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聪杰

作品数:15 被引量:280H指数:7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小板
  • 5篇血性
  • 5篇溶栓
  • 5篇缺血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抗血小板
  • 5篇梗死
  • 4篇溶栓后
  • 4篇卒中
  • 3篇丁苯
  • 3篇丁苯酞
  • 3篇血管
  • 3篇缺血性卒中
  • 3篇疗效
  • 3篇急性
  • 3篇苯酞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疾病
  • 2篇血小板治疗

机构

  • 15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胸科医...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王聪杰
  • 13篇卢海丽
  • 13篇陈娜
  • 12篇李虹
  • 9篇李婧
  • 8篇史万英
  • 8篇陆连生
  • 8篇宋巧
  • 8篇吕晓培
  • 8篇康梅
  • 7篇张斌
  • 6篇郑丽
  • 4篇张斌
  • 3篇杨香敏
  • 2篇任岩春
  • 2篇袁帅
  • 1篇安少波
  • 1篇董艳红
  • 1篇陈彬
  • 1篇马越涛

传媒

  • 6篇河北医药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型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双重抗血小板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3年12月-2016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连续住院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对照组不进行静脉溶栓,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单抗组在rt-PA静脉溶栓(0.9 mg/kg,最大剂量90 mg)基础上长期单用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治疗;溶栓+双抗组在溶栓后单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 mg/d)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双抗治疗21 d后改为阿司匹林长期单抗治疗。随访3个月,有效性指标为3个月时NIHSS 0~1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95~100分和mRS 0~1分的比例,3个月时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安全性指标为治疗24 h出血转化和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发生率。另外比较三组间基线和3个月时血清hs-CRP和IL-6的水平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对照组28例,溶栓+单抗组28例,溶栓+双抗组29例,全部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无死亡患者。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随访时NIHSS 0~1分比例分别为46.43%、78.57%和93.10%,BI 95~100分比例分别为53.57%、82.14%和89.66%,mRS 0~1分的比例分别为50.00%、82.14%和93.10%,三组上述有效性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溶栓+双抗组高于溶栓+单抗组和对照组,溶栓+单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时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2.14%、7.14%和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指标方面,三组均无出血转化事件。对照组、溶栓+单抗组和溶栓+双抗组3个月时的hs-CRP水平分别为11.92±3.58 mg/L、9.04±2.85 mg/L和6.04±2.65 mg/L,IL-6水平分别为26.18±4.65 ng/L、16.11±6.93 ng/L和12.84±2.57 ng/L,三组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溶栓+双抗组低于溶栓+单抗组和对照组,�
王聪杰李虹郑丽刘珊卢海丽陈娜张斌周衡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溶栓抗血小板出血转化
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58例,依据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组30例及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NIHSS评分、BI指数、mRS评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随访1年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出血率、全因死亡率。结果双联抗血小板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则低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时分别为6.7%及13.3%,随访1年时分别为28.6%及39.3%),且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并发症方面双联抗血小板组小出血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合并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同时严重不良事件无明显增加。
王聪杰郑丽李虹卢海丽陈娜刘珊康梅宋巧任岩春
关键词:穿支动脉脑梗死糖尿病双联抗血小板
不同疗程的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的应用疗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丁苯肽注射液14 d的基础上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2周治疗,观察组在应用丁苯肽注射液14 d的基础上继续口服丁苯酞胶囊3个月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炎性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2组hsCRP、PTX-3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疗程长的患者神经功能损失恢复好、预后好,值得推广使用。
李虹陈娜陆连生李婧张斌王聪杰宋巧康梅卢海丽
关键词:丁苯酞
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治疗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除外出血转化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单抗加抗凝,即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抗,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组mR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减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减轻残疾程度,疗效显著,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吕晓培李婧袁帅王聪杰张斌康梅卢海丽陈娜
关键词: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微出血与白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sehemia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分布特点与危险因素,及其与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s,WM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0例ICVD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imaging,SWI)序列检查。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并对CMBs进行计数、分级,了解CMBs分布特点。应用Logisi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将ICVD患者分为CMBs组与无CMBs组。CMBs组进一步按严重程度分为0~3级共4组,进一步研究CMBs影响因素与分级的相关性。再将ICVD患者分为WML组与无WML组,WML组采用年龄相关白质改变评分量表进行各个区域评分,进一步探讨WML与CMBs分级的相关性。结果(1)180例ICVD患者中,有CMBs者111例(61.7%),表现皮质及皮质下CMBs者80例(72.1%),其中颞叶皮质CMBs(49例,占61.3%)最常见,基底节及丘脑有CMBs者6l例(55.0%),幕下区域有CMBs者38例(34.2%),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61,P〈0.01)。(2)年龄(B=0.046,OR=1.047,95%CI=1.017~1.077,P=0.002)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1.458,OR=4.299,95%C/=2.114~8.744,P〈0.01)为影响CMBs的危险因素;(3)CMBs分级与WML总分存在正相关(r=0.393,P〈0.01)。结论ICVD患者CMBs最常见于颞叶;年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CMBs的危险因素;随着WML总分增加,CMBs严重程度也增加。
