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亮

作品数:9 被引量:14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针刺
  • 2篇电针
  • 2篇对甲基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多巴胺受体
  • 2篇依赖者
  • 2篇抑郁
  • 2篇神经元
  • 2篇受体
  • 2篇甲基
  • 2篇苯丙胺
  • 2篇丙胺
  • 2篇成瘾
  • 2篇成瘾大鼠
  • 2篇刺法
  • 1篇蛋白
  • 1篇导气
  • 1篇导气法
  • 1篇电针镇痛

机构

  • 9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中医文...

作者

  • 9篇曾亮
  • 6篇宗蕾
  • 5篇侯文光
  • 5篇陶颖
  • 4篇梁艳
  • 1篇张仁
  • 1篇张中一
  • 1篇张彦瑾
  • 1篇陈跃来
  • 1篇王珂
  • 1篇李莹

传媒

  • 3篇上海针灸杂志
  • 2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域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大鼠海马区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其下游效应促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结扎大鼠坐...
王珂曾亮周伊人周映帆赵冉杨丽萍侯文光
关键词:针灸电针镇痛慢性神经痛海马高迁移率族蛋白1
文献传递
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贴敷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文检索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英文检索PubMed,同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穴位贴敷治疗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随机(RCT)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别由两名研究人员依据改良Jadad表对纳入的每个试验进行质量评估及偏倚风险评估,使用软件Stata1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6个,总计1438例患者。穴位贴敷组治疗癌痛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口服中成药组、空白或安慰剂组[口服中成药组OR=2.73,95%CI(1.53,4.88),Z=3.39,P<0.01;空白或安慰剂组OR=12.94,95%CI(7.85,21.34),Z=10.04,P<0.01]。以便秘总有效率做Harbord漏斗图显示无发表偏倚(P=0.720)。穴位贴敷组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在总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OR=2.24,95%CI(1.45,3.47),Z=3.63,P<0.01];可改善便秘症状总积分[SMD=﹣0.59,95%CI(﹣0.76,﹣0.42),Z=6.72,P<0.01];改善排便困难[SMD=﹣0.68,95%CI(﹣0.93,﹣0.43),Z=5.36,P≤0.01],缩短排便时间[SMD=﹣1.30,95%CI(﹣2.51,﹣0.10),Z=2.11,P=0.034]。结论穴位贴敷治疗癌症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后所致便秘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可改善排便困难,缩短排便时间。
赵冉曾亮侯文光宗蕾周思涵靳琦
关键词:穴位贴敷法癌痛便秘META分析
近5年针刺治疗药物依赖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药物依赖是一种复发率极高的慢性渐进加重性多元病理改变型脑病,其对药物依赖者的生理功能及心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一系列躯体症状、情绪症状及心理渴求等,甚至严重影响个体行为,给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而且容易诱发犯罪,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据2012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的统计报告统计,全球每年因药物成瘾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上千万人更是因为药物成瘾丧失劳动能力。
曾亮宗蕾侯文光陶颖
关键词:针刺药物依赖神经元
针刺“鬼穴”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焦虑抑郁情绪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鬼穴"对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男性MA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针刺Ⅰ组取双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华佗夹脊穴(T5、L2),针刺Ⅱ组取水沟、上星、承浆及双侧大陵、间使、申脉、曲池。针刺组均每星期治疗3次,共12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4星期后观察各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1星期后,针刺Ⅱ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3、4星期后,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3星期后,针刺Ⅱ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针刺Ⅰ组(P<0.05)。但治疗4星期后,针刺Ⅰ组与针刺Ⅱ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鬼穴"和针刺前期研究筛选出的有效体穴均可改善MA依赖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可能针刺"鬼穴"在治疗中期能更好地改善MA依赖者的抑郁症状。
陶颖曾亮梁艳宗蕾
关键词:针刺物质禁断综合征焦虑抑郁
电针对吗啡成瘾大鼠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吗啡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皮层(PFC)内酪氨酸羟化酶(TH)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及电针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每组5只,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吗啡自身给药成瘾大鼠模型。电针治疗组选取双侧L5、L2夹脊穴,20 min/d,电针连续治疗10 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不予电针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VTA、NAc、PFC内TH、GFA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区VTA、NAc、PFC内TH及VTA内GFAP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大鼠脑区VTA、NAc、PFC内TH及VTA内GFA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成瘾后大鼠相关脑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了相应改变,电针治疗可调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异常表达,对吗啡成瘾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梁艳曾亮张彦瑾高晓悦张晴来祯
关键词:吗啡成瘾多巴胺受体
导气针刺法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60眼)。两组均穴取上睛明、下睛明、瞳子髎、攒竹、风池、合谷、三阴交、太溪、太冲,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导气针刺法加电针治疗,电针穴取双侧瞳子髎、攒竹,每次留针30 min。1周治疗3次,治疗1个月,共12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部症状积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症状积分、BUT、SⅠT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01),观察组在改善眼部症状积分和SIT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在改善BUT及VA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优于对照组的73.3%(44/60,P<0.05)。结论:常规电针治疗及导气针刺法加电针治疗对干眼症均有疗效,且导气针刺法加电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常规电针。
谢汶璋曾亮陶颖周映帆赵冉黄馨云侯文光张仁宗蕾
关键词:干眼症针刺导气法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
电针对吗啡成瘾大鼠中枢多巴胺受体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吗啡成瘾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前额皮层(PFC)内多巴胺(DA)受体变化及电针的调节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吗啡自身给药成瘾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双侧T5、L2夹脊穴,电针连续治疗4 d。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各组大鼠脑VTA、NAc、PFC内D1、D2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相对于模型组,电针组大鼠的吗啡摄入量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大鼠脑VTA内多巴胺D2受体减少(P<0.05);NAc内多巴胺D1受体增加(P<0.05),D2受体减少(P<0.05);PFC内多巴胺D1受体减少(P<0.05),D2受体增加(P<0.05)。电针治疗能调节上述脑区发生变化的D1、D2受体含量,使之趋于正常。结论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瘾大鼠对吗啡的渴求;吗啡成瘾后多巴胺投射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适应性改变,电针治疗可以调节DA受体的异常表达,对吗啡成瘾大鼠的多巴胺受体起到保护作用。
梁艳曾亮高晓悦张晴来祯
关键词:电针吗啡依赖多巴胺受体
针刺“鬼穴”对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鬼穴"对甲基苯丙胺(MA)依赖者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男性MA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Ⅰ组和针刺Ⅱ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治疗,针刺Ⅰ组取双侧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双侧华佗夹脊穴(T5、L2)。针刺Ⅱ组取水沟、上星、承浆、双侧大陵、间使、申脉、曲池。结果:各组治疗4周后均较本组治疗前HAMD总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2~4周,两针刺组HAMD总分均较对照组同期显著降低(P<0.05,P<0.01)。治疗后2、3周,针刺Ⅱ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针刺Ⅰ组同期(P<0.05,P<0.01)。治疗2~4周后,针刺Ⅱ组的HAMD认知障碍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3周后,针刺Ⅱ组的HAMD阻滞积分低于对照组和针刺Ⅰ组同期(P<0.01)。治疗3、4周后,针刺Ⅱ组的HAMD睡眠障碍积分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鬼穴"在戒断症状亚急性期能够更有效的缓解MA依赖者的抑郁情绪。可能是通过更有效的改善MA依赖者的认知障碍、阻滞、睡眠障碍产生作用。
陶颖曾亮梁艳侯文光宗蕾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抑郁针刺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0
2015年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李莹张中一陈跃来宗蕾李瞡陶颖曾亮侯文光
关键词:针刺疗法巨刺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