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飞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国家创新方法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生物碳
  • 2篇碳循环
  • 2篇
  • 1篇营养盐
  • 1篇溶解无机碳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功能
  • 1篇实时在线
  • 1篇水-气界面
  • 1篇水域
  • 1篇统筹
  • 1篇群结构
  • 1篇无机碳
  • 1篇陆海统筹
  • 1篇南海北部
  • 1篇经验公式
  • 1篇菌群结构
  • 1篇镭同位素
  • 1篇见微知著
  • 1篇古环境

机构

  • 6篇厦门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张飞
  • 3篇刘纪化
  • 2篇焦念志
  • 1篇邹丽洁
  • 1篇张宇
  • 1篇谢树成
  • 1篇张瑶
  • 1篇张传伦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河口/海湾区域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在线观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河口/海湾区域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在线观测方法。包括:水域两侧岸线设置n个声层析站位;水域中设置m个数据采集站位;设置在水域两侧岸线的声层析站位通过声信号的平均传播时间计算得到两站位之间的平均声速;通过声速...
张宇张飞彭旭名傅伟杰
古今结合论碳汇、见微知著识海洋被引量:3
2014年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发挥着全球气候变化"缓冲器"的作用,研究海洋碳循环过程与储碳机制是当前的国际热点。然而,地球系统的复杂性注定了这个重大命题必须通过学科交叉、古今结合才能取得较全面的认识和新的突破。
焦念志张传伦谢树成刘纪化张飞
关键词:碳循环古菌古环境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底地下水排放的季节变化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影响
海底地下水排放(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SGD)是连接大陆-海洋边缘重要的物质输运途径。为了评估南海北部(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NSCS)陆架区...
张飞
关键词:南海北部镭同位素营养盐溶解无机碳
从微型生物功能类群研究到海洋储碳机制的新认识——方法创新带动科学发现的一个典型案例被引量:4
2016年
海洋微型生物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也是海洋能量代谢的主要参与者,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是海洋中一类重要的功能类群,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它们可以利用光能补充自身的能量代谢,在海洋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在21世纪初,由于微型生物显微荧光定量方法的弊端,人们对于AAPB分布规律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时间序列红外荧光显微数字化方法"(TIREM)的建立,修正了AAPB定量偏差,揭示了海洋中AAPB分布的真正规律.之后,对AAPB生态分布调控因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光照,溶解有机碳(DOC)对AAPB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的影响更重要.此认识推翻了"AAPB通过利用光能就可以赢得与普通异养细菌竞争"这一"想当然"的理论推测.而对AAPB碳源利用特点的研究表明,此功能类群具有重要的碳分馏作用,即AAPB在碳代谢过程中,部分碳源并非简单的沿着传统生物泵方向传递.在此基础上的海洋微型生物与DOC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最终导致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MCP)的提出,它解释了海洋中巨大溶解有机碳库存在的原因和机制,实现了海洋储碳机制理论上的新突破.
张飞刘纪化李强邹丽洁张瑶
变形菌视紫质携带菌对于海洋酸化的响应研究
海洋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的组成部分,它们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全球的物质循环及能量代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变形菌视紫质携带菌(PRCB)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海洋细菌,它们在利用现成有机物的同时,通过变形菌视...
张飞
关键词:海洋酸化菌群结构
文献传递
陆海统筹研发碳汇被引量:16
2015年
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CO_2浓度增加正在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因而全球碳循环和碳汇研究广受关注,它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关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碳汇研究涉及大气、陆地、海洋等各圈层.陆地向海洋输出的碳通量,与陆-气界面、海-气界面相当;但大部分陆地上形成的有机碳,在输入河流和近海时发生了改变,不仅无法形成碳汇,反而引发河口碳源效应.因此,系统开展陆海统筹协同研究,对于全面认识碳汇形成过程与调控机制十分必要.新近提出的"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理论为开展陆海统筹研发碳汇奠定了基础,可望以MCP为突破口,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和"产、学、研、政、用"结合,实现协同创新,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刘纪化张飞焦念志
关键词:碳循环陆海统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