吕晓培滕振杰袁帅王聪杰李虹陈娜卢海丽史万英董艳红李婧张斌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微出血脑白质病变
脑微血管病变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方法收集确诊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同期114例非小血管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的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观察组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等因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血管病变导致的脑梗死患者中临床表现有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明显较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是引起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小血管病变多为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较多,故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是降低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及预防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手段。
陈娜陆连生宋巧康梅卢海丽杨香敏张斌李虹李婧王聪杰吕晓培史万英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双联抗血小板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对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及静脉溶栓后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住院治疗的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对照组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NIHSS评分、BI指数以及MRS评分变化;观察调节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恢复正常比例;并统计出血率、病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功能评分、功能评分好转率、调节因子恢复正常比例、病情复发率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P<0.05)。且对照组患者的脑梗死复发率(30.36%)明显高于治疗组(8.93%)及观察组(5.17%)(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并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会增加治疗风险。
郑丽王聪杰卢海丽陈娜刘珊李虹康梅宋巧张斌
关键词:穿支动脉溶栓静脉双联抗血小板
奥拉西坦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胶囊对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VD)患者疗效观察,旨在探讨奥拉西坦对LI合并VD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 LI合并VD患者12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服用奥拉西坦胶囊,对照组服用尼莫地平,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其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总分、各亚项得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治疗前后MMSE、ADL及Mo CA总分、各亚项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MMSE评分、ADL评分、Mo CA总分、各亚项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奥拉西坦胶囊可改善LI合并VD患者的认知功能,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陈娜陆连生吕晓培张斌李虹王聪杰康梅宋巧杨香敏卢海丽史万英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奥拉西坦胶囊
表现为痉挛性截瘫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被引量:1
2020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47岁。主因“进行性步态异常伴排尿异常17年”于2019年6月入院。17年前(3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间断有“抽筋感”,不能快速跑步,尿急。32岁时出现步态不稳,尿急明显,偶伴大便失禁,就诊当地医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可能”,给予神经营养治疗(具体不详)及巴氯芬40~50 mg/d,自觉下肢僵硬感稍好转,排便异常仍加重。37岁时患者不能独立站立,需持杖行走,自觉下肢发凉、少汗,尿不尽感明显,便秘,平均4~5 d排便1次。40岁时,患者出现性功能减退。近2个月,患者出现平卧起身困难。24年前患者曾发生颈部外伤,未留后遗症。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及遗传病史。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全身皮肤未见色素沉着,心脏、双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高级神经活动正常,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容积正常,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指鼻试验稳准,双下肢跟膝胫试验不能配合,闭目难立征阳性,全身痛温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腱反射(++),双下肢腱反射(++++),双侧踝阵挛阳性,双侧Hoffmann征及Babinski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正常,免疫全套、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风湿及类风湿因子检测结果均正常,凝血功能、D-二聚体、淋巴细胞亚群均检测结果正常。脑脊液检查:压力180 mmH 2O(1 mmH 2O=9.8 Pa),常规及生化检测结果正常,IgG合成率正常,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墨汁染色、病毒学抗体均阴性,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阴性。头MRI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颈胸椎MRI检查:颈椎退行性变,颈髓稍变细,胸髓均匀变细(图1)。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双肾、前列腺未见异常,残余尿44 mL。腹部超声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
陈彬周衡王聪杰马越涛张星虎
关键词: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截瘫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2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组,常规组34例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常规用药(不包括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溶栓组)34例在时间窗内接受阿替普酶(rt-PA)静滴溶栓治疗及常规用药(溶栓24 h后加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比较3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及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3组治疗前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下降,BI、MRS上升,3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出现无症状性脑出血。常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MR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疗效显著,是安全的,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陈娜陆连生李虹李婧王聪杰张斌吕晓培郑丽卢海丽史万英
关键词:阿替普酶心源性脑栓塞溶栓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