将其分为远郊献血屋组(n=17 028)和中心城区献血屋组(n=56 277).采用成都市血液中心信息管理系统SHINOW9.0收集本研究无偿献血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等人口学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2组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及职业的分布情况.2组无偿献血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献血者的构成比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本研究中,2012-2016年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组与中心城区献血屋组不同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204.590,P<0.001).远郊献血屋组无偿献血者年龄主要为25~54岁,该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83.0%(14 131/17 028),其中以35~44岁的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35.6%,6 061/17 028).中心城区献血屋组无偿献血者年龄主要为18~44岁,该年龄段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为87.0%(48 949/56 277),其中以18~24岁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32.1%,18 091/56 277).②2012-2016年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组与中心城区献血屋组不同文化程度的无偿献血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 987.363,P<0.001).远郊献血屋组无偿献血者以初中、高中及专科文化程度为主,所占比例为82.2%(14 005/17 028),其中初中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34.7%,5 912/17 028).中心城区献血屋组献血者以高中、专科及本科文化程度为主,所占比例为71.9%(40 454/56 277),其中专科文化程度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29.6%,16 669/56 277).③2012-2016年成都市远郊献血屋组与中心城区献血屋组不同职业的
马婧王乃红于廉钟涵张杰
关键词:供血者市区人口人口特征献血屋献血
特大地震前后无偿献血者人群结构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汶川、芦山地震前后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状况,可为类似突发事件发生后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及开发血源潜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汶川地震前2008年4月1~30日、汶川地震后2008年5月12日~6月1日,芦山地震前2013年3月1~31日、芦山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5月9日,成都市血液中心所有献血者的献血记录,分别对2次地震前后不同血型、民族、性别、年龄段、职业和教育程度的献血者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地震发生后献血人数较震前明显增加。汶川震后男性献血者5 319名(58.7%),女性3 745名(41.3%);芦山献血者男性4 807名(47.5%),女性5名(52.5%)。汶川地震后>30岁献血人数有所增加。芦山地震后>30岁献血人数有所减少。学生、职员献血占比例较高。结论地震发生后群众参与献血的热情会增加,要制定合理的采血策略,避免血液浪费。
孟莹席光湘张永鹏钟涵
关键词:特大地震无偿献血者
成都地区2010—2016年无偿献血来源及检测结果的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无偿献血不同来源的血液采集、血液检测淘汰率的年变化趋势,为优化釆血来源,提高血液采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地区无偿献血采集资料及血液检测结果,采用Joinpoint回归对不同来源的血液采集量占比,检测淘汰率的逐年变化情况做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16年成都地区自愿无偿献血来源中,固定采血点占比逐年下降,年均变化率(annual percent change,APC)为-5. 3%;团队采血占比逐年上升,年均变化率7. 1%;血小板采血占比逐年上升,年均变化率2010—2013年为22. 2%,2014—2016年为7. 6%。变化趋势均为显著(均为P〈0. 05)。血液检测方面,总体检测及固定采血点、团体采血检测不合格率年均变化率分别为-8. 5%、-6. 9%、-11. 2%,下降趋势显著(均为P〈0. 05),血小板检测不合格率年均变化率为-5. 8%,变化未达显著水平(P=0. 14)。结论成都地区无偿献血采血总量逐年增加,血液检测总体不合格率逐年下降,采血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团队采血来源的采集量、采集质量提升显著,应继续大力发展优质的团队采血队伍。
余聪张杰于廉钟涵李书平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检测
血液隔离与批放行工作新模式探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对比成都市血液隔离与批放行工作旧模式(以下简称旧模式)与血液隔离与批放行工作新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探讨两种模式的工作成效,为优化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旧模式阶段,血液检验报告采用逐一签发模式;新模式阶段,血液检验报告按照待检库定义的血液批次统一签发。2)旧模式阶段,单采血小板标本采用先血清学、后核酸检测的旧策略进行检测,全血标本根据血液库存量、检测工作量合理安排检测批次;新模式阶段,对于单采血小板,中心本部内采血点标本调整为血清学、核酸同步检测的新策略,中心本部外采血点标本维持旧策略不变,对于全血,将待检库定义的同一批次血液标本安排在尽可能少的检测批次中进行检测。3)采用SPSS 25.0软件,对成都市2016年和2018年全年单采血小板和全血标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以下简称标本周转时间)和血液待检库内周转时间(以下简称血液周转时间)进行比较,分别纳入标本及血液164748人份和179488人份,对两种模式标本周转时间的构成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对两种模式血液周转时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两种模式单采血小板和全血标本周转时间的构成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新模式单采血小板血液周转时间为0.95 d(QR:0.22d),中位数较旧模式缩短0.20 d;全血血液周转时间为3.77 d(QR:1.99 d),中位数较旧模式缩短0.90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旧模式相比,新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实现同批次血液检验报告的统一签发,增加及时发现献血环节可能存在的标本错误的机会,并能将错误锁定在批次范围内进行排查;2)通过调整标本检测策略,实现同批次血液检验报告的提前签发;3)使同批次标本与血液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更加规范有序,优化血液分拣流程,缩短血液周转�
钟涵李文田浩张杰陈雪李小春
关键词:血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