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健文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开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4篇腹股沟
  • 3篇镜检
  • 3篇腹腔镜检
  • 3篇腹腔镜检查
  • 2篇修补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疝修补
  • 2篇疝修补术
  • 2篇腹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大部切除
  • 1篇胆囊大部切除...
  • 1篇电铲
  • 1篇电刀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性因子水平

机构

  • 8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莫健文
  • 6篇司徒升
  • 2篇伍炎俊
  • 2篇周沛华
  • 2篇余健雄
  • 2篇宋雪芬
  • 1篇彭慧
  • 1篇李丽
  • 1篇张月琼
  • 1篇向军
  • 1篇苏丹
  • 1篇任东林
  • 1篇林迪
  • 1篇黄美近
  • 1篇谢莉萍
  • 1篇苏雁华
  • 1篇张秀娜

传媒

  • 5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高频电刀无缝扎痔切除术对混合痔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对混合痔患者应用高频电刀无缝扎痔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开平市中心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高频电刀下行无缝扎痔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3、7 d疼痛程度与肛缘水肿状况,术前与术后7 d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显著减少;术后3、7 d两组患者肛缘水肿评分及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高频电刀无缝扎痔切除手术用于混合痔的临床处理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同时还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改善肛缘水肿状况,对预防术后复发有利。
莫健文黄颖萍
关键词:混合痔高频电刀炎性因子
经脐微型腹腔镜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脐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联合包皮环套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及包茎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对470例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包茎患儿先施行经脐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随后行包皮环套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及包皮环套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10年,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无复发。结论:经脐微型腹腔镜下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精索鞘膜积液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美观、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同时联合包皮环套术后容易清洗、护理,避免了二次手术与麻醉,减少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是安全、可行的。
司徒升莫健文宋雪芬周沛华余健雄
关键词:精索鞘膜积液包茎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破裂的处理方式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术中腹膜破裂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9年220例TEP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施术,术中根据腹膜破裂口大小采用相应方法闭合腹膜。结果:218例顺利完成TEP,无中转开放病例。77例(35%)术中出现腹膜破裂,分离腹膜前间隙空间腹膜破裂15例,剥离疝囊时腹膜破裂60例,Trocar刺破2例;术中使用Hem-o-lok夹闭8例,自制圈套器套扎67例,2例(1%)改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时间平均(60±1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2)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0±2)h;术后平卧及沙袋压迫腹股沟区12 h,术后6 h进水进食,2 d下地活动,术后4~6 d痊愈出院;术中损伤腹壁下血管2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结论:腹膜破裂口按大小可分为1 cm内、1~5 cm、5~10 cm、10 cm以上,处理方式包括Hem-o-lok夹闭、套扎线套扎、腹膜外缝合、中转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进入腹腔缝合等。套扎线套扎的方式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无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莫健文苏惠贞董烈斌宋雪芬周沛华伍炎俊余健雄司徒升
关键词: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下脐内侧襞联同髂耻束修补小儿巨大腹股沟疝的体会被引量:10
2019年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发病率为0.8%~4.4%[1],患儿年龄6个月后自愈率较低,存在嵌顿风险,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疝修补术约占小儿外科手术总量的15%[2],术后复发率高,腹腔镜手术后复发率约为3.7%,多为巨大疝[3-4]。有学者认为小儿巨大腹股沟疝肿物可降至阴囊底(或阴唇),其直径≥6.0 cm,内环直径≥1.5~2.0 cm[5],为解决小儿巨大疝的术后复发问题,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们开展了58例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脐内侧襞联同髂耻束结扎术,疗效较好,随访至今尚无复发病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曾江东张艺萍莫健文司徒升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髂耻束儿童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后内疝致肠梗阻1例报告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女,65岁,因“右腹股沟可复性肿物3年”于2016年9月收入院。患者3年前右腹股沟有一肿物突出,直径3cm,偶有腹部疼痛不适,平卧时可消失,无腹胀,近来肿物增大,至8cm,平卧后肿物不消失。体格检查:右侧腹股沟韧带偏内下方可见一肿物约6 cm×10 cm大,圆形、边界清、质中、压痛,平卧后按压缩小,不能完全回纳腹腔消失。
曾江东司徒升莫健文
关键词:右腹股沟腹股沟韧带内疝肠梗阻
直肠癌保肛术前肛门功能评估的初步调查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测压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前评估肛门功能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肛肠动力检测系统(ARM)记录10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前的直肠肛管压力指标,采用向量测压软件分析系统临床数据。结果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比健康者轻度升高,直肠最小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比健康者明显升高;不同性别患者的肛管长度、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及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和≥60岁组的直肠癌患者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都是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肛门直肠测压可以了解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情况和评估患者的持便控便能力。
莫健文谢莉萍彭慧向军苏丹李丽任东林黄美近
关键词:测压直肠癌肛门功能
腹腔镜开窗式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式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23例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困难的患者行腹腔镜开窗式胆囊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62±1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25)mL,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3.5±2.6)h;术后6 h饮水,24 h进食;无腹腔出血、肠管损伤、肝外胆管损伤、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7 d痊愈出院。随访4~48个月,术前临床症状消失,饮食正常。结论:急性期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开窗式胆囊大部切除术可避免强行解剖胆囊三角,减少胆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急性胆囊炎及复杂困难型胆囊的有效术式。
曾江东张艺萍莫健文司徒升
关键词:胆囊大部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开窗
腹腔镜用带吸引可旋转手控电铲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用带吸引可旋转手控电铲,其包括电铲头、陶瓷绝缘头、操作杆、转盘轮座、吸引波纹管和手柄;所述电铲头固定在陶瓷绝缘头上,所述陶瓷绝缘头安装在操作杆的尾端,操作杆的首端与转盘轮座固定连接,通过转动转盘...
伍炎俊张秀娜林迪苏雁华莫健文林伟星欧阳俊杰张月琼梁双弟司徒升姜国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