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敬书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发酵
  • 2篇丁醇
  • 2篇乙酸
  • 2篇头孢
  • 2篇头孢菌素
  • 2篇头孢菌素C
  • 2篇青霉
  • 2篇青霉素
  • 2篇青霉素发酵
  • 2篇耦联
  • 2篇菌素
  • 2篇NADH
  • 2篇丙酮
  • 2篇丙酮丁醇
  • 2篇丙酮丁醇梭菌
  • 1篇丁酸
  • 1篇豆油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游离氨基酸

机构

  • 8篇石家庄制药集...
  • 5篇江南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作者

  • 8篇张敬书
  • 5篇史仲平
  • 4篇赵艳丽
  • 3篇段作营
  • 2篇段生兵
  • 2篇刘烦
  • 2篇赵立强
  • 2篇陈锐
  • 2篇袁国强
  • 2篇盖来兵
  • 1篇苏志国
  • 1篇丁健
  • 1篇王敏
  • 1篇王云山
  • 1篇郭怀忠
  • 1篇董娟丽
  • 1篇张冀
  • 1篇袁晓明
  • 1篇张朝
  • 1篇罗计

传媒

  • 2篇工业微生物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国酿造
  • 1篇精细化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霉素种子培养工艺优化
2009年
传统青霉素种子生产过程简单,生产周期长,移种前菌丝量少,菌丝浓度低,严重影响了发酵罐的设备利用率和发酵水平的提高。为了改善这些不足,本实验利用5L种子罐和20L发酵罐对青霉素种子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接种量和生长周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接种量为3亿、生长周期为75-80小时,移种至发酵罐发酵水平最高。为青霉素的生产提供了指导。
赵艳丽赵立强张朝张敬书张耀勋董娟丽罗计袁晓明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接种量
50L罐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豆油流加控制策略的优化
2013年
目的优化头孢菌素C(CPC)发酵过程的豆油补料控制策略,提高发酵整体性能。方法提出了一种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在50L罐上对使用该策略和使用匀速补油以及传统DO-Stat自动补油策略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确定最优补油控制策略。结果采用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时,CPC终浓度最高,CPC得率也从使用匀速补油策略时的19.61%提高到25.74%,代谢主副产物去乙酰氧头孢菌素C(DAOC)的积累量少,DAOC/CPC(W/W)只有0.46%,达到生产要求。结论使用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可控制CPC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浓度和溶解氧浓度(DO)于合适水平,在维持较高的CPC生产强度的前提下,CPC得率大幅提高,代谢副产物的积累得到抑制、产品质量得到控制。
刘烦张敬书赵梦清袁国强段生兵史仲平
关键词:豆油头孢菌素C发酵
丁酸胁迫耦联丙酮丁醇梭菌-酿酒酵母混合培养强化丁醇发酵性能
2016年
为改善丁醇发酵性能,提出丁酸胁迫与丙酮丁醇梭菌-酿酒酵母混合培养体系协同作用的新型丁醇发酵优化控制策略。7 L发酵罐中,在溶剂生产期(24 h)添加4.0 g/L-broth的丁酸浓缩液和0.2 g-DCW/L-broth的酿酒酵母进行发酵,丁醇浓度、丁醇/丙酮比和总溶剂生产效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35%、43%和79%,达到15.74 g/L、2.83和0.52 g/L/h的最高水平。若将精馏后溶剂混合物作为高效柴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中B∶A∶E比例可达74∶17∶9(w/w)的高水平,产品质量获得显著改善。试验及分析阐明该优化控制策略可大幅诱发赖氨酸的分泌及在梭菌中的吸收/利用,提高梭菌对高丁醇浓度环境的耐受能力,促进丁醇合成;可强化梭菌对底物利用的竞争能力、提高电子往复穿梭传递系统中还原力再生速率、产生更多用于丁醇合成的NADH。两者的协同作用大幅提高了丁醇发酵的整体性能。
何珍妮盖来兵罗洪镇张敬书赵艳丽段作营史仲平
关键词:丁醇丙酮丁醇梭菌丁酸NADH
