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军
- 作品数:1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唐代边塞诗中的征衣意象分析
- 2012年
- 唐代兵制由府兵制逐渐向募兵制过渡,征人的衣物供给由自备逐渐转变为官给,征衣供给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减弱征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征衣作为具体的生活物象,寄托了征人、思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多样情感。在唐代边塞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思妇、征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征衣与闺情相结合所构成的情感意境,使征衣意象的情感触角伸向了全社会。唐代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着力表现征衣意象的社会内涵,情感愿望和现实境遇的结合使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含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
- 王艳军张宁
-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意象兵制
- “当时体”影响下的杜甫诗体之变
- 2015年
-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以"当时体"评价四杰作品的美学风格,实际上更是杜甫自己诗歌艺术追求的阐释,"当时体"是杜甫诗学理论的核心。正是在这种诗学思想的指引下,草堂时期的杜诗不仅实现了由古体为主向以律诗为主的诗体转变,而且律诗创作中的时事入诗、联章组诗、运古于律等正是对"亲风雅"、"转益多师"的实践,"当时体"的艺术取向正是杜甫诗体转变的理论根源。
- 王艳军
- 关键词:杜甫草堂
- 欧阳修“尚书六曹,超转其五”探微
- 2017年
- 欧阳修在北宋治平、熙宁年间"尚书六曹,一岁之间,超转其五",任职超常,这不仅反映出北宋元丰新官制变革之前欧阳修职务变迁的特点,也源于欧阳修的政治立场。欧阳修在嘉祐年间赞立英宗以及濮议之争中坚定支持英宗,使其官职不断升迁,但同时也使其遭受到巨大的政治和人身攻击,被迫乞求外任以全身远祸。英宗为避免出现台谏官员与中书官员争论不休、朝臣分化的局面,恩准欧阳修外任,却给予了额外恩遇。因此,"尚书六曹,超转其五"既是欧阳修政治荣宠的表现,也暗含着无限的政治隐忧。
- 王艳军
- 从《戏为六绝句》看杜甫草堂诗的“诗史”特征被引量:1
- 2010年
- 上元二年写作于草堂时期的《戏为六绝句》是杜甫最重要的论诗著作,在《戏为六绝句》中杜甫提出了"亲风雅"、"当时体"等观点,"亲风雅"、"当时体"等主张对杜甫草堂时期诗歌思想的多样化和艺术形式的升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使杜甫的草堂诗体现出了"诗史"的特征。
- 王艳军邱爱辉
- 关键词:杜甫草堂诗史《戏为六绝句》
- 草堂:杜甫的思想憩园与诗艺家园
- 2013年
-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了近5年时间,草堂的安逸使杜甫苦难的心灵有了暂时的栖息之地,草堂成为杜甫思想的憩园,但草堂的闲适并不能改变杜甫漂泊流离的命运,也不可能消弭杜甫的政治热情和情感倾向,闲情雅致、惬意自得的情趣与叹身忧时、顾念乾坤的思想扭结在一起,体现出草堂时期杜甫情感上的矛盾和困惑;另一方面,草堂时期杜甫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思想情感的沉郁老成,使他有机会审视和反思社会人生及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理论在草堂时期逐渐形成并完善,古体诗创作得到延续、近体诗创作(尤其是五律)走向成熟,杜甫的诗艺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草堂成为杜甫的诗艺的家园。
- 王艳军王睿牛蕴婷
- 关键词:杜甫草堂律诗
- 杜甫栖居草堂时期的精神困境被引量:1
- 2013年
-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经济上的困顿,杜甫栖居成都草堂。草堂使杜甫从空间上避开了战乱,安逸宁静的草堂生活可从精神上弥补先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缺憾。栖居草堂,乃是客观情势所迫,并不是真心归隐,杜甫以矛盾的心态对待草堂生活。儒家思想的影响、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两重性带给他情感归属的困难。草堂期间杜甫虽然表现出了怡然自得、尽享天伦的情趣,但他的心灵深处是复杂的,杜甫不能完全消融在自然之中,他在精神上始终挣扎在叹世思乡、忧时嗟身的痛苦之中。草堂不是杜甫的"桃花源",只是给杜甫提供了一个暂时的心灵栖息地,并不能真正消解"思家则生愁,睹景则销愁"的矛盾心态带给他的精神困境。
- 王艳军宋俊丽
- 关键词:杜甫草堂
- 征衣视角下唐代边塞诗中的闺情被引量:1
- 2010年
- 表现征人思妇情感的闺情题材是唐代边塞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的兵制及给衣制度使积聚征人思妇心理、情感因素的征衣进入到唐代边塞诗中,成为唐代边塞诗闺情题材中征人思妇情感表达的一种最佳方式。在唐代边塞诗中,征衣成为传达思妇幽怨哀婉情感的载体,成为征人思乡盼归的媒介,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观照长期征战离乱中征人思妇心理与情感的独特视角,深化了传统的闺情题材,使边塞诗中的闺怨之情、悲剧意蕴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王艳军
- 关键词:边塞诗闺情
- “当时体”影响下的杜甫草堂律诗
- 杜甫草堂时期的诗论《戏为六绝句》在"亲风雅""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时体"的诗歌艺术取向。"当时体"是四杰等人在特定的时代条件和创作思潮中形成的独特风格。杜甫用"当时体"来评价四杰等人,不仅体现了杜甫诗...
- 王艳军
- 关键词:杜甫草堂律诗
- 文献传递
- “沉郁顿挫”:杜甫“当时体”追求的体现被引量:2
- 2014年
- “当时体”是杜甫诗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是杜甫对于初唐四杰等前人及其诗歌创作批评中的一个诗学概念。目前的学术界,大都聚焦于杜甫诗论的总体内涵、思想渊源、地位影响,但对于杜甫诗论中的“当时体”的美学内涵阐释不够。“沉郁顿挫”是人们对杜甫诗歌风格的最主要概括,笔者拟通过“沉郁顿挫”、“当时体”内涵的比较、阐释,进一步探讨杜甫诗论的内涵及对杜甫诗歌的作用。
- 王艳军
- 关键词:杜甫诗论沉郁顿挫时体美学内涵诗学概念初唐四杰
- 白居易的谏官、采诗理想影响下的《新乐府》
- 2015年
- 在唐朝近300年的发展史中,唐周边之民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与周边民族之关系不仅取决于唐王朝自身的盛衰,也受限于唐周边民族自身“外族盛衰之连环性”①的规律,这种关系不仅影响着唐王朝内部的稳定,也深刻影响着唐王朝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体现在唐朝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作之中,甚至成为其重要的题材,如白居易的《新乐府》50首。
继元稹《缚戎人》、《西凉伎》等反映唐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新乐府诗之后,白居易也于元和四年创作了《新乐府》50首。这组诗由于“欲见之者易谕,欲闻之者深诫”②以及“为君、为民、为臣、为事、为物”(白居易《新乐府序》)的创作目的,使得这组诗对现实的关注广泛而深入,其中就包括《缚戎人》、《西凉伎》、《胡旋女》、《城盐州》、《阴山道》等反映唐与周边民族关系的诗作。《缚戎人》等作品所反映的不仅仅是“戎人”、“胡旋女”等人物及特定事件,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所隐含的唐王朝的政治策略、边疆政策以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 王艳军庞振华
- 关键词:《新乐府》白居易诗作周边民族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