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勤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妇科
  • 6篇血栓
  • 5篇深静脉
  • 5篇深静脉血栓
  • 5篇手术
  • 5篇肿瘤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
  • 4篇血栓形成
  • 4篇深静脉血栓形...
  • 4篇术后
  • 4篇盆腔
  • 4篇下肢深静脉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形成
  • 4篇恶性
  • 4篇恶性肿瘤
  • 3篇盆腔手术
  • 3篇肿瘤患者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周勤
  • 8篇李晓娟
  • 3篇魏楠
  • 2篇马唯
  • 2篇苗晓
  • 1篇刘彤
  • 1篇桑翠琴
  • 1篇仝亚红
  • 1篇曾燕荣
  • 1篇陈隈陟
  • 1篇刘崇东
  • 1篇赵娟
  • 1篇张红卫
  • 1篇高洁
  • 1篇肖欢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2008年全...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经腹腔镜行妇科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其借助先进的器械和技术,利用小切口来完成以往创伤大的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其手术方式更安全,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手术成功与否与护理有密切联系。本文探讨了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
李晓娟周勤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临床护理
文献传递
不同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中高危患者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预防措施对妇科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DVT)中高危患者的预防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9年1~8月妇科盆腔术后DVT中高危患者15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IPC+GCS组(78例)、IPC+GCS+LMWH组(78例)。比较两组术后DVT及肺栓塞(PE)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IPC+GCS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IPC+GCS+LMW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危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GCS+LMWH组高危患者DVT发生率低于IPC+G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患者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GCS+LMWH组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IPC+G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GCS与IPC+GCS+LMWH两种不同联合预防措施均为妇科盆腔术后DVT中高危患者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IPC+GCS+LMWH联合预防DVT及PE的效果更佳,尤其对于DVT高危患者。
周勤周勤李晓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预防妇科盆腔手术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46例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开腹子宫切除术46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损伤小、腹部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配合围手术期给予正确指导和护理,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李晓娟周勤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被引量:7
2015年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10月住院因妇科恶性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1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间歇充气压力泵(IPC)和低分子肝素(LMWH)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结果IPC组发生DVT7%(5/71),LMWH组9%(6/70)(P=0.735);均无致命性不良反应发生。IPC与LMWH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DVT的临床效果相当,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高洁肖欢周勤李晓娟马唯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生殖器肿瘤
PBL教学法在北京市某医院子宫肌瘤实习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子宫肌瘤实习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2月北京市某医院妇产科实习医生90名,所有实习生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名),实验组在子宫肌瘤教学时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实验组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技能考核与期末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科研能力与专业思想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实验组的筛查准确率为97.8%,对照组为88.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PBL教学法在子宫肌瘤实习培训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与综合素质,从而有利于学生临床筛查准确率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赵娟马唯陈隈陟周勤仝亚红
关键词:子宫肌瘤PBL教学法
血清CA125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监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在卵巢良恶性肿瘤诊断及监控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卵巢肿瘤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卵巢肿瘤患者检测血清CA125,其中以CA125>35U/mL为检测阳性共58例,占82.9%,腹水检出癌细胞例数共40例,占57.1%。结论CA125检测对卵巢癌敏感性可达82.9%,对浆液性腺癌更有特异性,将之与腹水中检测癌细胞相结合更可提高卵巢肿瘤的诊断率。
苗晓周勤
关键词:血清CA125卵巢良恶性肿瘤
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检测结合超声检查对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评价价值被引量:23
2016年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动态变化对早期预测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DVT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择期行盆腔手术并具有DVT高危因素的2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阴性。根据患者术后72-120 h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n=36)和非血栓组(n=195)。所有患者于手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晨检测D-dimer和FIB,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dimer和FIB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FIB检测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并发下肢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李晓娟周勤魏楠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妇科盆腔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
腹水穿刺对卵巢肿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水穿刺对卵巢肿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作出总结。方法对腹水合并附件包块的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及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腹水癌细胞检出阳性率逐渐增加,腹水检出癌细胞较血清CA125检测在更大程度上对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上有帮助。结论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癌细胞对I期患者进一步确定临床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法有意义,卵巢癌腹水中检测癌细胞对鉴别良、恶性、分期、治疗和预后等均有关。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未造成患者感染、癌转移等并发症,该方法简单、迅速,敏感性高,用于高危人群筛查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
苗晓周勤
关键词:卵巢肿瘤
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的预防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高危患者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妇科2018年1月~2019年3月143例盆腔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行前瞻性研究,依据排除标准排除3例,脱落5例退出实验,135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前依据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IPC组(68例)及IPC+LMWH组(67例),IPC组采用基本预防联合机械预防;IPC+LMWH组在基本预防基础上,抗血栓压力泵(IPC)+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或序贯应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LMWH联合或序贯预防妇科疾病盆腔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发生率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晓娟周勤魏楠代旭刘一萱刘彤
关键词:DVT形成血栓后综合征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24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和对照组。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24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下肢DVT 35例。两组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及术后D二聚体(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1.051)、术后PT(OR=0.657)、术后D-D(OR=1.419)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下肢DV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术后PT、术后D-D,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崔秀平李晓娟周勤桑翠琴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年龄D二聚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