限制葡萄糖、葡萄糖/乙酸双底物条件下自由控制丙丁梭菌ABE发酵丙酮浓度和丙酮/丁醇比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一种可以提高和自由控制丙丁梭菌ABE发酵丙酮浓度与丙酮/丁醇比的方法。(1)通过控制糖化酶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调节玉米培养基初始葡萄糖浓度,使发酵进入到产溶剂期后,残留葡萄糖浓度降至接近于0 g/L的水平;(2)在葡萄糖受限的条件下,诱导丙丁梭菌合成分泌糖化酶,分解寡糖,将葡萄糖维持于低浓度,进而限制梭菌胞内糖酵解途径的碳代谢和NADH生成速度。与此同时,外添乙酸形成葡萄糖/乙酸双底物环境。在能量代谢基本不受破坏、丁醇未达到抑制浓度的条件下,适度抑制丁醇生产,有效地利用外添乙酸强化丙酮合成;(3)在外添乙酸的基础上,添加适量酿酒酵母,形成丙丁梭菌/酿酒酵母混合发酵体系,提高梭菌对高丁醇浓度的耐受能力。整个发酵体系可以将丙酮浓度和丙酮/丁醇比自由控制在5~12 g/L和0.5~1.0的水平,最大丙酮浓度和丙酮/丁醇比达到11.74 g/L和1.02,并可维持丁醇浓度于10~14 g/L的正常水平,充分满足工业ABE发酵对于丙酮和丁醇产品的不同需求。
王浩张敬书丁健罗洪镇陈锐史仲平
关键词:丙酮丁醇梭菌葡萄糖乙酸
丙丁梭菌/酿酒酵母混合培养耦联乙酸外添强化丙酮合成─侧重LCA的ABE发酵
2015年
提出梭菌/酵母混合培养耦联乙酸外添体系强化丙酮合成的ABE发酵新策略,可以同时强化丁醇特别是丙酮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外添化学合成乙酸时,丁醇、丙酮质量浓度和丙酮/丁醇质量比分别达到13.91、8.27 g/L和0.59,增幅分别为19.6%、41.1%和18.0%;外添廉价的乙酸发酵上清液时,相应的发酵指标达到14.23、8.55 g/L和0.60,增幅分别为22.4%、46.0%和20.0%,发酵原料成本降低、丙酮发酵生产的可行性提高。结果表明,该发酵策略可刺激有利于梭菌生存和丁醇合成的4种氨基酸的分泌;可以在保证丁醇正常合成的前提下,适度抑制NADH再生、降低细胞能量周转、强化丙酮生物合成,进而显著改善了ABE发酵性能。
陈锐盖来兵罗洪镇张敬书赵艳丽段作营史仲平
关键词:丙酮乙酸NADH
HPLC法测定玉米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被引量:16
2010年
建立测定玉米浆中游离氨基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Cl8(2)反相柱(5μm,250mm×4.6mm):梯度洗脱,流动相A相:0.05mol/L醋酸钠缓冲溶液(pH6.50),B相:乙腈-水(v/v=1:1),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m。在该条件下所得各氨基酸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测定17种氨基酸的加样回收率94%-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
王敏张敬书赵艳丽张兵王云山郭怀忠苏志国
关键词:玉米浆
混合碳源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过程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对头孢菌素C(Cephalospofin C,CPC)发酵过程中碳源补料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DO-Stat的混合碳源流加策略,提高了发酵整体性能。在7L发酵罐上对使用该策略和传统补油策略的头孢茵素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补加混合碳源(葡萄糖+豆油)策略时,CPC终浓度最高,达到36.99 g/L,CPC得率也从使用传统单纯补油策略时的11.39%提高到22.19%,代谢副产物去乙酰氧头孢菌素c(DAOC)的积累量少,DAOC/CPC只有0.38%,达到生产要求。
段生兵张敬书史仲平罗洪镇刘烦袁国强赵艳丽段作营
关键词:混合碳源头孢菌素C发酵
优化青霉素发酵带放再培养工艺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青霉素发酵的青霉菌培养工艺进行优化,增大单罐批产量,提高技术指标。方法: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低单位带放菌丝收集至带放罐再培养,同时补充部分发酵基础料培养基,使新生部分菌丝的同时进行高单位发酵,节省了种子的培养过程,在兼顾增大青霉素产率和降低环保菌丝处理实行清洁生产方面收到良好效果。结果与结论:配合补料工艺优化,可使单罐批发酵产量得率提高15%。
张敬书赵艳丽赵立强周英壮张冀邸晓涛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