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昊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建筑
  • 2篇新建筑
  • 2篇设计师
  • 2篇建筑设计
  • 1篇电脑
  • 1篇电脑维修
  • 1篇迭代
  • 1篇多元化教学
  • 1篇行车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家
  • 1篇用户
  • 1篇事务所
  • 1篇市场环境
  • 1篇术家
  • 1篇缩放
  • 1篇情怀
  • 1篇中西
  • 1篇中西文化
  • 1篇中小学建筑

机构

  • 7篇中国美术学院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普林斯顿大学

作者

  • 8篇阮昊
  • 1篇宋刚
  • 1篇赖文波
  • 1篇穆威

传媒

  • 3篇新建筑
  • 2篇装饰
  • 2篇时代建筑
  • 1篇设计家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曾冠生:有态度地创作,有情怀地生活
2014年
当下设计院仍然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提供设计咨询服务的主要力量,我作为一名80后,也曾在设计院工作,感受过设计院的发展和改革。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80后建筑师逐渐成长为大院中的中坚力量,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三十而立的80后建筑师在大院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成长和收获?本期专辑选择了几位来自深圳、北京、武汉的传统设计大院和民营设计院的80后,分享他们不同的成长经历,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阮昊明星
80后新建筑师专题 似“城”相识
2015年
王斌,生长在江苏苏州,由于小时候家在城外新村,上学在城内,每天父亲骑自行车带他穿街过巷,印象深刻,加之后来又见证了那条住着他所有小学同学的乌鹊桥路到电脑维修一条街的演变,使他对城市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赖文波穆威宋刚阮昊
关键词:建筑师电脑维修自行车
华夫设计:以生活方式为本的设计没有边界
2014年
关于跨界设计 1.你们的成长、学习与创业经历很有意思。我首先请你们聊一聊你们对于跨界在中西文化、业主与设计师、设计领域这三个层面的理解,然后再请你们介绍一下StudioWaffles和你们业的历程。 王令尘:我在香港出生,14岁去英国学习。我在伦敦和Evan认识,我们一同在CheIsea学习室内和空间设计。我从小对企业的创立和经营管理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因为曾在不同的产业工作过。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从小听他在电话中的谈话是对我创业的启蒙。母亲则是一位非常具有创意和造诣的艺术家,她的专注启发了我——成功没有捷径。
阮昊
关键词:设计师中西文化艺术家
中小学建筑在多元化教学趋势下的复合型泛学习空间设计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本文基于笔者的当代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实践,探讨多元化教学趋势下,从学生行为需求出发的复合型泛学习空间的特点,并基于体验时长的维度,研究建立泛学习空间的建筑空间体系及与其对应的营造方式。
阮昊郭艳兰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
猫桌:可缩放尺度的空间原型与其面向设计未来的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本文从设计者的角度,以猫桌与猫桌2.0为例,研究了一种可缩放尺度的空间原型在从家具设计到室内、建筑空间设计上的应用,探讨了其在设计尺度主体的变化、建构因素的隐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面向未来时的发展方向。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当这种原型以统一的空间逻辑思考进行迭代与繁衍时,所形成的一个直面用户情感的设计开放系统,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设计者角色的转变。
阮昊
关键词:3D打印迭代
区域中心的建筑几何诠释 评析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设计
2010年
普雷斯顿·斯科特·科恩设计的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通过建筑几何对具有向心性和终极性特征的校区核心建筑进行了诠释:内含作用力因果关系的几何体系表达了一种介于随意性和象征性之间的向心控制性;基于该体系的形态拉伸演变和丰富了建筑的时空体验,并以时间过程性重新定义终极性。设计对当地建造技术与经济现状的充分结合使这种诠释更具本土性。
阮昊
关键词:向心性
打造设计的“特种部队”
2014年
随着80后一代年轻人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的中坚力量,80后建筑设计师们也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界新生力量的代表,80后建筑设计师阮昊2010年创立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面对早已与60后、70后前辈们不一样的市场环境以及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阮昊分享了自己对未来设计师如何创新的思考。本文选自《设计家》传媒出版机构编著的图书《2014中国新建筑》访谈录。
阮昊
关键词:建筑设计师建筑事务所市场环境海量信息访谈录新建筑
高密度环境下中小学设计的三种策略研究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被引量:7
2019年
基于以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为主的三所中小学的设计实践,文章探讨了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中小学设计中,如何从使用者的行为需求角度出发,通过规划层面的"小尺度"、建筑要素层面的"亲用户"和建筑设计层面的"做连接"三种策略进行应对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阮昊詹远陈文彬
关键词:教育建筑小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