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娜娜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油茶
  • 2篇生长量
  • 2篇嫁接
  • 2篇嫁接时间
  • 2篇钢架大棚
  • 2篇大棚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油茶幼林
  • 1篇幼林
  • 1篇育苗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容器苗
  • 1篇容器育苗
  • 1篇生理生化
  • 1篇生理生化特性
  • 1篇生物量
  • 1篇炭疽

机构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安徽省林业科...

作者

  • 6篇胡娟娟
  • 6篇崔娜娜
  • 5篇段文军
  • 5篇束庆龙
  • 5篇沈雅飞
  • 4篇曹志华
  • 1篇朱纯祥

传媒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油茶果皮解剖结构与炭疽病抗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研究了油茶炭疽病抗性与其主要果皮结构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油茶的抗病机制、从果皮结构角度出发选育抗病良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普通油茶’的不同抗感炭疽病的果实为试材,分别测定其果皮蜡质层厚度、角质层厚度、气孔大小和表皮毛密度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抗感炭疽病的油茶果皮的总厚度、蜡质层、角质层和薄壁组织的厚度,均以高抗类型(两个高抗类型的均值)为最大,分别为5.33×103、35.67、25.85、87.73μm,高感类型为最小,分别为2.77×103、19.33、9.67、48.33μm;随着油茶果实抗病性增强,果皮气孔开度、密度和单位气孔面积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以高感类型为最大,分别为38.58μm2、22.02个/mm2和670.50μm2,高抗类型最小,分别为12.59μm2、5.05个/mm2和82.21μm2,但气孔大小与其炭疽病抗性没有明显相关性;抗病类型的油茶果皮表皮毛长度、粗度和密度,均明显大于感病类型。油茶果皮解剖结构与炭疽病抗性关系极为密切,可以作为鉴定油茶炭疽病抗性强弱的参考指标。
沈雅飞段文军胡娟娟崔娜娜曹志华束庆龙
关键词:油茶果皮结构炭疽病抗性
油茶快繁、高效栽培及精加工新技术综合研究
詹长生胡娟娟曹志华沈雅飞段文军崔娜娜詹长慧朱礼乐王和松孙华军
该项目率先运用本地农林废弃物生产油茶轻基质育苗容器技术,首次应用温室大棚容器育羁苗技术,油茶高效栽培技术、油茶高产稳产最佳造林技术扱毛油生产技术、茶油精炼新技术,油茶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油茶生长周期比传统油茶成林提前...
关键词:
关键词:油茶栽培技术容器育苗
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生长生物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研究不同基质材料对油茶容器苗的影响,寻找可以部分替代泥炭土的本土基质材料。在不同处理育苗条件下,测定1年生油茶容器苗的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并分析基质与地上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发现:成活率、苗高、地径、高径比、主根长、主根/侧根鲜重、地上/地下生物量、茎根比/FW、茎根比/DW、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处理Ⅰ(50%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与处理Ⅴ(5%食用菌下脚料+5%鸡粪+5%牛粪+35%泥炭土+50%其余相同成分)表现最优,且两者均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间氮、磷、钾、钙、硫、铁、锰、铜、锌元素含量差异显著,但镁、硼元素含量差异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镁元素与速效钾、有机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其他元素为负相关。综上所得,处理Ⅴ在用本土基质来替代部分泥炭土的结果最好。本研究为降低油茶基质育苗成本和维持基质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崔娜娜詹长生胡娟娟曹志华束庆龙
关键词:油茶容器苗生长量营养元素
大棚内嫁接时间对油茶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研究大棚环境下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砧嫁接时间对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找出油茶嫁接育苗的最佳嫁接时间,试验选择油茶品种长林4号(C.oleifera cv.Changlin No.4)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木质化穗条,分别在2013年5月6日至6月4日分6个嫁接时间进行嫁接,于当年10月底测定油茶苗木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比较不同时间嫁接后油茶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个嫁接时间处理中,叶片相对电导率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处理Ⅱ(嫁接时间05-11-05-15)的相对电导率最小;油茶苗根、茎、叶的电阻值变化趋势一致,也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各处理电阻值的大小依次为叶、茎、根;过氧化氢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为处理Ⅱ最大;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为处理Ⅰ(嫁接时间05-05-05-10)最大,其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是处理Ⅱ、处理Ⅲ(05-16-05-20)、处理Ⅳ(05-21-05-25)、处理Ⅴ(05-26-05-30)、处理Ⅵ(05-31-06-04)的1.07倍、1.26倍、1.42倍、1.66倍、2.01倍。在太湖县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处理Ⅱ嫁接的油茶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优于其他处理,而且苗木生长更健壮。
胡娟娟詹长生崔娜娜沈雅飞段文军束庆龙
关键词:钢架大棚嫁接时间生理生化特性
油茶幼林高效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应用
詹长生束庆龙朱纯祥胡娟娟王其林曹志华胡彩华洪传礼段文军沈雅飞崔娜娜关焰王学胜余方来宋结根李时潮
该项目针对丘陵缓坡地栽植油茶的幼林阶段,土地裸露面积大、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了油茶幼林套种不同经济植物的复合经营模式,并采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8种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了不同套种植物高度与套种距离、套种...
关键词:
关键词:油茶套种复合经营技术
大棚下嫁接时间对油茶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钢架大棚环境下芽苗砧嫁接时间对油茶成活率、生长量的影响,以期找出油茶最佳嫁接育苗时间。选择油茶‘长林4号’优良无性系当年生木质化穗条,分别于2013年5月6日~6月4日嫁接,于当年10月底统计各时期嫁接成活率、秋梢率和生长量等,比较不同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成活率最高,为89.93%,其次是5月6~10日,成活率为87.27%,5月31日~6月4日成活率最低,仅为41.63%;5月11~15日嫁接的油茶苗木秋梢率及叶面积数值均最大,分别为25.17%和12.60cm2;6个处理总叶片数依次为10.67、11.33、9.67、9.50、9.33和9.00,高径比依次为52.11、48.14、48.41、40.73、42.75和36.82;5月11~15日嫁接苗木主根最长(8.53cm );5月31日~6月4日嫁接苗木根茎比最大(0.459)。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成因之一,在安庆地区钢架大棚环境条件下,5月11~15日为最佳嫁接时间,油茶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等指标都高于其它时间段。
詹长生胡娟娟崔娜娜沈雅飞段文军束庆龙
关键词:油茶钢架大棚嫁接时间成活率生长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