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晓敏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凋亡
  • 3篇心肌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凋亡
  • 3篇螺内酯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细胞
  • 2篇心肌细胞凋亡
  • 2篇受体拮抗剂
  • 2篇醛固酮
  • 2篇醛固酮受体
  • 2篇醛固酮受体拮...
  • 2篇拮抗剂
  • 2篇肌细胞
  • 2篇肌细胞凋亡
  • 2篇梗死
  • 1篇蛋白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基因
  • 1篇胶原

机构

  • 3篇石家庄市第一...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许香梅
  • 3篇董士民
  • 3篇王晓燕
  • 3篇任晓敏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河北医药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及BaxmRNA表达影响
2012年
目的研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及Bax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造大鼠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对照组(AMI组)、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治疗组(Spi组)及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24只。分别于术后48h,7、14、21d用PCR方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细胞Bcl-2mRNA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AMI组和Spi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Bcl-2表达在48h,7、14、21d显著降低(P<0.01),Bax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AMI组比较,Spi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Bcl-2和BaxmRNA基因表达在48h、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21d时心肌细胞BCL-2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和P<0.01),BaxmRNA基因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结论螺内酯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的表达和减弱BaxmRNA的表达。
许香梅任晓敏刘曙光刘海云王晓燕董士民
关键词:心肌梗死细胞凋亡螺内酯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左室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AMI组,0.9%氯化钠溶液2ml/d灌胃,n=24)和螺内酯治疗组(Spi组,螺内酯20mg/kg/d,2ml灌胃,n=24),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0.9%氯化钠溶液,2ml/d灌胃,n=24)。分别于术后2、7、14、21d观察下列指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非梗死心肌细胞凋亡率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较,AMI组大鼠和Spi组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AMI组比较,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和非梗死区心肌细胞BCL-2蛋白表达在2d、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21d有所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在2d、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d、21d有所降低(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同时增加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和减弱Bax蛋白的表达。
许香梅任晓敏刘曙光刘海云王晓燕董士民
关键词:心肌细胞凋亡BCL-2蛋白BAX蛋白螺内酯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左心室大面积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24只和螺内酯组24只,另设假手术组24只,每时点6只,分别于术后2天、7天、14天、21天观察下列指标: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Ⅰ/Ⅲ胶原比值;②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在2、7、14、21天假手术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5±1.21)%、(4.03±1.20)%、(4.02±1.18)%和(4.01±1.13)%,心肌梗死组分别为(22.01±1.85)%、(20.15±1.02)%、(14.27±1.14)%和(12.46±1.18)%,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螺内酯组低于心肌梗死组(22.11±1.68)%、(18.95±1.35)%、(12.67±1.12)%、(9.67±1.08)%。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心肌梗死组非梗死区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比值在2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天、14天和21天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心肌梗死组比较,螺内酯组大鼠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比在2天、7天及14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天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非梗死区心肌细胞的凋亡。同时对Ⅰ/Ⅲ型胶原比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能通过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而减少胶原的沉积,抑制心室重构。
许香梅任晓敏刘曙光刘海云王晓燕董士民
关键词:心肌梗死细胞凋亡螺内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