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伟

作品数:6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木结构
  • 6篇抗震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6篇建筑
  • 6篇古建筑木结构
  • 5篇节点抗震
  • 4篇残损
  • 3篇低周
  • 3篇低周反复
  • 3篇低周反复荷载
  • 3篇低周反复荷载...
  • 3篇斗栱
  • 3篇荷载
  • 3篇荷载试验
  • 3篇反复荷载
  • 3篇反复荷载试验
  • 2篇燕尾榫
  • 2篇拟静力
  • 2篇拟静力试验

机构

  • 6篇西安建筑科技...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1篇上海市建筑科...

作者

  • 6篇向伟
  • 5篇谢启芳
  • 5篇郑培君
  • 4篇杜彬
  • 2篇崔雅珍
  • 1篇吴波
  • 1篇李双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0
2015年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损节点和1个模拟榫头虫蛀的残损节点。榫头真菌腐朽和榫头虫蛀分别采用在榫头表面钻一定深度的孔和在榫头钻通孔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残损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残损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节点的破坏形态类似,主要表现为榫头和卯口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榫头沿枋纵向部分拔出,枋柱整体完好,但残损节点的榫头拔出更早、拔出量更大,模拟虫蛀节点有榫角被挤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也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但滞回环饱满度较差;残损节点的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均明显低于完好节点,但耗能能力基本不变化;当两种不同残损类型的残损程度相近时,人工模拟真菌腐朽节点的转动弯矩更高、转动刚度更大。
谢启芳杜彬李双向伟郑培君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残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
古建筑木结构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2
2015年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形制,具有建筑装饰、传递荷载和耗能减震等综合作用。为研究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抗震性能,以独乐寺观音阁平座层叉柱造式斗栱为研究对象,参照宋《营造法式》三等材的营造方法,制作5个叉柱造式斗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抗转动承载力、转动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分析不同营造形式、不同竖向荷载等因素对斗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双朵斗栱协同工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叉柱造式斗栱节点主要破坏形态是柱叉、散斗的劈裂,栌斗的开裂和受压屈服,枋弯曲断裂以及构件的分离与滑移。斗栱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S"形,滞回环"捏缩"效应明显;双枋斗栱节点的滞回曲线对称性好,而单枋斗栱节点的正、负向滞回曲线显著不对称。斗栱节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基本弹性阶段、弹塑性上升阶段和平稳破坏阶段三个阶段,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斗栱节点的弯矩-转角简化计算模型。竖向荷载越大,节点抗转动承载力和转动刚度越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斗栱节点转动刚度的竖向荷载影响系数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对我国叉柱造式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谢启芳向伟杜彬郑培君吴波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转动刚度抗震性能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34
2015年
为研究燕尾榫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竖向荷载、普柏枋、雀替及尺寸效应的影响,对7个按宋《营造法式》制作的燕尾榫节点模型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及其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燕尾榫节点破坏主要表现为榫头部分拔出,榫头与卯口间产生明显挤压变形,枋、柱整体完好;未施加竖向荷载的节点出现榫头沿柱纵向滑移现象;带普柏枋节点榫头拔出量较小,在普柏枋与馒头榫连接边缘发生局部剪切变形;带雀替节点在转角较大时,通过暗销连接的枋与雀替逐渐分离。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以反"Z"形为主,有明显的"捏缩"效应;竖向荷载越大,滞回曲线越饱满;带普柏枋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更平滑,对称性较好;带雀替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左右明显不对称。燕尾榫节点的正向转动弯矩随竖向荷载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而反向转动弯矩逐渐提高;普柏枋显著提高了节点的正反向转动弯矩,而雀替仅提高节点的正向转动弯矩。带普柏枋节点的转动刚度较大,而耗能能力较弱;雀替在与枋脱离前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不同尺寸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与转动刚度不满足模型相似关系,拟合的尺寸影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谢启芳杜彬向伟郑培君崔雅珍张风亮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雀替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尺寸效应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性能退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研究残损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其退化规律,以独乐寺观音阁平座层叉柱造式斗栱为研究对象,参照宋《营造法式》三等材的营造方法,制作4个叉柱造式斗栱节点,并采用人工模型方法,模拟构件表面腐朽、虫蛀及裂缝等三类残损斗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残损斗栱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抵抗弯矩承载力、转动刚度、耗能及其退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残损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斗栱节点相似,残损节点模型的破坏更显著、更严重;残损斗栱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弓形,滞回环捏缩效应较小,层间滑移现象减弱;不同残损斗栱节点的抵抗弯矩承载力和转动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残损节点的耗能能力都有所提高;残损斗栱节点仍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初步建立了节点的残损度与其抗震性能退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我国现存叉柱造式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评估和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谢启芳向伟杜彬郑培君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残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
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和力学性能及其退化规律研究
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构成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铺作层是柱额层与梁架层或平座层之间的过渡部分,具有弹性支承作用,一朵铺作也称为斗栱。斗栱承接屋盖或楼层,在古建筑木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系统了...
向伟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抗震性能残损
文献传递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单向直榫榫卯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46
2014年
现存古建筑木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残损,而榫卯节点的残损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影响最大。为了研究不同残损类型、不同残损程度对单向直榫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制作了7个缩尺比例为1:4.8的单向直榫榫卯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模型、3个人工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损节点模型和3个人工模拟榫头虫蛀的残损节点模型。榫头真菌腐朽和榫头虫蛀分别采用在榫头表面钻孔和在榫头钻通孔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单向直榫榫卯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规律和耗能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向直榫榫卯节点的破坏形态主要为榫头部分拔出、榫卯接触处挤压变形,柱和枋基本完好;所有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环形状呈反S形,且残损程度越大,滞回环捏拢效应越明显;残损节点的转动弯矩、刚度和耗能能力明显低于完好节点,且随着残损程度增加逐渐降低;相同残损程度的人工模拟真菌腐朽节点的弯矩和刚度大于人工模拟虫蛀节点,但耗能能力低于人工模拟虫蛀节点。
谢启芳郑培君向伟崔雅珍张风亮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残损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